從CXO到醫用手套,美國全面“圍剿”中國醫療産業

健識健識 2024-05-16 05:08:28

美國濫用保護主義,對中國的産品加征關稅,已經影響到了大量中國醫療器械企業的生存。

5月13日開盤後,穩健醫療、藍帆醫療等公司股價小幅下跌,英科醫療股價受到的沖擊最大,收跌9.49%。根據5月14日美國白宮給出的加稅方案:今年開始,注射器和針頭的關稅將從0提高至50%;個人防護裝備,比如呼吸器和口罩關稅將從0-7.5% 提高至25%。從2026年開始,醫用橡膠手套的關稅,將從7.5%增加到25%。

盡管加稅的都是低值醫用耗材,但不少中國企業靠著這些産品每年創造大量外彙收入。尤其是醫用手套行業,國內幾大企業在美國的銷售比例不算低。如今距離正式加征關稅還有兩年時間,意味著市場可能大受影響。

從CXO再到如今的低值醫療器械,美國對中國醫藥行業的全盤打壓態度是明確的。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國內相關企業可能要做好過苦日子的准備。

美國政府想要“重掌局面”

美國對中國醫療耗材加征關稅,屬于“好了傷疤忘了疼”。

2018年,美國發動貿易戰,防護服、口罩、個人防護設備等多類中國醫療用品都被納入了征收關稅之列。後來新冠疫情爆發,美國又不得不向中國企業求助。

2020年3月5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包括醫用口罩、消毒濕巾在內的多項中國進口醫療相關産品,進行了關稅豁免。這導致中國低值耗材快速出口。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這段疫情期間,中國向美國出口口罩約438.5億只,外科手套約11.9億雙,防護服約9.5億套,護目鏡約5403萬副,呼吸機17585台。

2021年,美國國防部曾表示,美國八成的針頭和注射器來自中國。

對此,美國政府雖然無可奈何,心裏卻一直惦記著“重掌局面”。

近兩年隨著新冠疫情逐漸消散,美國從中國進口低值耗材的數量開始逐漸下滑,據美國官方數據,從中國進口的注射器在2021年達到3.48億美元的峰值,2023年已下降到1.67億美元左右。

眼下,這些物資不再緊缺,這給了美國政府恢複關稅、重掌局面的機會。白宮在發出的公告中提到,美國企業正在努力與市場上傾銷的低價中國産品競爭。

曾經的“手套茅”英科醫療受影響最大。疫情之前,醫用手套的市場並不算大。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催生了口罩、醫用手套等領域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全球最大的手套生産商馬來西亞TOP GLOVE停産,全球醫用手套供求關系失衡,價格水漲船高。

英科醫療抓住了機會高價出貨,2020年3月初,美國英科醫療的丁腈手套約80美元一箱左右,到了5月份就漲到了135美元。英科醫療趁勢擴張産能。2018年底,英科醫療手套年産能爲127億只,到2020年底提高到360億只,成爲全國最大的手套生産商。

2021年,英科醫療收入達到162.40億元,公司股價也一度飙升至164元/股。但這一切繁榮隨著疫情的消散也一同消失了。

英科醫療“難上加難”

2023年,英科醫療的業績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公司營業收入69.19億元,同比增長4.61%;淨利潤3.83億元,同比下降39.12%。

英科醫療境外收入占比高達86.74%,美國是其重要市場。2021年12月,美國恢複對丁腈醫療級手套加征7.5%的關稅,對丁腈工業級手套加征25%的關稅,當時公司就表示對美出口造成一定影響。

如今,美國再次加征關稅,必然會對英科醫療造成更大打擊。英科醫療長期以來的成本優勢,將被高昂的關稅擠壓殆盡。業績下滑、主要市場加征關稅,英科醫療的未來難上加難。

對于英科醫療來說,這個問題也並非無解,只需到國外建廠,將訂單在海外轉一輪。事實上,在2022年半年報中,英科已經計劃在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布局産能,通過全球擴張計劃舒緩公司在中國的集中産能。不過,在2023年報中,公司並未提及這部分産能建設的進展。

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過于依賴海外市場的中國醫療企業,日子必然不會輕松。

撰稿|方濤之

編輯|江芸 賈亭

運營 | 朱穎

插圖|視覺中國

聲明: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1 阅读:84

健識健識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