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憚馬斯克,台灣准備花重金自造“星鏈”

邵永靈 2024-05-07 18:01:14

台灣正試圖打造自己的“星鏈”系統,按照台灣的想法,未來幾年將陸續向太空發射幾顆低軌道通信衛星,從而打造一個台灣版的“星鏈”系統。

台灣正模仿馬斯克的Space X公司,試圖打造自己的“星鏈”系統

對台當局而言,打造一個屬于自己的“星鏈”系統有著一定的緊迫性。近年來台當局認爲自己的海底電纜有著很大的脆弱性,如果有朝一日大陸收台的話,海底電纜被“切斷”將是第一步,再加上解放軍強大的電子戰能力,戰時的台灣將很快面臨“斷網”的窘境。

戰時“斷網”可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屆時台當局與外界的一切聯系都會中斷,甚至就連台軍各部隊之間恐怕都無法聯系。在此背景下,台當局一直在考慮海底電纜的“替代選項”。

在俄烏沖突中,馬斯克的“星鏈”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烏克蘭地面網絡基礎設施盡毀的背景下,“星鏈”爲烏克蘭提供了高效的網絡選擇,看到這一點,台當局自然會非常動心。

馬斯克的“星鏈”雖然在戰時作用巨大,而且在烏克蘭戰場上也得到了實戰驗證,但台當局並不敢使用“星鏈”,因爲使用“星鏈”的條件較爲苛刻,台當局無法接受。在此背景下,台當局開始思索模仿馬斯克的公司,打造自己的“星鏈”系統,以確保戰時通訊的暢通。那麽台灣版的“星鏈”計劃最後能成功嗎?外界並不看好,打造“星鏈”網絡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夠的衛星數量。下面就來分析一下台灣版的“星鏈”計劃。

(一)海底電纜很脆弱,台當局擔憂戰時被切斷

據環球網援引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道稱,台灣正試圖著手打造一套自己的“星鏈”系統。民進黨當局官員透露:這一項目正處于發展試驗階段,它的最終目的是要爲台灣島內提供互聯網服務。

海底電纜很脆弱,台當局一直擔心在戰時自己的海底電纜會被切斷,從而造成自己與外界聯系中斷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說法,台當局一直都在密切關注烏克蘭戰場上的動態發展,他們尤其關注烏軍在戰場的一舉一動。

從台當局的角度看,自己和烏克蘭一樣,使用的都是美式武器,烏軍如何使用這些武器,以及最終的作戰效果如何,這些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參考。不過更重要的是,台當局認爲俄烏沖突在某種程度上與未來的台海局勢有著一定的互通性,他和烏克蘭一樣都屬于被動防守的一方,所以台當局認爲,烏軍在戰場上使用的武器以及相關戰術對自己是一個借鑒。

不僅僅是台灣這麽想,就連美國人也持相同的想法。自俄烏沖突爆發後,美國根據烏軍在戰場的表現,試圖把相關作戰經驗複制到台當局的身上,例如由于“毒刺”、“海馬斯”在戰場上均發揮了“非對稱”的作用,所以後來美國向台灣出售更多的“毒刺”與“海馬斯”。

根據美媒的說法,除了一些武器和戰術外,台當局似乎還盯上了“星鏈”,在烏克蘭戰場上,“星鏈”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台當局希望能夠擁有類似“星鏈”的網絡通訊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台當局之所以特別關注“星鏈”,除了因爲它在烏克蘭戰場上扮演關鍵角色外,根源與脆弱的海底電纜有關。

從2022年解放軍“鎖台軍演”結束後,台灣島內發出了一種擔憂:如果到了戰時,台灣與外界相連的14條海底電纜有著很大的脆弱性,它們很容易會被切斷,從而讓台當局與外界之間的聯系徹底中斷。

在2022年台海軍演中,美媒發現解放軍所劃定的幾個軍演區域恰好有海底電纜

根據台灣“風傳媒”網站的說法,潛藏在海床下的海底電纜,是台灣聯外通訊的重要命脈。除了與金門、馬祖、蘭嶼等離島有海底電纜外,台灣本島還有14條國際海底電纜從淡水、八裏、頭城與枋山等4個站點登陸,這讓台灣島連上了阡陌縱橫的全球光纖網絡。

2022年佩洛西竄台引發解放軍台海軍演,軍演範圍涵蓋國際海纜太平洋快線行經海域。當時《華爾街日報》曾表示:一旦兩岸到了危急時刻,切斷台當局與外部聯系的海底電纜將是第一步。美媒還通過對照台灣海纜分布位置發現,在2022年台海軍演中,解放軍有4個演訓區域及2枚以上導彈試射落點都涵蓋台灣海底電纜行經或登陸水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的戰爭中也曾出現切斷海底電纜的情形。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海洋策略教授霍爾姆斯就表示:切斷對手的電纜是曆史悠久的戰時戰略,一戰爆發時,英國人就立刻切斷了德國的電報電纜,從而一度破壞了德國與外界之間的聯系。

而在今天的現代化戰爭中,切斷海底電纜同樣也不奇怪。而台灣僅僅是一個小島,它對外聯系更加依賴海底電纜,在外界看來,如果在危急時刻,解放軍准備對采取行動的話,切斷海底電纜,徹底切斷台灣島與外界之間的聯系將是一個首先而又必然的選擇。

2021年,美國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曾在一份兵推報告中指出:如果台海有事的話,海底纜線與台灣島內的登陸站很可能將是解放軍首要攻擊的目標設施,屆時台灣將徹底被封鎖。

此外在外界看來,若要切斷台當局對外聯系的海底電纜並不是難事,大陸能夠很輕易地做到這一點。美國網絡專家黃基祯表示:解放軍的水下潛艇、無人潛航器都可以很輕易地完成這一任務,它們能夠定位和切斷海底電纜,發動網絡攻擊導致數據流中斷或攔截敏感信息,以及使用産生電磁脈沖的設備來破壞海底電纜或與之相連的基礎設施。

台當局認爲,解放軍戰時會很輕松地切斷海底電纜,從而讓台灣斷網

台灣島內曾在一場兵推模擬中還發現:如果想在戰時單純切斷台當局與外部聯系,大陸其實有多種選擇,以成本考量,不需要一一切斷海底電纜線,只需摧毀那些海底電纜線登陸台灣島內的幾個關鍵登陸站,就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莫卡特斯中心一名資深研究員表示:只要一枚導彈摧毀一個登陸站,就能一勞永逸地破壞所有連接到它的電纜的連通性,重建登陸站是一個複雜而又耗時耗力的過程,對戰時的台當局而言,這將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總之對台當局而言,海底電纜很脆弱。在此背景下,台當局開始思索別的方式以確保自己能夠在任何情況下聯網,確保自己與外界聯系的暢通性。當他在烏克蘭戰場上看到“星鏈”所發揮的作用看,低軌道衛星網絡就成了台當局一個必然的潛在選擇。

(二)價碼談不攏,分歧太大,台灣無法使用馬斯克的“星鏈”

俄烏沖突爆發後,烏克蘭境內的許多電信基礎建設幾乎都毀于戰火,烏克蘭的國家網絡遭遇“斷流”,對烏克蘭而言,失去網絡通訊可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事,前線部隊與後方指揮部、戰場上各部隊之間、烏克蘭政府與外部之間的聯系都離不開網絡通訊,後方指揮部不知道前線部隊的位置,更不知道前線的真實概況,各部隊之間不清楚自己和友軍之間的距離與位置,在缺乏精准信息的背景下,這仗還用打嗎?

很快馬斯克向烏克蘭提供了“星鏈”服務器,後者操作簡單,易上手,而且不易被電子戰所幹擾,憑借“星鏈”的支持,烏克蘭境內的網絡通訊得以恢複,這對烏軍戰場作戰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撐。此外,在開戰之初,澤連斯基頻頻以視頻形式對外發表演講,爭取到了很多援助。而澤連斯基能夠與外部聯系,最關鍵的還是“星鏈”的功勞。

看到烏克蘭的這波操作,台灣島內的輿論沸騰了,台灣《上報》曾在一篇文章中寫道:網絡資訊戰必定先于熱戰,台灣的海底電纜非常脆弱,如果未來有一天台灣網絡被切斷的話,民衆難以接發信息,導致恐慌情緒蔓延,島內商業活動陷入癱瘓,這對島內的民心士氣將會造成非常大的沖擊。俄烏沖突讓外界看到了低軌道衛星的戰略價值,現在台灣應該考慮低軌道衛星網絡了。

台當局很早就想采購馬斯克的“星鏈”服務器,但雙方價碼沒有談攏

不過很奇怪的一點:既然台灣看到了低軌道衛星的戰略價值,幹脆像烏克蘭一樣直接采購馬斯克的“星鏈”,爲何他要另起爐竈,單獨要開發自己的“星鏈”,要知道這可是一個大工程,同時還需要耗費非常大的成本。

按照島內輿論的說法,這裏面主要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雙方的價碼沒談攏。其實從2018年以來,台灣一直在探索獲取衛星互聯網技術的途徑,包括與馬斯克進行談判。但馬斯克對台當局提出的一項要求非常反對。根據台灣地區的相關法律法規,所有電信合資企業的本地股權至少要占51%,馬斯克對此非常不滿,在他看來,如果要合資的話,自己的公司應該占據多數股權,因爲技術是自己的,而不來自台灣。

其二,台當局對馬斯克不放心。在台當局看來,馬斯克是一位“親大陸”的企業家,他在大陸的商業項目非常大,在台灣問題上,馬斯克過去也經常秉持“支持大陸”的立場,支持一個中國,2022年10月,馬斯克甚至還公開表示:台灣應該成爲一個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這一言論讓台當局直接跳腳。

所以台當局對馬斯克非常不放心,其很擔心自己一旦采購“星鏈”,未來可能會在某個時刻突然被馬斯克關閉服務器。相似的案例在烏克蘭也曾出現過,去年美國國內曾爆料,2022年烏克蘭曾想利用無人艇襲擊克裏米亞,並要求馬斯克提供“星鏈”在克裏米亞附近的服務器,不過馬斯克沒有理會烏克蘭的要求,並未啓動當地的服務器。當時馬斯克還表示:烏克蘭的做法過界了。

因此盡管馬斯克的“星鏈”強大,也經曆了戰場的檢驗,但台當局由于一些特殊因素並未采購“星鏈”。既然如此,那台當局只能自己打造台灣版的“星鏈”了。

(三)台灣版“星鏈”的前景不妙

按照台當局的規劃,2026年將向太空發射首顆低軌道通訊衛星,同時他還將協助島內的私營公司向太空發射另外的4顆通訊衛星。而台當局的相關部門還計劃在2024年底前在台灣島內建立700個異步軌道衛星終端設備站點,以應對突然出現的緊急情況。

在烏克蘭戰場上,馬斯克的“星鏈”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台灣版“星鏈”的打造前景如何?對台當局而言,它打造低軌道衛星網絡最大的現實在于半導體,台灣的半導體技術自然不必多言,這是台灣地區的王牌産業,在世界半導體産業的排名中,中國台灣地區絕對要位居前列。有強大半導體産業的支持,台灣在開發低軌道衛星方面確實有一定的優勢。

但值得注意的是,僅僅有強大半導體産業的支撐是不夠的,台當局如果要繼續開發台灣版“星鏈”的話,它還要面臨幾個非常大的挑戰:其一,這是一項很燒錢的大工程。衛星需要依靠火箭才能送入太空,但大多數火箭都是一次性的,而且需要大量的燃料,如此一算的話,這可是一個巨額成本。《紐約時報》做了一個評估:要建立一個由台灣制造、發射和導航的衛星網絡,將需要數十億美元和多年的研究與測試。

台當局有能力拿出一筆龐大的資金來單獨研發“星鏈”嗎?要知道當前的台灣民衆對台當局在軍費領域的過度投資感到非常不滿,他們希望台當局能夠把錢花在民生領域,以解決民衆所關心的教育、住房等社會問題。

其二,僅僅向太空發射幾顆低軌道通訊衛星根本就不足以搭建“星鏈”網絡。澳大利亞的一名專家表示:如果台灣想要建立一個有著足夠覆蓋範圍的“星鏈”,它至少需要50顆低軌道通訊衛星,甚至可能需要數百顆。所以這就額外産生了兩個問題:按照台當局現在的規劃,要在太空組建一個覆蓋足夠範圍的“星鏈”系統,這恐怕是一個遙遙無期的事;其次這就又回到了最初的資金問題。澳大利亞的專家表示:如果台灣真有決心做這件事的話,他需要意識到:最困難的部分其實就是資金。

其三,向太空發射低軌道衛星的過程非常複雜,後勤問題也非常複雜。台當局的一名官員表示:衛星是非常複雜的系統,一顆衛星有2萬到3萬個組件。一旦你把它送入太空,你就無法將它召回修複,所以這非常困難,而且成本非常昂貴。所以未來台灣面臨的可不單單是衛星發射問題,還有後續的維修後勤問題。

台灣想打造自己的“星鏈”系統並不容易,甚至還可以說前景不妙

不過退一萬步講,即使台當局真的耗費重金最終建立了自己的“星鏈”系統,它還面臨一個更大的挑戰:反衛星武器。

隨著太空競爭的日趨激烈,世界主要的軍事大國都在研發“反衛星武器”,例如俄羅斯新一代“普羅米修斯”防空系統據稱能夠摧毀低軌道衛星。如果未來大陸研發、裝備“反衛星武器”的話,台當局的“星鏈”系統最終恐怕也會隕落,毫無用武之地。

0 阅读:24

邵永靈

簡介:軍事專家,主要研究領域爲大戰略,軍事戰略,核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