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緩和中東局勢,中美難得分進合擊,但形成模式需要三大前提!

邱震海 2024-05-06 09:35:11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說一下中美在中東局勢上的分進合擊、互相策應,也許是客觀的,也許是主觀的,一共有兩件事,請聽我慢慢說來。

第一件事,在4月30日的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最近幾天哈馬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北京的會談取得了相當成功的進展。

這次會談的舉行時間,剛好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達北京是同一天,也許是巧合,有朋友覺得這是中國在給布林肯一個顔色。

但我們沒有那麽小氣。如果是巧合的話,確實能夠證明中國在中東問題上,不但有話語權和影響力,而且有誠意和善意。中國將爲包括中東和平在內的世界和平,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至于有人提到了俄烏戰爭,中國外交部美大司司長表示,我們在俄烏戰爭中同樣盡了應盡的責任,但不該我們背的鍋堅決不背。

在中東問題上,哈馬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都是巴勒斯坦內部的組織,前者相對激進,後者溫和傳統,但某種程度上,他們從2007年後就水火不容。

不過,現在能夠在北京相聚,而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雙方已經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這確實證明了中國的善意、誠意、影響力,以及設置議題和推進世界和平的能力。

第二件事,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離開北京後,去了中東,期間抵達以色列。

這是自去年10月7日以巴或者哈以發生沖突之後,布林肯第七次進入以色列。這一次,以色列終于同意甩出一份和平方案。

4月30日,布林肯表示希望哈馬斯能夠認真考慮並接受這個方案,因爲以色列做了很大的讓步。

以色列做出哪些讓步?

根據外媒報道,以色列做出兩方面的承諾。

第一個是提議用三個星期的時間,讓哈馬斯先釋放20名在押的以色列人質,同時以色列也釋放比這數量高很多的巴勒斯坦人質。據悉,現在還有129名活著的以色列人質。

第二個是雙方停火十個星期,在此期間雙方進一步商討人質釋放,以及比較長時間的和平框架。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這是以色列方面做出的重大讓步,希望哈馬斯能夠認真考慮。

首先必須說,確實也是以色列方面重大讓步。當然,是不是美國在後面操縱、遊說另當別論。

第一個提議中,以色列要求哈馬斯釋放的以色列人質,數量大幅下降。

本來以色列的要求是立即全部釋放,後來是說釋放大部分,現在改成20名,連零頭都不到,同時以色列回報哈馬斯的是大批量,幾倍于20名的巴勒斯坦人質。

第二個提議則是停火十周時間,即兩個半月。

雖然在我們這些有和平願望的人們看來,這兩個提議看起來稀松平常,但對于以色列這個民族,尤其是對內塔尼亞胡這麽一個強硬集團來說,確實是重大讓步。

所以,布林肯馬上忙不叠地向哈馬斯發出橄榄枝,表示以色列已經做出了重大讓步。布林肯的潛台詞是,如果哈馬斯不接受,美國也說服不了以色列了。

這說明美國在背後起了很大的作用。當然,最近一段時間,美國對內塔尼亞胡,一是心存不滿,因爲他繼續在拉法地區進行強烈且慘無人道的軍事進攻。

二是對以色列也采取了一些殺手锏,包括國際社會、聯合國和國際法庭。在這種情況下,再加上台上和台下的外交努力,以色列可能有點向美國屈服。

但是內塔尼亞胡嘴還是很硬,表示還要繼續進攻拉法,因爲拉法不僅有哈馬斯的重要設施,甚至有哈馬斯相當一部分的重要力量。

不管有無交易,以色列都要進攻,給自己留個臉面,但對美國來說,能辦成一件就先辦成一件。

這兩件事理論上都是好事,是進展的一部分。中美兩國其實有分進合擊,雖然未見得是有協調,但至少是同時發生的。

這也說明了中美兩國作爲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不但有空間,有可能,而且是有必要聯合起來,共同爲世界和平、人類繁榮、人類進步做出貢獻。雙方是各有資源的。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相對比較透徹地給大家分析過,其實中美雙方現在正站在一個曆史節點上,如果我們掌控不好,本世紀中葉將是灰暗的,而且是非常灰暗;如果掌控得好,也許能走出人類2500年地緣戰略史的一個新篇章。

所以不要去管雙方的戰略目標,也不要去管雙方的政治體制,而是要雙方共同用好彼此的戰略資源,爲各自、彼此,同時也是爲世界和平、繁榮、進步做出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和平、繁榮、進步是三大目標,且有不同的標准,而實現這三大目標有三大前提,即擺脫意識形態,擺脫戰略利益,以及擺脫內心的狹隘。

雖然這次分進合擊,中美之間沒有很大的協調,但客觀上是互相策應:美國是在說服以色列,中國是在巴勒斯坦內部和哈馬斯之間進行協調,這也相當程度上能夠幫上忙。

當然,我還是強調兩點:

第一,我相信這次是分進合擊,客觀上造成了互相策應。因爲沒有內幕消息顯示雙方說好的,未見得是主觀,但客觀上是互相策應的,推進了包括中東和平在內的世界和平進程。

第二,既然如此,雙方未來就有繼續拓展合作一個模式的空間。

從商業的角度說,偶然成功不是商業模式,長期成功,可持續才是商業模式。同樣在外交上,我們需要尋找一個長期可持續的外交模式,包括戰略模式,這能否形成中美合作的模式?

其實中美在全世界有很多可合作的空間,包括最近剛上任的中國氣候問題代表將訪問美國,與美國新的氣候問題代表見面,中美在氣候問題、中東問題、全球治理等一系列問題上有很多合作空間。

關鍵在于中美,尤其是美國能否擺脫狹隘的意識形態、戰略利益,調整好心態,奔著和平、繁榮和進步的三大目標,同時共同用好雙方手中的資源,並做到三個途徑,即一個爲各自,一個爲彼此,另一個爲世界。

世界上有很多小議題,比如朝核、中東、氣候、全球治理,還有很多全球社會矛盾的頻發,甚至包括台海問題。

只要雙方打開心胸,不是沒有合作的空間。當然,現在人們經常說時空環境發生變化,不像20年前,中美能夠在台灣地區的問題上共同制約。

但這只是表象,從哲學層面來看,它沒有深入到第一性原理。當然,今天我們不是講學術,但是邏輯思考對于解決問題非常有幫助,什麽水平的人就能做出什麽水平的事情。

所以,我雖然認爲中美在中東問題上的分進合擊只是偶然,但在偶然當中,能否將其沉澱爲規律和模式,然後再上升回來?這一上一下的過程就是傳說中深刻的過程。

0 阅读:111

邱震海

簡介:德國圖賓根大學博士,有30年媒體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