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性格有問題?我看是你有問題。

思琪史海鈎沉 2024-03-29 09:06:07

說起于謙...我說的不是那個說相聲的于謙而是爲大明續命的大功臣,

而大明王朝最爲重大的損失就是于謙的冤死。這位幹過好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其中打贏保衛戰,使明朝的政局穩定下來,可以說是居功甚偉。但我們都知道各代名臣能享有聲譽從來都不是在生前而是在——死後。

史書上對于謙的冤死描寫爲“死之日,天下冤之”啥意思呢?就是說這天下人對于謙的冤死看不過眼。不過這所謂的天下人包不包括哪些跟于謙在同一時期的官僚們呢?

據說在于謙死後有一位叫做朶兒的人偷跑到于謙行刑的地方祭奠于謙,這個人是曹吉祥的部下而曹吉祥是于謙冤案的制造者之一。他得知自己部下祭奠于謙十分生氣用鞭子狠狠抽打朶兒,但是到了第二天朶兒還是跟昨天一樣去祭奠于謙。還有一位叫做陳逵的都督爲于謙收屍,並將于謙葬在北京城西。後來由于謙的女婿朱骥將于謙歸葬到了當今杭州西湖南邊的三台山麓當然也有人說是于謙的兒子于冕做的不過問題不大,總的來說就是站在于謙這一邊的只有于謙的親人、朶兒以及陳逵。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在處死于謙這事上面要麽比大拇指要麽就是聲帶落家裏了,而這件事的主謀是徐有貞、石亨以及之前提到的曹吉祥,點頭的是朱祁鎮而給于謙定的罪是“謀逆罪”具體是怎麽謀逆的呢?說是“意欲迎立外藩”這個意欲就很有意思,類似嶽飛當時的“莫須有”,而當時這種局面只能說明皇帝想殺這個人以及朝堂上的文臣武將都不覺得殺于謙有什麽問題,我們現代都知道于謙是個大忠臣那我們把思緒往回推,一個擁有如此能力的忠臣要被處死居然沒人爲他發聲,仔細推敲一下當時的官場環境...不好說啊。而現在對于于謙的評價大多爲都是說他是清官是挽大廈之將傾的英雄,

但是!他有這十分嚴重的人格缺陷,無法與同僚建立友好關系到處樹敵,以至于被陷害時孤立無援。哎?似乎邏輯十分順暢沒什麽問題,這類評價不僅僅是對于謙曆史上很多品德高尚的英雄好像都有類似的評價,官場上講厚黑學似乎已經司空見慣,但是這麽搞像話麽?打個比方現在要辦事各種送禮,送禮送的久了這有人覺得只要讓我辦事就得送禮哪怕是我指責內應該辦的事情,你不送禮那就是你不會做人,你這?不混淆是非麽?家裏髒了你就強迫這別人跟著你一起髒,別人不想並且要把家打掃幹淨你不幫還要害人家是吧,這種人那不心理扭曲嘛?

我們回到于謙本人身上,他自幼飽讀史書,並崇拜文天祥,他23歲中進士24歲就被授爲監察禦史,到于謙28歲時漢王朱高煦在山東謀反,

被平定後明宣宗朱瞻基讓于謙宣布朱高煦的罪狀,他把朱高煦說的趴在地上瑟瑟發抖,到後來他被外放爲官,而他主政過的地方百姓對他的口碑頗高,于謙在官場的升遷全靠個人的能力,但他能成爲重臣則是因爲一個機遇,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東慫恿下,率軍親征瓦刺結果沒打過被抓了,當時整個明朝上下都慌完了,而于謙則采取一系列的處理措施比如怒斥遷都言論、組織打贏北京保衛戰、主張朱祁钰登上皇位等等。而經過這一曆史事件于謙官職迅速上升很快就當上了兵部尚書,而他到底有多忠誠呢?可以說于謙在當時的情況下就算結黨營私,挾天子而令衆臣都問題不大,但他選擇極力說服明代宗應回明英宗朱祁鎮,但卻不成想正是這一舉動卻釀成日後的殺身之禍,于謙被殺後負責抄家的官員沒有發現什麽金銀財寶,倒是在一間上鎖的小屋子裏發現了明代宗賜予他的蟒袍、寶劍等各種紀念品。諷刺的是在于謙死後八年明憲宗繼位直接給于謙平反了,那是各種榮譽加身,而當初那群官僚個個上表推進這事熱烈程度好似他們個個都是于謙的摯友見不得于謙背負罪名,皇帝需要忠臣,所以必須要爲蒙冤的忠臣平凡以此來激勵別的忠臣來爲自己出力,如同魯迅先生所言古代曆史滿篇都是所謂的“仁義道德”但其實充斥著“吃人”,而我們人類能從曆史上學到的教訓就是——人不會從曆史中吸取任何教訓...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