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可以互通有無,爲什麽武漢七校聯盟取消了?

博學的小扒菜 2024-04-27 15:26:33

國內的高校聯盟也不少,最出名的便是c9聯盟,對標的是常青藤。

此外,還有e9聯盟,以及去年提出的k9——科創聯盟。

這些聯盟,也就一年舉行一兩次的學術交流會議,平時的走動也不多。

在名校林立的武漢市,曾經有過“武漢七校聯盟”。

現如今,實現了接近20年的七校聯盟,如今已經取消了。

都說“好的大學,沒有圍牆”,在今年的元旦期間,清北宣布兩校互相開放課程。

由此可見,這種互通有無的教學模式,的確是有優點的,那爲何七校聯盟取消了?

一種觀點認爲“

清北互相開放的課程大多都是通識課不涉及到主幹課程,所以最多也就是兩邊教務認不認學分的問題。

而且因爲PF記分,所以成績認定問題也省了,所以沒什麽阻力。

另外這些課都是和本校的學生一起上的,不用單獨開課,所以不需要投入什麽資源。

所以大家都抱著圖一樂的心態去上課。

北大似乎和北外也開了幾門課,都是通識外語課。

湖北的幾個學校沒搞成,很大程度上是因爲雙學位後來被規範化了。

原來按照雙學位運作的,大概就是交錢上課,認定學分,學分夠了給發個雙學位證書。

這樣之後,面試之類的多少能忽悠幾句。

當然,作爲合作校能拿到更多的錄取名額,價格也會便宜很多。

後來教育部搞了個第二學士學位,之前的雙學位就得改叫輔修了,沒有相應的學位證書了,于是就沒什麽含金量了,提這個的人就不多了。

專業課還是比通識課累不少,所以要不要報名還是要權衡一下的。

另外一種觀點認爲“

清華北大可以互相開設課程,不改變大學招牌(高考篩選) +專業畢業證(專業篩選)的傳統模式邏輯。

而七校聯合招生的“雙學位證”用“xx大學的專業培養認同”代替傳統的大學招牌(高考篩選) +專業畢業證(專業篩選)的認同邏輯。

“雙學位證”的公信力是七校信用背書的,操作空間那是巨大的,公信力得不到社會認同;

而傳統模式的公信力可是國家信用背書的,公信力基本得到社會認同。

你們覺得呢

0 阅读:581
评论列表
  • 2024-05-05 11:09

    所以以後網上清北生互掐的搞笑劇就不再存在了?

博學的小扒菜

簡介:帶你了解高校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