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區別對待”天貓京東唯品會

照理拍案 2024-04-16 19:31:41

最近幾年很多年輕人變得愈發理性清醒。以前說到消費升級,很多人只看到表象,讓升級變成了價格的升級,只要品質過得去,不惜掏空錢包也要下單。

在這種不成熟的心態下,大家消費變盲目,被消費主義鑽了空。但現在年輕人個個“人間清醒”,不再被宣傳迷了眼,考慮明顯更多。

一個典型的現象就是,年輕人消費變得很“渣”。以前看上一個平台就盯著買,現在手機裏卻裝上了多個APP。當專一變成了“多情”,消費也逐漸被分散,年輕人一會上天貓買生活百貨,一會上京東買家電數碼,買衣服鞋子又往往首先想到唯品會……大家在不同的平台間定向消費,成了時間管理大師。

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分享相關經曆,這種新消費趨勢很快引發了廣泛共鳴。比如有網友表示“買電子産品一般用京東,買生活小東西用拼多多,剩下的都是唯品會解決我的網購需求”。

也有人選擇,“電器用京東,日常小用品用淘寶,服裝鞋帽用唯品會”“唯品會,買點化妝品洗護用品衣服都去,拼多多買點水果都去,淘寶有時候買點百貨,京東買家電”……

消費被分散到不同的平台,其精髓正是比較。大家發現生活百貨上追求豐富,天貓更有優勢,有大量的SKU,各種選擇琳琅滿目。家電數碼上追求新潮炫酷,京東更有優勢,做家電起家,品牌首發重地。而衣服鞋子上,是品質和性價比“內外雙追”,唯品會在品牌品質基礎上搞折扣,更能符合需求。

開始“多情”比較之後,溢價消費也再難以遁形,大家在品質的基礎上尋找到了便宜。完成了一次既要考慮品牌品質,也要關注價格服務的消費,不再被信息洪流迷了眼睛。

這是一種消費解題新思路,以前大家都是爲了美好生活不斷增加消費支出,但現在大家實現了在不增加成本甚至降低成本的情況下,也能提升生活品質,開始兼顧品牌品質、價格,狂追性價比。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