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超越美國!這回南海大局穩了,真是天助我也

虎哥說航天 2024-04-07 17:41:17

4月2號,新加坡智庫發布了一份報告叫《東南亞態勢報告:2024》,調查顯示,若東南亞被迫在中美間選邊站時,選中國的人數首次超過了美國。多半人認爲東南亞國家跟中國友好,而對于美國給該區域提供保障的信心明顯大幅度下滑。

那麽東南亞的態度爲什麽會出現這種轉變呢?

其實,說到東南亞,大部分都是南海周邊國家,雖然與中國的關系複雜,但許多人仍然會感到一種莫名的親切。他們或者是以華人爲主的國家(如新加坡),或者是以儒教文明爲主的國家(如越南),又或者是中國曾經的藩屬國(如泰國、緬甸、老撾)。人們似乎認爲基因裏自帶著親華屬性,就像以色列是所有猶太人心中的精神母國。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些國家的生存之道其實是騎牆。作爲小國,國家的小不僅意味著資源匮乏,還意味著戰略縱深有限,就像當年的科威特一樣,一旦遭受敵人沖擊就會滅國。

因此,這些國家一直處于深深的焦慮之中,他們明白中國是未來之雄,美國是當代之雄,誰都得罪不起,所以他們選擇保持現狀。然而,現在美國逼迫這些國家站隊,情況就變得不同了。

邏輯很簡單,誰的實力強就跟誰走,國家利益至關重要。在東南亞範圍的競爭中,中國已經處于領先地位。

在政治上,早在2002年,中國與東盟國家簽署了《南海行爲准則》,任何矛盾都可以通過內部談判解決。2021年,中國與東盟宣布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東南亞地區整體傾向于中國,除了小馬科斯主導的菲律賓(早晚會後悔的)。

在經濟上,2022年中國對東盟十國的進出口總額差不多有6.52萬億元,同比增長15%。東盟已成爲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歐盟和美國分列其後。

在軍事上,解放軍在近海的軍力已經超越美國,擁有一系列能夠主動打擊美國航母和海上艦隊的武器和手段。航母,五代機,轟炸機,驅逐艦等等都加緊提上日程,中國近些年的軍事實力發展都是全球有目共睹的,東南亞的政治精英自然也明白如何選擇站隊。

中國的發展邏輯並非是誰更需要誰、誰能得到更多好處,而是要共同攜手發展經濟,共同創造財富。雖然不能保證絕對公平,但至少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蛋糕。中國的強大讓周邊小國意識到,中國是地區穩定的基石。

面對周邊十幾個強大鄰國,除了像印度這樣的愣頭青外,基本上都能實現和平友誼、共同發展。原因在于大家能夠坐下來共同發展、共同建設。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如果離開中國的産業鏈,許多成員國的競爭力將回到非洲水平。曆史也證明,中國強大時周邊國家最安靜,反之則是戰爭不斷。

而美國拉攏其他國家的目的是爲了服務美國國家利益。他們並不關心被拉攏國家的和平、能不能吃飽飯。特朗普上台後明確表示美國利益優先,2022年俄烏沖突中,美國操縱烏克蘭的行爲更是暴露了他們的真實意圖。美國之前通過宣傳自由、民主等口號,成功將日本、韓國和歐洲等國家帶入發達國家行列,給人們留下了一種錯覺,認爲只要與美國親近、結盟並聽從美國,就能像日本和韓國一樣成爲發達國家。這種錯覺甚至讓一些中國知識分子、精英和富人傾向于移民美國,認爲在美國購房是一種榮耀。在這種情況下,東盟國家與美國建立親密關系也就不足爲奇了。

日韓、歐洲之所以能夠被美國看重並成爲發達國家,除了他們自身的努力外,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美國可以在這些國家和地區駐紮軍隊,控制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大型企業,擁有足夠的影響力,並且可以在人事任命上發揮主導作用。

相比之下,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不幹涉內政,不使用武力,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南亞國家的精英、富人和普通民衆逐漸感受到來自中國的善意,對中國持有好感也是必然的,與中國合作也是理所當然的選擇。

當然,這也與中國自身經濟實力的增強密不可分。東南亞國家選擇依靠中國,抱大腿,抱一個相對友好的大國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83 阅读:39566
评论列表
  • 2024-04-08 10:41

    和平、友誼萬歲、中國![點贊]

  • 2024-04-07 23:53

    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不幹涉內政,不使用武力,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

  • 2024-04-08 15:00

    打倒帝國主義

  • 2024-04-08 03:22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中國的戰略思維將獲得重大成功,中國這是在走國運,超越美麗國指日可待!

  • 2024-04-08 11:15

    邪惡永遠戰勝不了正義!中國必定會雄起[點贊]

  • 2024-04-08 12:05

    一切,都是建立在軍事實力上

  • 2024-04-08 06:05

    逐漸倒向中國,量變到質變。

  • 2024-04-08 03:50

    國家強大了,才具有吸引力

虎哥說航天

簡介:迷彩虎,軍迷的忠實戰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