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我們的格局和認知,很難在根本上得到質的提升?

失語者雲骧 2024-05-13 14:32:23

因爲知識≠智慧,看過≠體驗,知道≠證到。

誠然,互聯網現在這麽發達,什麽都搜得到、看得著,新一代90後、00後,在網絡上確實可以見識到非常多新鮮的事和人,了解到非常多的風土人情和迥異文化。

但這些充其量只是一些增長見聞的知識,在這樣一個互聯網時代,知識俯拾皆是。真正厲害的人,通過聯機學習,也就是度娘,什麽找不到?這些知識壓根就不需要記,直接找萬能的度娘就好。

知識沒有化爲己用,變成智慧,只是一些無用的信息而已,更何況在當今這個互聯網時代,信息鋪天蓋地,絕大部分都是一些垃圾信息,難的反而是如何篩選出有用的、靠譜的、優質的信息。

再加上流量的算法推薦,給你推薦的信息,都是你喜歡看的,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個信息繭房,這反倒成了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息壁壘。

再者,你在網上看過的這些新鮮的人、新奇的事,並不等于你親身體驗了,也不等于你親身經曆了,更不等于你就成了他們,變得和他們一樣厲害了。

這中間的距離,還差著十萬八千裏呢!

這只會産生一個錯覺,讓你眼高手低,好高骛遠。

爲什麽那麽多人知道很多道理,卻始終無法過好這一生呢?

因爲知道不等于證到,更不等于做到。

在知道與做到之間,還橫亘著四步階梯,分別是聞、思、修、證。

其中聞是看書學習,思是獨立思考,修是修煉實踐,證是結果反饋。

而聞思修證是一個跨越知道與做到之間巨大鴻溝的漏鬥模型,這四者每一級的轉化率都僅有10%,甚至不足10%。

也就是說,100%的聞→10%的思→1%的修→0.1%的證。

最後也就是萬分之一的結果反饋而已。

所以爲什麽我們的格局和認知,很難在根本上得到質的提升?

無非是你聞的不夠,思的不多,修的不足,證的太少。

多聞、多思、多修,才能多證。

然後只需要每天進步一點點,日拱一卒,放到一個較長的時間維度(三年五年),就會形成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也就是所謂的,厚積薄發。

以上,供參考。

0 阅读:16

失語者雲骧

簡介:向內求,帶你一起認知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