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潤同比下滑近4成,阿斯麥難逃周期魔咒

讀懂研究 2024-04-20 07:39:27

過去幾年的半導體下行周期中,阿斯麥像一個避風港。從下遊電子消費公司到上遊晶圓代工廠,大多因爲行業需求不振,業績萎靡。但阿斯麥很穩,過去三年公司營收複合增長率19.7%。

周期只會推遲不會遲到,今年一季度,阿斯麥業績暴雷。公司營收同比下滑兩成,淨利潤下滑近4成,尤其是新訂訂單金額環比下降了2/3。受業績下滑影響,阿斯麥昨夜一度大跌11%,最終收盤跌7.09%。

阿斯麥業績暴雷是在爲過去兩年透支的業績還債。2020年半導體産能的曆史性擴産疊加地緣政治惡化,各國政府對“獨立自主”的要求,造成了産能重複建設,最終帶來了大于市場需求的光刻機訂單。這也是過去兩年半導體下行,阿斯麥仍能增長的原因。

但隨著下遊産能的擴建完成,晶圓廠商産能利用率從滿負荷下滑到70%,阿斯麥也等到了遲來的周期。本文持有以下觀點:

1、AI的風吹不到阿斯麥。很多芯片産業鏈公司能享受到AI增量,但阿斯麥不能。光刻機屬于耐用品,即使考慮産品更新,也至少夠用5年時間。在加上,光刻機夠不到下下遊的主要買家,AI帶來的增量都被芯片廠截胡了。

2、阿斯麥走到業績轉折點。下遊晶圓廠商的資本開支可看做阿斯麥營收變化的前瞻性指標。經曆連續資本開支高增長後,2023年行業資本開支出現大幅下降,如台積電資本開支同比下降13.9%。這意味著下遊購買光刻機的需求在下降,阿斯麥存貨也大增33.4%。

3、阿斯麥需要先進制程突圍。從曆史上看,阿斯麥最大的增長機會在于,技術叠代帶來的行業周期。既光刻機先進制程突破帶來新的增量需求。考慮到,公司現有産品一定程度上遇到了供給過剩,公司更需要靠先進制程産品突圍。

/ 01 / AI的風吹不到阿斯麥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受AI需求的拉動,英偉達等芯片産業鏈公司大多賺的盆滿缽滿,但掌握芯片公司生殺大權的阿斯麥卻沒有享受到AI紅利。

一季度,阿斯麥營收52.9億歐元,同比下滑21.6%,低于市場預期(54.7億歐元)。淨利潤爲12.24億歐元,同比下滑37.4%。不僅上季度業績不達預期,下季度公司業績也沒有明顯好轉的迹象。

阿斯麥今年二季度預期收入57-62億歐元不及市場預期的64.56億歐元,毛利率50-51%不僅市場預期的50.12%。受業績下滑的影響,阿斯麥昨夜一度大跌11%,最終收盤跌7.09%。

阿斯麥沒有吃到AI紅利並不難理解。阿斯麥主要業務就賣光刻機,但光刻機屬于耐用品,理論上一台光刻機的使用壽命在10年左右,就算考慮到産品的更新和叠代,基本上也能夠使用5年左右的時間。不僅用的時間長,AI芯片也沒有引起光刻機的叠代,一芯難求的英偉達芯片用市面上4nm、5nm制程就可完成。

在加上,阿斯麥雖然掌握著下遊晶圓廠先進制程的生殺大權,但産品卻夠不到下下遊的主要賣家,AI帶來的增量都被芯片廠截胡了。

不僅享受不到AI紅利,阿斯麥還受美國的長臂管轄,阿斯麥最先進光刻機被禁止對華出口,這也導致了中國市場收入下降,阿斯麥管理層在財報電話會上稱,中國市場光刻機銷售收入環比有所下滑,從上季度的約22億歐元降至約19億歐元。

但細究起來,中國市場並不是阿斯麥業績下滑的主因。事實上,阿斯麥的中國內地收入占比不降反升,收入占比環比提升了10個百分點。由此可見,阿斯麥業績下滑主要受中國之外的地區影響。

那爲什麽國外不買阿斯麥的光刻機了呢?

/ 02 / 難逃周期魔咒

光刻機主要是賣給下遊的晶圓制造廠,因此下遊廠商的設備資本開支直接影響阿斯麥收入,可看做阿斯麥營收變化的前瞻性指標。

在半導體行業經曆了過去兩年連續的資本開支高增長後,2023年全球主要晶圓體制造廠的資本開支出現了大幅下降,如台積電資本開支同比下降13.9%,美光資本開支同比下降57.2%。

當主要晶圓體廠商資本開支下降後,對上遊采購的需求也就少了。今年一季度阿斯麥新增訂單金額爲36億歐元,不僅遠遠低于市場預期的51億歐元,更是較上個季度下滑了三分之二。

不僅新訂單銳減,已接受的訂單也收到了客戶發貨延遲的請求,也正是如此,今年一年度阿斯麥存貨金額同比大增33.4%。

阿斯麥新訂單銳減並出現存貨積壓的情況,核心是受到了半導體周期的影響,晶圓制造廠已經備足了貨,對新光刻機的需求銳減。而今天阿斯麥出現的問題早在2021年就埋下了伏筆。

2020年底-2021年初,疫情供應鏈終端、下遊企業集中補庫等多重因素的疊加下,全球出現了曆史性的大缺芯,一顆常態價7元的TI芯片,已經被炒到了1000遠,漲價165倍。史無前例的大缺芯,促成了史無前例的産業鏈大擴産。

爲了搶奪光刻機産能,從半導體公司高管到各國政要接二連三來到阿斯麥總部所在地。阿斯卡也開始全球擴産,如投資70億在中國台灣擴産。

但這還沒完,芯片短缺遇到了政治博弈。地緣政治惡化下,各國政府對“獨立自主”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又造成了産能的重複建設。比如在美國的資本補貼+政治大棒威脅之下,全球主流的半導體公司,尤其是有芯片代工能力的公司——包括英特爾、三星和台積電,都陸續宣布了在美國的晶圓廠建設計劃,建廠也同樣需要光刻機。

由此可見,産能擴建的元凶並非需求增加,而是恐慌之下的擠兌。這也造成了一種奇特的現象,一邊是全球手機、PC全球半導體需求下滑,造成芯片過剩,台積電在對沖了一部分AI增量後,2023年營收仍然同比下滑了4.5%。另一邊,阿斯麥卻很長時間內不受下遊需求疲軟的影響,2023年公司營收同比增長30%。

但商業公司終究逃脫不了供需關系的地心引力,阿斯麥的周期也只會遲到不會缺芯,當目前全球晶圓體廠商的産能利用率從滿負荷運轉下滑到70%,也必然會使阿斯麥的光刻機遇到銷售瓶頸。

/ 03 / 仍要靠先進制程突圍

阿斯麥業績反轉的關鍵不在現有産品的擴産,而在先進制程的突圍。

從曆史上看,阿斯麥最大的增長機會在于,技術叠代帶來的行業周期。舉例來說,當生産工藝從28nm進步到14nm,芯片設計公司開始采用14nm工藝,之前就成了過剩産能。而14nm産線新建需要時間,就造成了短缺。從14nm到7nm,又會重複這種循環。

阿斯麥也正是曆次技術周期中切換中實現的高速增長。例如,2017年阿斯麥推出了支持7納米和5納米節點的EUV量産型號TWINSCANNXE:3400B,公司之後兩年度營收複合增速達到27.5%,而之前兩年,公司營收複合增長率爲7.7%。

考慮到前幾年,整個半導體行業經曆了高于行業需求的擴産,行業産能利用率只有70%,即使半導體下遊出現行業需求複蘇,最終能給阿斯麥帶來的多少業績增量也並不清晰。

更重要的是,芯片産業鏈對先進制程的兩極分化需求,也使阿斯麥更迫切的需要先進制程的突破。目前醫療設備、家電、新能源汽車等産業對于芯片制程的需求依然停留在28nm及以上制程的成熟芯片,而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産品依然在追逐5nm及以下制程的先進芯片。至于14nm、7nm等制程的芯片應用層面卻越來越窄,甚至台積電的7nm制程訂單也在暴跌,不得不降價獲取客戶。

而阿斯麥光刻機業務中有39%的收入來自ArFiDUV,該産品被應用與7nm-45nm的芯片制造。但正如上文提到的,這部分芯片制程的應用正變得越來越窄,公司該産品銷量下降的幅度也超過公司整體收入下降的幅度。

在傳統産品銷量不振後,阿斯麥更迫切的需要更先進的制程。目前,阿斯麥先進制程有一定進展,2024年公司將推出10台2nm光刻機,但10台不到阿斯麥年銷售量的3%,還很難拉動明顯的業績增長。

未來2nm光刻機的産量既要取決于阿斯麥自身的生産工藝,也要取決于下遊廠商整個2nm芯片的生産進展,邏輯在于,先進光刻機推出,晶圓廠還需要磨合設備,進行試産、小規模量産、大規模量産等多個環節。台積電預計2nm芯片量産要在2026年底。換言之,短期內2nm光刻機還帶動不了阿斯麥的業績,跟蹤2nm芯片的進展,才能更好的判斷阿斯麥的業績拐點。

複盤阿斯麥業績起伏帶來的啓示是,絕大部分公司都逃脫不了商業周期的宿命,而打破周期的最好方式就是以技術叠代帶來新增量。這一點對于任何以技術爲主導的科技公司都是通用的。

0 阅读:6

讀懂研究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