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中國工業第四城”?規上工業總産值突破3萬億元,領先重慶

新潮超超 2024-05-16 06:08:29

中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目錄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生産出全球90%的個人計算機、80%的空調、75%的太陽能電池板、70%的手機。去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制造業總體規模已連續14年位居全球第一。

深圳穩坐中國“工業第一城”,去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超過4.8萬億元(48467.96億元,同比增長4.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1萬億元,同比增加6.2%,兩項數據連續第2年蟬聯全國城市“雙第一”。【注:兩者均是表示工業企業生産成果的指標。工業總産值指的是工業企業生産的總産出,工業增加值指的是扣除原材料、能源消耗等中間投入,企業新創造的價值】

深圳堅持工業立市、制造業當家,現擁有1.3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培育發展壯大“20+8”産業集群,即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爲主體的20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並前瞻布局8大未來産業。

深圳新能源汽車去年産量同比增長104.2%至178.6萬輛,超過上海(128萬輛)、西安(98萬輛),首次坐上“新能源汽車第一城”的寶座。全市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業産值增長85.3%,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實現整車下線。

深圳作爲全球消費電子的生産和制造中心之一,去年智能手機、顯示器、平板電腦産量分別增長10.2%、16.2%、24.2%。此外,消費級無人機占據全球70%的市場份額,工業級無人機占全球半壁江山。

蘇州位居次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44343.85億元,同比增加0.1%;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萬億,較上年增長3.6%。兩大支柱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産值分別達14241.9億元、13441.1億元。

截至2023年底,蘇州擁有15717家高新技術企業。去年高技術制造業産值16565.0億元,同比增長4.1%,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37.4%,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智能手機、通信及電子網絡用電纜、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等高技術産品産量分別比上年增長51.0%、13.8%、39.5%。

上海2023年工業總産值39399.57億元,同比下滑0.2%;工業增加值10846.16億元,比上年增長1.1%。汽車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總産值分別增長12.0%、11.6%、14.6%。

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新能源、高端裝備、生物、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數字創意)實現總産值17304.61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43.9%;其中,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産業産值分別增長32.1%和21.3%。

從2008年規上工業總産值突破1萬億元,到2016年超過2萬億元,再到2023年突破3萬億元大關,佛山正式晉級“中國工業第四城”,成爲繼深圳之後廣東省第二個3萬億級工業強市,也是廣東首個、全國第二個“工業3萬億”地級市。

去年,全市新登記工業企業1.23萬戶,同比增長17.32%,換句話說,平均每天約有33家工業企業誕生。截至12月底,工業企業數量達到10.4萬戶,同比增長6.5%。

當地已形成泛家居、裝備制造兩大萬億集群,陶瓷、醬油、電風扇、微波爐、消毒櫃、鋁型材産量世界第一。“有家就有佛山造”成爲佛山制造走向全國的一張名牌,國內家電出口的五分之一、20%的家電産業産值都來自佛山。

佛山的目標是2030年規上工業總産值突破4萬億元。爲此將舉全市之力建設佛北戰新産業園和“雙十園區”,重點培育發展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推進家電、鋁型材等優勢傳統産業鏈向價值鏈高端躍升。

重慶排名第五,規上工業總産值超2.6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高于全國平均2個百分點。作爲汽車制造重鎮,去年汽車産量達到231.79萬輛,僅次于廣州全國排名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車産量50.03萬輛,同比增長30%。

工業新産品産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其中,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增長5.6倍,智能手表、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光伏電池、液晶顯示屏分別增長44.6%、59.1%、25.7%、27.6%、13.6%。

4 阅读:1087
评论列表

新潮超超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