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8萬起的L6,能挽回理想的體面嗎?

42號車庫 2024-04-19 00:13:37

在 MEGA 上栽了跟頭之後,理想又回到熟悉的節奏上來了。

4 月 18 日,理想 L6 正式上市,共包括 2 個版本:

L6 Pro 24.98 萬;

L6 Max  27.98 萬。

此外,在 5 月 5 日之前下定的話,理想 L6 兩個版本均提供總價值 2 萬元的首銷權益,包括 10,000 元的選裝基金、5,000 元的家充樁和安裝服務、定金 5,000 元抵扣 10,000 元。

在從 MEGA 上市到理想 L6 上市的這段時間裏,有兩樣東西在理想那裏消失了 —— 周銷量榜以及李想微博的更新,而這兩樣東西用一句話總結就是理想的鋒芒畢露。

伴隨著理想 L6 的正式上市,理想的鋒芒仿佛又開始亮起來了。

小杯的理想還是很大

理想 L6 依舊沿襲了 L 系列套娃式的造車風格。

在外觀上,理想 L6 仍然帶有 L 系列標志性的星環燈等設計元素,但其星環燈長達 2.2 m,是理想 L 系列産品中長度最長的星環燈。

不過理想 L6 的整體觀感和理想 L7 / 8 / 9 基本沒有什麽分別,只是在體型上又瘦了一圈,但仍然是一款穩紮穩打的中大型 SUV —— 長 4,925 mm,寬 1,960 mm,高 1,735 mm,軸距 2,920 mm。

不過爲了讓同樣都是大五座的理想 L6 和 L7 在外觀上有一個更明顯的區隔,理想在牌照框位置的設計上延續了 L8 和 L9 的思路。

理想 L9 的牌照框在後保險杠中部,而 L8 的在後保險杠下部。理想 L6 / 7 同樣如此,L7 的牌照框在後保險杠中部,而 L6 的則放到了後保險杠下部。這也暗示了理想 L7 和 L6 在等級上的高下。

進入理想 L6 的內飾,仍然可以感受到由熟悉的方向盤、熟悉的雙聯屏以及熟悉的大沙發營造出的理想式車內家庭氛圍。不過這一次,理想在 L6 上玩了一次消失的「彩電」。

理想 L6 全系均沒有後排屏幕,但也恰恰是因爲沒有了後排屏幕,理想幹脆就給 L6 做了一個 1.26 ㎡,還帶電動遮陽簾的全景天幕。這樣一來,雖然沒有了後排屏幕,但用戶在理想 L6 內的視野感受卻更好了。

在智能化方面,理想 L6 與 2024 款的 L7 / 8 / 9 沒有任何分別,車機搭載了高通骁龍 8295 座艙芯片,智駕則包括 AD Pro 和 AD Max 兩個版本,前者支持高速領航、城市 LCC、離車自動泊車等功能;後者則支持高速領航以及更高階的城市 NOA。

關于城市 NOA,理想官方表示後期會逐步開放到全國,但具體的推送時間並未在發布會上公布。

在駕控方面,理想 L6 這次沒有上空氣懸架,全系用的都是 CDC 運動懸架。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沒有了空氣懸架,但理想還是繼續給 L6 保持了雙電機四驅的動力形式以及前雙叉臂 + 後五連杆的懸架組合。

在三電方面,理想 L6 全系用的都是 36.8 kWh 的磷酸鐵锂電池,CLTC 工況下純電續航 212 km。

有意思的是,李想曾在 2021 年表示磷酸鐵锂電池電壓不穩定,對于增程式車型是災難,NVH 和能耗將徹底瘋掉。現在三年過去了,理想最終還是在增程車上用了磷酸鐵锂電池。當然,前提是電池技術在這三年裏又進步了。

在理想 L6 發布會上,理想官方表示盡管用的是磷酸鐵锂電池,但續航、能耗、性能均沒有被犧牲。因此,理想 L6 的 NVH、續航、能耗、性能的具體表現到底怎樣值得期待,大家後續也可以持續關注下我們的實際評測。

總的來說,由于價格本身變得更低了,理想必然要給 L6 的配置做一些平衡取舍,雖然空間小了一些,也沒有了空氣懸架和後排屏幕,但理想 L6 在 20-30 萬級的市場中,仍然是一款空間突出、配置較高,有明顯競爭力的車型。

同時,理想在 L6 上仍然很注重減小用戶的選擇成本 —— L6 Max 與 Pro 之間主要的配置差異就是激光雷達、鉑金音響以及 8.8 L 的智能壓縮機冰箱。

大家覺得更喜歡哪個版本,可以評論區聊聊。

本應順勢而上,卻要力挽狂瀾

如果 MEGA 可以如李想預期的那樣一炮而紅、大放異彩的話,那麽理想 L6 的上市其實就是順勢而上、水到渠成的事情。

只可惜曆史沒有如果,MEGA 的失利讓理想 L6 無奈「受任于敗軍之際」,陡然背負了很多本不該有,且非常重的壓力。

一方面,在 MEGA 上市之前,理想通過密集地營銷讓用戶對 MEGA 有著非常高的期待值,且這種期待值的高度甚至已經不能被理想的定價及産品能力所滿足。與此同時,理想在 L 系列産品上連續的成功也在一定程度攪渾了自己本來務實清醒的頭腦。

最終,MEGA 的銷量與理想高調宣傳的「不分能源形式、不分車身形式、50 萬以上乘用車銷量第一名」的目標相去甚遠。更嚴重的是,由于造型設計的原因,MEGA 還被負面輿論群起而攻之 —— 理想的品牌形象受到了嚴重損害。

另一方面,由于理想將太多的精力放在了 MEGA 上,結果顧此失彼,銷售端服務 L 系列用戶的時間和精力大幅減少,導致 L 系列車型在 MEGA 上市之後訂單不足,讓銷量基本盤也惹火上身,甚至把理想的關鍵營銷武器周銷量榜也給燒沒了。

要解決這些問題,很明顯,突破口就在理想 L6 的銷量上。

關于理想 L6 的銷量,理想汽車銷售與服務高級副總裁鄒良軍曾在解釋理想 2024 年如何實現 80 萬年銷時表示,理想 L6  的銷售目標是月銷 3 萬。

現在來看,要想驅散 MEGA 帶來的陰雲,填補 MEGA 失去的銷量,挽回用戶對理想的信心,理想 L6 的銷量不僅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這一目標,恐怕還得超越這一目標。

與問界再度狹路相逢

理想 L6 雖然已經有了 L7 / 8 / 9 鋪路,但要想賣好並不容易。

在 30 萬以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理想是先行者之一。它通過清晰明確的家庭品牌定位和只爲家庭服務的産品定義思路,成功搶占了用戶對高端家庭用車的認知心智,獲得了非常大的市場成功,還成爲了最年輕的胡潤世界 500 強企業。

但來到厮殺最慘烈的 20-30 萬級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理想是一個後來者,特別是相對于問界新 M7 來說,是一個後來者。

問界在去年 9 月份推出了問界新 M7。爲了收拾老款問界 M7 因碰撞測試等原因導致的敗局,也爲了避開理想 L7 的鋒芒,問界在新 M7 上推出了全新的大五座版本,並直接將起售價從原來的 30 萬級降到 25 萬級。

憑借華爲的品牌光環、華爲的智能生態、ADS 2.0、大空間等要素,問界新 M7 成爲了一個現象級的爆款。如今,問界新 M7 的大定已經超過了 17.4 萬,月銷也達到了 2 萬上下的水平。

由此可見,要在 20-30 萬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擁有銷量統治力,理想 L6 最大的對手莫過于問界新 M7。

相對于問界新 M7,理想 L6 的産品優勢主要體現在空間和駕控方面。

在空間方面,理想 L6 雖然比長 5,020 mm、寬 1,945 mm、高 1,760 mm 的問界新 M7 小,但軸距卻要比 2,820 mm 的問界新 M7長了 100 mm。

在駕控方面,理想 L6 的用料比問界新 M7 更紮實。理想 L6 全系四驅,且用了前雙叉臂 + 後五連杆的懸架組合,而問界新 M7 的中低配則是兩驅,且懸架組合全系都是前麥弗遜 + 後多連杆。

相比于理想 L6,問界新 M7 最大的優勢莫過于華爲的品牌號召力,以及華爲所強調的「全國都能開」的高階智駕(目前入手價格門檻爲 27.98 萬),另外還有充分融合了華爲智能生態的鴻蒙座艙。

值得一提的是,問界新 M7 上市時的價格也爲 24.98 萬,在 4 月 1 日,問界新 M7 Plus 大五座後驅版售價還下調 2 萬到了 22.98 萬 —— 問界新 M7 又給理想 L6 出了一道價格難題。

L6 本身就是理想的難題

理想 L6 背負著非常高的銷量壓力,但 L6 如果賣得非常好的話,其實在讓理想峰回路轉的同時,也給理想自己出了一些難題。

實際上,理想 L6 不僅僅是問界新 M7 的一個威脅,其實也是理想 L7 的一個威脅。

在空間方面,理想 L7 和 L6 雖然一個是 5,050 mm 的車,一個是 4,925 mm 的車,且前者的軸距比後者長了 85 mm,但二者畢竟都是一款有著中大型 SUV 身材的大車。我們實際體驗下來,理想 L7 和 L6 之間空間體感差異並不大。

在配置方面,理想 L6 Max 的價位爲 27.98 萬,比 L7 Pro 便宜了 4 萬, 但卻比 L7 Pro 多了激光雷達、鉑金音響以及冰箱;同時與分別貴了 7 萬和 10 萬的 L7 Max / Ultra 相比, L6 幾乎只有在體型上的弱勢。

對于不在乎 85 mm 的空間變化、後排屏幕的用戶來說,理想 L6 Max 也許是一個性價比更高的選擇。如此一來,理想 L7 的訂單恐怕要被 L6 分走一部分了。

寫在最後

對于理想來說,理想 L6 是調整節奏、挽回銷量、重振旗鼓的重要節點。作爲一家年輕的,且正處在風口浪尖上,被越來越多友商或模仿或攻擊的新勢力企業,理想經不起連續兩款産品的折戟。

同時,理想 L6 的上市也是理想的業務從增程分兵向純電的一個關鍵轉折點。

李想曾表示在 5 年內不推 20 萬以下的車。這也就說在 5 年之內,理想 L6 基本就是理想 L 系列的最後一款産品。

算上理想 L6 以及 MEGA,理想已經完成了對 20-60 萬廣闊市場的覆蓋。憑借眼下手中的 5 款産品、千億現金儲備、組織效率的提升以及對路線糾偏叠代的重視,理想一旦調整好戰鬥狀態,還是可以繼續沖擊更高的市場銷量和聲量。

事實上,也只有在理想 L6 上市之後,整個 L 系列産品實現更高的市場銷量和聲量的情況下,理想才可以拿出足夠的精力和資源放在對純電戰略的重新梳理和逐步落地上,就像李想在 MEGA 失利後的反思中說的那樣,理想的純電「必須經曆一個和理想 ONE 增程電動相似的從 0 到 1 的階段」。

不過在此之前,擺在理想面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無論如何都要先把理想 L6 賣好。

0 阅读:98

42號車庫

簡介:Hey, it‘s 42HOW. 用最簡單的方式讀懂未來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