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心理學漫談|終篇-中國文化能給世界帶來什麽?

內明書院 2024-05-10 13:23:18

轉眼又到一年了,我們這個欄目也快結束了,我今天想在結束的時候說一說我覺得比較值得講的一句話,那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麽?”或者說“中國的傳統文化能貢獻給這個世界什麽?”

首先在這個地方我要強調一句,我說的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指的中國的現狀,因爲我們現狀中有很多東西,它並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恰恰它是近代受其他文化影響而産生的東西,或者是中國受到了一些挫折、挫敗而出現的一些東西。我說的中國傳統文化更多的指的是中國文化更根上的一些東西,而且我傾向于說的是那些中國文化中好的那些東西。這些東西我覺得它對當今的世界其實是有價值的,不僅僅是對中國人是有價值,而且對整個世界都是有價值的,我想強調一下這些東西。

那在這些東西裏邊,有一個很基本的東西,就是中國的文化中的那種和平傾向。和平並不是不打仗、不戰爭,並不是很窩囊的哪怕人家欺負我們,我們也忍著,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說中國不會把和別人的鬥爭、戰爭這些東西,當作自己生存的一個基本的條件和基本的追求,我們會追求一種更和諧的生活,更和平的世界。

當然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怎麽樣才能夠更好的滿足自己的需要呢?

我們的最基本的一個想法是——勞動致富。自古就是這樣的,就通過我們的勞動生産創造來去獲得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通過什麽欺騙、搶劫,不是通過這些東西來獲得,這個我覺得是中國人的一個很好的地方。而且這個如果去影響到了世界上的其他的國家,我覺得我們至少會面臨一個更不危險的世界,就是更和平的世界。這也就是我們現在的一把手講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肯定要比核大戰共同死或者生物戰共同死要強得多。

第二個我覺得中國的好的地方就是——以德治國。我們的文化比較注重人的道德操守,我們會追求一種品德修養上的一個進步,所以中國人可能很講理,很在乎某種行爲它有沒有正義感,它是不是講道義的,那麽其他民族的人是不是也這樣子的?那肯定每個民族都有這樣的人。

比如我最近看到消息上,美國的一些大學的學生,正在做一些抗議,爲巴勒斯坦人去爭取權利。那些巴勒斯坦人和這些美國大學生有什麽關系嗎?從私利的角度上來說肯定是沒有關系的,這些大學生我估計可能多數也並不是巴勒斯坦人的後裔,或者甚至都可能不是穆斯林。但是他們爲什麽要做這個事情?那就是他們心中會有一個正義感,他們覺得他們願意爲了正義去奮鬥。這種精神,各個民族都有,都有這樣的人。但是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下,這樣的人其實是更多的。

那我覺得中國人的這種叫做重視道德的文化,重視品德的文化,如果以後能夠得到複興,並且能夠傳播到世界上,這個世界也會多一些更正義的人,更有道義的人。他們血統是哪個民族的不知道,但是他們在文化上可能會認同我們中國文化,那這些人某種意義上他也是廣義的中國人。

這個就又涉及了中國文化的另一個好的地方了,就是中國文化,它不是把血統、把種族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是不是接納好的文化放在第一位,它是一個文化決定一個心理認同,哪怕你在血緣上完全是黑人或者白人,但是你只要完全的認同中國文化,這個當然也很不容易,如果你能夠從意識到潛意識都已經和中國文化保持一致了,那麽你就是中國人。所以中國不是血緣的中國,而是文化的中國,而是心理的中國。

中國人種族歧視是很少的。如果我們說不喜歡某個種族,那一定是這個種族剛好做了一些不道德的事情,然後使我們對他們産生了不滿,我們不會僅僅因爲他們和我們不是一個種族血緣不同,我們就對他們有歧視。所以某些種族可能不久前中國人對他們還很喜歡和甚至蠻崇拜,但是到近期大家對他們的印象就會一下子壞了很多,就會很反感他們。這個其實並不是他們的血緣有什麽變化,而是因爲這個種族中的一部分人幹了一些很壞的事情。那中國人的這種態度,我也覺得是可以傳播給全世界的。如果全世界都像中國人這樣子,這個世界也會更好一些。

近幾百年的西方文化,雖然獲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是他們本質上是一種弱肉強食的文化,是那種社會達爾文主義影響很大的一種文化。我覺得這一點是需要校正的,因爲這就使得整個人類的生活品質,人品和人格品質産生了某種意義上的墮落,我們就都成爲了所謂“裸猿”,就是我們都是變成了一個不長毛的猿猴。

所謂的“裸猿”,在我們中國傳統中,孟子就會把他們叫做“衣冠禽獸”。他們就是穿上了衣服的動物,而我們真正的中國人,傳統的中國人,我們是不會贊同這種衣冠禽獸的生活的。我們會更重視做人獨有的一些精神品質,比如羞恥之心,恻隱之心、是非之心、禮讓之心等等這些東西。

傳統文化中的真正的中國人是非常有自尊的,非常有人的精神追求的,也是非常有仁愛精神的,這個也是我覺得中國可以貢獻給全世界的,然後我們可以用中國文化中的這些優點來去慢慢的轉化其他地方的人,讓全世界多一些,真正能夠成爲大寫的人的人,少一些那種衣冠禽獸裸猿。

因爲中國人特別強調人的人性面,把它跟人的動物性的那一面區分開,特別強調這件事情,也就使得中國人非常懂得怎麽過人的生活。我覺得這個也是中國可以去教導其他的民族的,教導其他文化中人的。

因爲有些文化他們好像的確賺了很多錢,但是實際上他們即使變得非常富有,他們也不太知道富了以後該怎麽生活,怎麽樣去享受人的生命。他們不太懂,他們能想到的只是驕奢,只是享樂。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些國家的人,他們上層就是買奢侈品,坐遊艇,甚至去搞一些什麽蘿莉島這一類的事情,然後下層就是吸毒,不勞而獲,去0元購或者什麽的,這個就是他們的生活。

那麽實際上這種生活你可以看得出來他在精神上是非常空虛的,爲什麽在精神上非常空虛的呢?

就是因爲他們不知道還有什麽更高的精神境界可以追求,所以他們精神生活上非常貧瘠的,雖然他們物質生活上很富裕。當我們物質上富裕起來以後,我們可以怎麽樣去過我們的精神生活?讓我們的精神生活不貧瘠?這一塊需要的實際上就是文化。

而在這種享受生活的文化上,其實中國傳統也是有很多的經驗的。比如中國的古人,他就會在春天去賞花,在秋天去賞月。古人去吃飯的時候他可以去寫詩,可以大家一起去練書法,他可以去幹很多有文化的人才能幹的事情,來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准。這個就是中國人有了文化才能做這個事情,這不是有了錢就能做的,對吧?

你突然就有了很多的錢,然後你什麽都買得起,你最多能夠過薛蟠的生活,但是你過不了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钗的生活。王熙鳳也相對比較有錢,但是她也沒有辦法參加詩社,能參加詩社,你至少得像香菱一樣,你自己學會寫詩,你學會寫詩,不僅僅你要能夠寫出押韻的東西,你還要懂得詩是什麽東西,你至少要能看得出來什麽叫做氣韻。

那我自己覺得有很多現在的歐美文化中的這種富有者,他們最多就是個薛蟠,而將來中國如果富強了,我們中國是有可能培育出像什麽三春,像史湘雲、林黛玉、薛寶钗這樣的人物的,而這樣的人物他會帶來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它是高雅的,是有文化的,是美好的,而不會讓人感覺空虛的。

那麽這種生活方式它就不會追求物質上多了還要多,也不會追求,只能我有,你不能有;它追求的應該是美,那麽你美,如果你像我一樣美,我不會因此要打壓你,要去把你毀掉,我是會因此欣賞你,覺得你的存在使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了。所以林黛玉發現史湘雲的詩寫得很好,和自己的極其接近,她不會說要滅掉老二,相反她會跟老二兩個人一起,另找一個地方單獨去開一場對詩的會,這個就是中國文化的特點。

當然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懂中國文化,但是至少在我們中國文化中,曾經有一些中國人他們做到了這一點,而這一點是可以去讓全世界學習的。

我剛才講的這些東西,我覺得就是中國文化的價值所在。我是一個中國文化的愛好者,我很希望中國文化能夠傳播到全世界,影響全世界,轉化全世界。文化文化,說到底就是人文化成,就是讓這些懂得人文的人,有人文基礎的人,去轉化那些在人文方面落後的那些人,最後大家共同轉化而産生一個更美的世界。這個事情可能需要幾百年,不是一個短期內能完成的事情,但是這個事情值得我們用幾百年的時間,像愚公移山一樣把它一步步的去完成。

END

關注我們

讓心理成長走進生活

讓生活有溫度

作者 | 朱建軍

編輯 | 內小明

0 阅读:4

內明書院

簡介:倡行心理服務,科普心理知識,與您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