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不推薦的985大學,據說“誰上誰吃虧”,2024年考生要謹記

高校那些事兒 2024-04-07 15:36:24

在常人印象中,“985”代表著一流高校水平,只要分數允許,師生家長們絕對不帶任何猶豫。

作爲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學,我並不否認其優秀,可諸位有沒有想過,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

有些985不一定就好,甚至“有名無實”,包括我還曾進行過盤點,哪些雙非院校可以“比肩”。

寒窗苦讀十余載,沒有人願意讓汗水付諸東流,既然如此,那就應該充分做好相關工作。

奈何自身不懂,街邊找個老師又不一定專業,無非只是一種“希望上的寄托”,這可怎麽辦?

如此情景之下,湧現出了無數行業權威者,比如知名的張雪峰老師。

談及“985院校”,他給出了特別的看法,有2種不推薦,甚至說“誰上誰吃虧”。

師生家長們並無太多奢求,只想最大限度地規避些彎路,2024年的考生們最好提前了解。

有專業特色的大學

這裏很多人不解,有專業特色的大學,不更應該報考嗎?

首先要搞清楚,你有這樣的認知難道別人就沒有?選擇王牌專業必然意味著更多競爭。

爲什麽有“服從調劑”一說?很大程度上恰恰歸于此,如果被分配到中規中矩地專業上呢?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中國海洋大學,這是教育界的985院校。

在海洋科技方面,該院校的專業性毋庸置疑,甚至相對科研界,都是“頂尖存在”。

如此強大的吸引力,無數考生紛紛選擇了填報,但這也決定了錄取分數不會太低。

如果你只爲了上985大學,而選擇了服從調劑,或者是選擇分數線較低的文科專業,說實話這有點得不償失,一方面沒有達到綜合全面發展要求,另一方面專業生源質量也相對較差。

生源質量不高,進而影響的是師資,一系列惡性循環下,只會影響到畢業生自身。

如果你是某家企業的老板,你是單純看學校?還是更注重看孩子學習的專業?

道理很簡單,不是說985畢業就一定好,甚至有的專業錄取分數,都不及其他211和雙非。

再比如中央民族大學,這所院校更偏向于文科,在理工科類方面則顯得有些薄弱。

很多人都知曉該校王牌專業爲民族類學科,除此以外,好像再沒有聽說過名氣大的專業吧?

學術發展不均衡,這也意味著錄取分數相差較大,難道你只看中了這是一所985院校?

大學生涯很關鍵,如果學不到知識,或者是東西不專業,這也意味著無法在社會中立足。

位置較偏僻的大學

甯上本科加雙非,不上西北985,本質上來看,這是學校的“硬傷”。

位置偏遠會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師資力量、就業待遇等等。

很多時候不光學生會考慮,包括專業人才同樣會考慮,我在這裏工作方不方便?

但在大多數時候,諸位都不會選擇偏遠位置,除非說有特別的福利,畢竟要犧牲一些東西。

這裏同樣是舉例說明,比如大四實習時本地企業居多,如果在大城市已經是遙遙領先。

你就算是985,何德何能與北上廣地方的211、雙非院校去爭?

這裏我沒有任何針對性眼光,而現實真的如此。

我不否認你是985,但我就不想去那麽遠讀書,這也導致沿海發達城市並不出名的學校,每年錄取分數都在節節攀升,這裏不妨以深圳大學爲例,作爲“雙非”錄取分數已超過許多211。

論實力、論底蘊又如何?我確實沒什麽底氣,但是我地處深圳,我的畢業生就有更多機會。

一座好城市,很多時候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紅利,特別是積累的同學人脈,大多都能用上。

每次說道這個話題,我都習慣性地把北京郵電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放在一塊進行比較。

前者是一所211,後者是知名985,而且還是C9聯盟高校中的一員,按理說不在同一維度。

再說提檔線,兩所學校幾乎相近,甚至在某些省份北郵投檔線還要比哈工大要高。

爲什麽?只是地理位置,一個在北京,一個在哈爾濱,我就是比你有優勢。

現實已經給出了答案,考生們爲了自己爲了前途,基本上都會選擇地理位置較好的院校。

寫在最後

其實說了這麽多,我的初衷還是讓孩子們向好。

不過該如何填報,這裏給師生家長們兩個標准:

第一,分數不高還想上名校,那就可以選擇位置偏遠的985大學;

因爲位置偏遠意味著沒有其他幹擾因素,紮實的學風必將促使你更大蛻變,本科在這裏讀書長長見識,帶大學四年生活結束有了目標後,考研再考到好城市,這又何嘗不是一舉兩得?

第二,上大學時就有考研打算,這兩種大學都可以列入填報的範圍;

不瞞諸位所言,985高校有著較高保研率,甚至可以說一定高于211,這是政策決定與分數無關,只要你大學認真、努力地學習,思想方面沒有任何松懈,整個前途必然會是一片光明。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別忘了留個關注。

1 阅读:453

高校那些事兒

簡介:高中生必看!志願填報經驗放送,國內高校分析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