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盜樂土到避稅天堂,世界第四大離岸金融中心開曼群島有多離譜?

維達說 2024-05-11 02:17:50

說起開曼群島,可能會有人覺得這應該是歐洲在大西洋上的一個海島,但實際上,開曼群島的確與歐洲的英國有關,是其一塊海外屬地,但並不在歐洲,而是在中美洲的加勒比海上。這是一個每隔一兩年便會被飓風橫掃一遍的群島,面積不大,資源也較貧乏,熱帶風景也與加勒比海的其他海島並無太大區別。但就是這樣看起來平凡的群島卻是很多耳熟能詳的大廠注冊地,那麽開曼群島的誘惑何在?

加勒比海上的明珠

開曼群島位于西加勒比海,距離牙買加島268公裏,距離古巴島約300公裏,群島由大開曼島、小開曼島和開曼布拉克島組成,總面積只有259平方公裏。由于地處熱帶,年平均氣溫24-30℃,年降水量1200毫米,所以跟大多數加勒比海島一樣,這裏熱帶風景旖旎,是世界著名的潛水勝地。

開曼群島最初由哥倫布在第四次航行美洲時發現,不過當時因爲看到了島上水域多海龜,所以被稱爲龜島,不過後來又因島上有鳄魚遂改成開曼(西班牙語作caiman)。曾長期作爲西班牙的殖民地,但由于西班牙輸掉了1655年的英西戰爭,包括開曼群島、牙買加島在內的西班牙殖民地被英國攻占。

1670年雙方簽訂《馬德裏條約》,西班牙承認英國在加勒比海占領島嶼的主權,于是開曼群島變更成了爲英國皇家殖民地,劃歸牙買加總督管轄,一直持續了280余年。直到1962年牙買加獨立後,開曼群島遂轉成英國的直轄殖民地,由英女王任命的總督行使管轄權,負責外事、防務、治安和公共服務。

加勒比地區我最富

但就是這樣一座英國所屬的海外領地,在2021年的人均GDP高達89000美元(約64萬人民幣),雖然低于百慕大群島,但仍是英國本土人均GDP的近兩倍,是加勒比地區收入最高的地區。要知道,2023年中國的人均GDP也就是 8.94萬元,是什麽成就了開曼群島的高收入?雖然旅遊業也爲島上帶來了不少收益,但最大的收入來源則是來自離岸金融。

有資料顯示,平均每年約有4300家公司在開曼群島注冊成立;全球700多家銀行均在該群島設有分支機構,包括全世界最大的50家銀行的子公司,島內的金融業、信托業總資産已超過2500億美元,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四大離岸金融中心和頂級的“避稅天堂”。

所謂的“避稅天堂”,主要是指一些國家或地區通過出台一些低稅率甚至零稅率政策,來吸引一些外國資本前來注冊公司或者成立分公司、子公司。這些外國資本通過在“避稅天堂”設立空殼公司和中間持股公司的方式可以達到免繳或少繳稅款的目的。

這些跨國公司或外國資本通過開曼群島這樣的“避稅天堂”少交了多少稅呢?據聯合國估計,跨國公司轉移利潤導致各國政府每年損失的稅收高達5000億-6000億美元。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統計,全球每年約4%-10%的企業所得稅因跨境避稅流失,每年損失約1000億至2400億美元。

《財富》500強中的367家公司在“避稅天堂”設有分支機構,除了國外的微軟、亞馬遜、Facebook、谷歌外,國內的從地産界的碧桂園、世茂、恒大,到運動品牌李甯、安踏,再到阿裏巴巴、騰訊、百度、京東、美團、網易、小米、新浪、滴滴、盛大等互聯網巨頭,許多國人耳熟能詳的大廠,都是開曼群島的注冊企業。

一招鮮吃遍天,避稅天堂的成名絕技

實際上,開曼群島早已成爲中國企業的一個重要“落戶地”,在過去20年裏,內地赴港上市的家族企業資産規模最大的50家之中,有44家注冊于開曼群島。爲什麽中國企業會對開曼群島趨之若鹜?究其根源,無外乎在開曼可以滿足其避稅、上市和轉移資産這三大需求。

其中避稅分爲兩種情況,一是利用國內對外資的優惠政策,通過在開曼群島注冊一個公司再到國內投資,就能以外資的身份享受國內的優惠稅率,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二是通過在開曼群島的殼公司大量制造關聯交易,將境內企業的利潤轉移到殼公司,由于殼公司幾乎免稅,如此便間接逃避了稅負。

要知道開曼群島與英屬維爾京群島、百慕大群島並稱爲世界三大離岸注冊地,其法律體系參照英國普通法體系設立,並以當地條例配合施行,所以國際商業公司法例簡易明確:即在當地開立的公司除每年交納營業執照續牌費外,免交所有稅項;注冊資本僅需5萬美元,且無需驗資,公司也不需在注冊地進行實質性業務;注冊公司只需一位股東和董事,且股東董事可同爲一人,股東資料絕對保密;上市審批、年度申報等審批流程方面寬松,還可不公開...。

要知道,由于國內特色的證券市場和機制,民營企業的上市難度是很大的,而直接想到海外上市的難度更大,因爲審批手續十分繁冗,于是便有一些民企走捷徑,利用在開曼群島的殼公司對境內公司進行100%股權收購,避開國內規定,輕松提交香港或美國,實現海外上市。

此外還有轉移資産,出于防範風險的考慮,中國的金融監管向來十分嚴格,民企做到一定規模後,資金的運用上就會受到一定制約,特別是外彙方面。于是有些民企爲了靈活經營,便會將資産轉移到監管寬松的開曼群島等地。就拿李超人來說,就曾把集團旗下的兩家後的新公司注冊在了開曼群島,這是因爲新公司重組的交易額巨大,涉及分派新公司的實物股票,但根據香港有關法規,此舉對于在香港注冊的公司是不被允許的...。

所以在這種沒有任何外彙管制,任何貨幣都可流通,又不需要公報,還注重董事隱私保密,甚至跨國公司在全球賺取的利潤都免稅的地方,每年只收入一點點牌照費的開曼群島,怎麽不讓哪些信奉利潤至上的人心動呢?可以說只要避稅、上市和轉移資産這三個需求長期存在,開曼群島這類“避稅天堂”就能一直賺的盆滿缽滿。

當然,隨著2021年七國集團(G7)就跨國公司納稅規則達成協議,同意向跨國公司征收至少15%的企業稅,防止跨國公司利用“避稅天堂”規避稅款、侵蝕本國財政收入。對開曼群島這樣的“避稅天堂”來說,的確打擊力度不小,但還達不到讓“避稅天堂”變“涼”的地步。

上期回顧:阿內加達海峽:曾是加勒比海盜的獵場,今卻因英屬維爾京群島聞名

備注:本文是《世界海峽合集》的第57章原創作品,僅爲一家之言,轉發請注明【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及出處】,嚴禁抄襲。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刪。

0 阅读: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