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接連闖禍,部分廠家的推波助瀾,成了罪魁禍首?

汽車情報 2024-05-11 12:12:05

所謂智能駕駛,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

在社交媒體平台以及現實生活中,對智能駕駛的看法呈現兩個極端。看好者對其完全信賴,尤其是看到馬斯克旋風式訪華後,FSD這枚“大殺器”有望在國內解禁,內心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而不信任者則被一則又一則血淋淋的案例所警醒。從前段時間某網紅新能源車高速行駛時撞上了一台疑似停在道路最內側車道的道路養護車,再到某網紅奶爸車誤將汽車廣告識別爲真車,導致車輛高速路上緊急刹停,這一系列事件引發他們的靈魂拷問,爲什麽要把自己的命交給冰冷的系統?

這就是智能駕駛當下在輿論端的割裂現狀,信的人不顧生命危險,拍攝各種脫手使用智駕的視頻;而不信的人則在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台無聲地控訴這種行徑,怒斥其爲無腦做法,不僅害了自己,還危害了公共安全。

對于新生事物存在爭議,這再正常不過,但憂心的是,在這個“群魔亂舞”,爲了流量不惜一切代價的時代,一些缺乏辨別是非能力的消費者很容易被帶節奏,成爲鐮刀下的韭菜,更嚴重者付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這是亟待整個行業認真對待的事情。

部分車企推波助瀾,成“罪魁禍首”?

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而當下已經進入到了下半場的角逐,也就是聚焦在智能化這一領域,主要包括自動駕駛、智能互聯、智能能源管理等多個方面。

這勢必造成賽道的愈發擁擠,尤其是同質化現象越來越明顯,衆多車企都在擠破腦袋想辦法突圍,這種情況下各種誇張的言論或者宣傳字眼便層出不窮。

比如某車企大佬在公開場合自信地喊出“智駕比人駕安全10倍!”,盡管網友一再質疑這個10倍數據是如何得出來的,是否有科學依據?

再比如某車型海報上居然大膽地標注了自家智能駕駛“無懼分神”,對于此,部分網友表示是否等同于自己開車也不用擔心分神?

同時還有車企在宣傳自家智駕各種全球領先,但卻在海報的左下角標注了2.0視力都不一定能看清楚的小字說明;

更離譜的還有某車企讓美女坐在駕駛席,邊自動駕駛邊化妝,爲了博流量幾乎沒底線......以上只是舉了幾個典型案例,你只要在網絡搜索相關關鍵詞,讓人瞠目結舌的還有很多。

也正是在這些汽車品牌的“推波助瀾”下,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費者將現在的智能駕駛和自動駕駛劃上了等號,于是就有了短視頻平台那些讓人震驚不已的騷操作。

比如有駕駛員把飲料瓶別在方向盤上,以繞過輔助駕駛系統的監測;車流如織的高速公路上,有駕駛員坐在駕駛席睡大覺,任憑智能駕駛自己操作;還有駕駛員爲了博流量,專門找了台大卡車當障礙物,用90km/h的時速去撞,然後發短視頻炫耀;甚至有駕駛員把車輛前擋風玻璃上的遮陽擋打開,讓車輛在高速公路上盲開……

這些魔幻操作讓人匪夷所思,正如不少網友感慨的那樣,這些車主某種程度上是幸運的,他們沒有成爲馬路上的又一個教訓,才有機會感歎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

不止于此,筆者近期在走訪鄭州正弘城幾家新能源汽車展廳時,發現絕大多數銷售顧問在講解智能駕駛時普遍存在誇大智駕功能的嫌疑。

直觀表現在他們會介紹自家智駕各種領先,但未介紹更多智能駕駛的適用範圍(如AEB工作時速範圍)等,甚至有的智能駕駛系統還存在種種問題,諸如小概率會突然不工作、退出,但在一些銷售口中就變成了不需要駕駛員幹涉的自動駕駛。

一言以蔽之,目前市面上不少車企宣稱的所謂智能駕駛,本質上仍然是以駕駛員爲主導的輔助駕駛,離完全解放雙手還有很長距離。但在當下內卷的大環境中,爲了吸引流量和博眼球,不少車企在宣傳上也就顧不了那麽多了,而一些不明真相的消費者也不惜以身試“駕”,這揭示了當下智能駕駛領域存在的各種亂象,已經到了必須重視的時候。

智能駕駛能減負,但不能幫忙“做作業”

針對此,筆者咨詢了汽車情報·中國汽車消費維權公益律師團律師、北京炜衡(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秦華,傾聽了一下專業律師的觀點。

在秦律師看來,根據我國汽車標准化技術委員(NTCAS)歸口的GB/T 40429-2021《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標准,將自動駕駛分爲0到5級共6個級別,當前我國法律允許汽車采用的智能駕駛系統均爲L1或L2級別,也即組合駕駛輔助,L3-L5級即有條件的自動駕駛到完全自動駕駛才能稱爲高階自動駕駛。2023年11月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産品方才開展准入試點,部分車企取得L3級自動駕駛測試牌照。但目前不少車企在宣傳時對組合駕駛輔助技術進行了誇大,大部分車企都對該技術冠以L2+、L2.9或L2.999(無限接近L3.0)等稱呼,並在宣傳中聲稱爲智能駕駛功能,該種行爲涉嫌虛假宣傳,容易誤導消費者。

“在組合駕駛輔助技術下,駕駛員仍是車輛的控制人,同樣也是發生交通事故的責任人。故消費者在購車時應擦亮眼睛,甄別車輛的實際的自動駕駛級別,不要爲車企宣傳的噱頭買單,更不要被這種宣傳誤導。要時刻牢記自己才是車輛的控制者,應時刻注意道路情況,不要將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系于目前並未達到高階智能駕駛的系統之上。”秦律師進一步說道。

與此同時,頭部汽車垂媒懂車帝原創視頻主持人@懂車大柯基東門 也在社交媒體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智能駕駛一旦出了事,就得駕駛員自己負全責,因爲說明書免責都寫得非常清楚。還有就是不要過分相信所謂媒體演示,因爲那些演示一定是過濾了很多東西,只是針對一些特定場景,並非現實複雜路況。

與此同時,他還表示駕駛輔助系統往往速度越快越危險,也越容易出問題卡bug,並且時速超過100km/h的話就不要指望AEB主動刹車,因爲超越速度極限的情況下很多車的AEB是不響應、不幹預、不動作,雖然各種NOA會稍好,但也無法應對過于複雜的事故場景,70km/h追尾不是鬧著玩。總而言之,對自己生命負責、對家裏人生命負責、對他人生命負責,這東西是減負的不是替你做作業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工網在近期刊發的一則《自動駕駛應警惕過度宣傳》報道中提到了對于這一現象的解決辦法,即目前多地已經明確規定車企應明確告知車輛功能及性能限制、駕駛員職責、人機交互設備指示信息、功能激活及退出方法和條件等信息,多數車企也都在使用手冊上標注了“駕駛員需保持對車輛周圍環境觀察”,但這還遠遠不夠,相關車企應該在宣傳上更加嚴謹規範,對用戶進行自動駕駛分級教育,明確相關必要操作及注意事項等。

的確,雖然智能駕駛已經成爲汽車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但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安全才是第一位的,這一點始終要擺在核心位置。

【結語】智能駕駛是對傳統駕車方式的升級,它能讓出行更加安全、高效、舒適,包括筆者在內,在體驗完智能駕駛後,對其掀起的這場“智能化革命”忍不住豎起大拇指。但透過近期接二連三發生的意外事件,同樣讓我們揪心不已,智駕功能必須以安全爲核心,其在實際使用中的潛在事故風險及責任歸屬問題必須被擺在台面,且讓消費者有充分的知情權,否則智能駕駛這個“天使”會在一瞬間變成“魔鬼”,您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1 阅读:74
评论列表
  • 2024-05-11 14:36

    識別錯了120刹停,總比某界115識別不了追尾丟了命強啊!

    四分衛 回覆:
    三斷敞篷車就不要再誇了。
  • 2024-05-12 09:57

    小便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 2024-05-11 19:36

    神一樣的男人  看見特斯拉玩自動駕駛國産也跟風玩,山寨永遠是山寨,手機隨便山寨出不了人命,山寨自動駕駛那可是要死人的!吹吹牛逼堆堆彩電冰箱大沙發就行了,亂堆智駕那真是謀財害命。

  • 2024-05-11 12:48

    安全屬于豪華,標准版不配[呲牙笑]

    用戶13xxx48 回覆:
    問界:你在說我?

汽車情報

簡介:中國汽車媒體新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