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輩子在走黴運,除知人善用之外,好像沒一個能拿出手的戰績

樹人閑談 2024-04-30 16:17:34

衆所周知,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繼承了元話本小說《三國志平話》中尊劉抑曹的思想。因此在整部小說中,劉備一直是偉光正的形象,即使是他說出“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這等話,也給人一副正義凜然的感覺。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雖然作者極力渲染劉備的偉岸形象,但是卻忘記了給劉備開金手指,導致劉備一輩子在走黴運。他除了最大的優點知人善用和仁義之外,好像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給人一種不太行的感覺。

看到這裏,先別忙著反駁。作爲一個看過《三國演義》好多遍的讀者,最近總是在琢磨一件事情,就是在整本《三國演義》中,劉備的運氣真的很差,似乎也確實沒有什麽拿得出手的戰績。

曹操就不用說了,雖然經曆過不少失敗,可戰績卻也著實優秀,比如武陽之戰、兖州之戰、定陶之戰等等,著名的官渡之戰就更不用說了,是古代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

至于孫權,雖然很多人都說他是江東鼠輩,可好歹在攻打皖城時,不但俘虜了廬江太守朱光,還從曹操手中搶走了數萬人口。在人口匮乏的東漢末年來說,掠走數萬人口已經算是一個不小的勝利了,對充實江東實力有著巨大作用。

可說起劉備,你能想到他有過哪些驕人的戰績嗎?說真的,仔細想想,《三國演義》中關于劉備的事迹很多,可要說他的戰績卻實在是想不起來。

如果是正史中的話,博望坡之戰應該能算一個,畢竟這也算是一場不大不小的戰鬥,而且是由劉備指揮打贏的。

可是在《三國演義》中,博望坡之戰卻被作者按在了諸葛亮頭上,成爲了諸葛亮出山後指揮的第一戰。作者這樣張冠李戴,對劉備來說當然是不太公平,不過這可能也是作者爲了彰顯諸葛亮的智慧吧。

其實,雖然《三國演義》中一直在誇贊劉備,可劉備這一生過的確實非常不容易,他的經曆當真是令人心酸。

劉備早年間的經曆就不用說了,雖然師出名門,又是皇室後裔,可是混了大半輩子連個落腳的地點都沒有。唯一令人欣慰的就是,不管劉備如何落魄,關羽張飛兩兄弟始終對他不離不棄。

早年間的劉備,可以說是屢敗屢戰韌性驚人,先後依附過公孫瓒、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諸侯。不過,不知道劉備是不是衰神附體,除了曹操之外,劉備依附過的其他諸侯都沒逃脫滅亡的命運,簡直是靠誰誰倒。

直到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諸葛亮,從此才鳥槍換炮,匡扶漢室的大業才逐漸走上了正軌。

然而,令人萬分遺憾的是,當劉備占據益州後,剛剛取得立足之地,據守荊州的關羽又被東吳所殺。劉備不顧群臣反對,發誓要替二弟報仇,在這個關鍵時刻三弟張飛卻又被奸人所害。

等到劉備調集完大軍,誓要東吳爲自己的魯莽付出代價時,卻又在夷陵之戰中遭遇大敗。好不容易積攢出來的實力,被東吳一把大火燒了個精光。

四川盆地自古以來都是“天府之國”,卻因這次大戰消耗一空,諸葛亮後來稱“益州疲弊”,也實在是無奈之舉。

縱觀劉備一生,似乎時時刻刻都在走黴運。夷陵之戰按照雙方的實力對比,原本應該是劉備的人生高光時刻,可最後蜀軍卻遭遇重大慘敗,導致蜀軍青年將領斷層。

劉備經曆了一輩子的大風大浪,或許是因爲年事已高,此戰過後他一蹶不振,最後郁郁而終,沒能像漢武帝劉秀那樣完成匡扶漢室的大業。

爲什麽劉秀能完成匡扶漢室的大業,而劉備卻失敗了呢?說起來,這還真不怨劉備。劉備這一輩子幾乎時刻都在走黴運,僅有的幾分運氣也被他在多年的顛沛流離中用完了。

如果劉備能有劉秀身上一半的主角光環,就算不能統一天下,吞並東吳統一南方應該也是不成問題。因此,倒了一輩子黴的劉備,能夠爭取到三分天下的基業,已經算是一個了不起的巨大成就了。

0 阅读:48
评论列表
  • 2024-05-01 16:47

    劉備的戰績嗎?先求都督荊州,魯肅勸孫權同意(白嫖一個荊州)披發入山制止孫權打劉璋,然後前歌後舞武王伐纣(打下益州),男戰女運(奪下漢中),雖然手段不光彩,但是蜀的地盤都是劉備拿下的,這叫沒拿出手的戰績?

    樹人閑談 回覆:
    啊啊啊,你說的都對。
  • 2024-05-01 11:38

    小編是在暗示劉備獲得徐州並非好運,而是靠陰謀[得瑟]

    樹人閑談 回覆:
    我沒這麽說。你可別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