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給巴以和談“最後一次機會”,布林肯將七赴中東

3號talk 2024-05-08 11:13:29

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後,以色列軍隊在加沙地區由北向南發動地面攻勢。在以軍的暴力驅逐下,超過100萬巴勒斯坦人前往加沙最南端的城市拉法避難,拉法城的人口暴增了五倍多,當地民衆十分缺乏糧食、飲用水等各項基本物資。

國際各方都要求以色列軍隊不要對拉法城采取軍事行動,但內塔尼亞胡政府卻一意孤行,下令以軍准備好對拉法展開大規模進攻。據觀察者網4月28日報道,當地時間27日,以色列轟炸了努賽賴特難民營,加沙地區再次燃起硝煙,大量巴勒斯坦民衆只得再一次開始逃難。

以色列政府對哈馬斯下達了“最後通牒”。一名以色列高官向哈馬斯喊話稱,拉法開戰之前,以色列國防軍再給“最後一次機會”,哈馬斯不得再拖延釋放人質的時間,來“阻止以色列軍隊展開地面行動”。

當前,以色列國防軍已經召集了後備部隊,兩個預備役旅已被抽調前往加沙,接替以軍在加沙北部、中部的“防務工作”。原先駐守在加沙北部、中部的以軍第162旅正在向拉法城挺進,這支部隊將成爲以軍進攻拉法城的主力。

內塔尼亞胡政府要求哈馬斯和其他巴勒斯坦武裝派系釋放手中扣押的全部133名人質。對于以色列政府的這一要求,哈馬斯早已表達了明確立場。在巴以雙方實現全面永久停火之前,哈馬斯不會釋放手中的全部人質。

在哈馬斯看來,符合以方“人道主義條件”的被扣押人員只有20人,這些人質可以考慮被移交給以方。當地時間27日,哈馬斯發布了一則含兩名人質的視頻,以此來抨擊內塔尼亞胡政府堅持用軍事手段解決人質問題的做法。

其中一名人質是46歲的以色列籍男子奧姆裏·米蘭,另一名人質是64歲的美以雙重國籍男子凱斯·西格爾。米蘭稱他已經被扣押了超過202天,也就是說,這條視頻最早于26日拍攝。

哈馬斯在這則視頻中指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堅持認爲,“以軍對哈馬斯施加的軍事壓力越大,以色列人質得到釋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然而,以色列軍隊的進攻非但沒能促進人質的釋放,反而“導致其中數十人死亡”。

對于以色列軍隊的入侵企圖,哈馬斯已經做好了堅決抵抗的准備。根據估計,拉法城還有哈馬斯4個營約8000人,加沙中部還有哈馬斯2個營約6000人,加沙北部的飛地還保存著數千哈馬斯武裝人員。

可以說,以色列軍隊幾乎無法實現“徹底鏟除哈馬斯”的軍事目標。對于以色列政府下達的“最後通牒”,國際各方都希望內塔尼亞胡政府能夠重新考慮進攻拉法的相關計劃,避免加沙地區爆發更大的人道主義危機。

埃及方面提議以色列與哈馬斯各退一步,稱在開羅看來,133名人質中的33名符合“人道主義條件”,即婦女、兒童、老人和傷員,這些人可以得到釋放。卡塔爾支持埃及方面的觀點,希望哈馬斯與與色列可以達成一份爲期6周的停火協議,但該份協議並沒有被巴以雙方接受。

當前,巴以沖突不僅進一步外溢,還反噬到了美國和以色列自身。以色列多地爆發了抗議內塔尼亞胡政府的遊行示威,美國多所大學都爆發了聲援巴勒斯坦的大規模抗議行動。面對加沙地區的危局,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于4月29日至30日訪問沙特阿拉伯,展開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後的第七輪中東之旅。

美國國務院指出,布林肯將“努力斡旋中東局勢”,繼續強調向加沙地區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重要性。然而,布林肯還沒有出發,國際各方的批評聲就接踵而至。

多方指出,本周三,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總額95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撥款法案,其中包括263.8億美元對以援助。任誰都看得出來,美國是以色列的最大支持者,是中東地區動蕩的重要根源。對于加沙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美國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1 阅读:290
评论列表

3號talk

簡介:聚焦熱點,深度觀察,專業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