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解”泰國?緬甸,爲什麽差點將泰國國土“一分爲二”?

榮軒談曆史 2024-05-15 03:32:06

本文內容均基于權威曆史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文獻引用來源

如果有人對東南亞國家非常感興趣的話,就會發現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印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除外)身上都有一個極其鮮明的共同特征。這個突出特征即是東南亞國家的邊界很奇怪。

要麽是非常狹長呈現出南北跨度很大的態勢;要麽就是呈現出一個大拳頭狀,由內向外開始擴張。前者的典型國家是老撾、越南;後者的典型國家是緬甸和泰國。柬埔寨的面積比較小。

因而不在討論之列。畢竟,柬埔寨的邊界線相較于緬甸和泰國而言並不十分突出。爲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且從攤開鋪陳來的世界地圖上看,緬甸和泰國都有一個極爲狹長的地帶。

這個狹長的地帶便是泰緬兩國的天然邊界線德林達依山脈。可是,還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緬甸曾經將泰國肢解,將泰國的國土面積一分爲二。也就是說,緬甸其實是東南亞的小霸王。

在16世紀至17世紀的這段時期裏,緬甸以自身爲對外擴張的大本營出發基點,瘋狂向東邊地區伸出手掌。緬甸劍鋒所指兵鋒所向的目的地是泰國。兩國的互相攻伐持續兩百多年之久。

盡管緬甸和泰國互有輸贏的時刻,但從現有的結果上來看,泰國的命運要好上一些。在資本主義掀起殖民全球國家和地區的狂潮中,緬甸成爲了英法兩國的爭奪對象,但泰國卻中立了。

打出來的國境邊界

緬甸的興起大致在宋朝前,當時的雲南正處于大理國的統治之下。與大理國相連的正是緬甸的蒲甘王國。阿奴律陀是緬甸蒲甘王朝的創建者,他在位時勵精圖治先後征服諸多部落王國。

據相關資料顯示,阿努律陀先後征服了南部沿海地區的孟族直通王國、西部若開族的阿拉幹王國並與北方的大理國維持和平均勢。在大理國國力空虛時,阿努律陀還趁機北上敲詐勒索。

總之,阿努律陀的努力讓緬甸的主體部分首次形成並以聯合體、共同體的方式向外開始了擴張之路。阿努律陀也被譽爲是“緬甸的阿育王”。只是緬甸對外的擴張方向非常尴尬和稀少。

因爲東北部是強大我國宋元兩朝;西邊是古印度。印度在很早時期就崛起而聲名赫赫了,而且印度與緬甸接壤的地區也並不好走。所以緬甸就把精力和目標放在了唯一的中南半島之上。

從緬甸對于南部沿海地區近乎病態的征服欲來看,泰國所在的位置似乎是一個理想的風水寶地。 1486年,緬甸東籲王朝興起後便開始對泰國用兵。當時的泰國處于大城王朝統治之下。

1516年,緬甸東籲王朝第三代國王莽應龍即位。在他治下的緬甸逐漸煥發出了強大的生機,隨後莽應龍便開始了征服阿瑜陀耶王朝之路。泰國與緬甸之間的領土爭端其實就起源于這裏。

1568年時莽應龍最終征服了大城王朝。泰國也成爲緬甸的附屬國。之後泰國人開始了瘋狂的反擊,泰國和緬甸長達兩百多年的戰爭就此拉開。兩國基本上一直處于互相征伐的狀態下。

緬泰交界處的德林達依山脈便是兩國在互相征伐的過程中逐漸確立的天然屏障與邊界。到近代社會後,緬甸被瘋狂的歐洲殖民者英國人打敗了。泰國與緬甸的數百年拉鋸戰宣告了結束。

英國在控制緬甸後爲了鞏固統治和攫取更多利益便主張緬泰在邊界線問題上盡量維持和平現狀。之後,盡管緬甸獨立可是持續多年的泰緬戰爭帶來的影響很大,緬泰都不願再折騰了。

深受曆史文化影響

爲什麽緬甸與泰國會互相攻伐如此之久呢?其實是深受曆史文化影響的緣故。我們都知道,在亞洲地區的上空一直充斥著戰爭的陰霾。可以說,從西亞到東亞戰爭的風雲從未有過停止。

戰爭之所以會頻繁出現在古代社會,主要與古代社會的生産力較爲低下而人口繁衍數量多寡高度相關。由于生産力較低的緣故,擁有更多人口就意味著可以盡可能地開墾得到更多土地。

然後迅速讓自身實現富足。在現實的壓力同時也是極具誘惑的一種可以迅速增強自身實力的方式之下,通過發動戰爭來進行對外掠奪一直就是亞洲地區的主旋律。東南亞地區也不例外。

在漫長的曆史發展和演變中,對外擴張逐漸成爲了在所有人看來都是非常正常的一種現象。可從內部尤其是文化層面上來看,這就是文化基因在進行代際延續和固有傳承的最好證明。

當農耕文明的文化基因裏越來越出現擴張因子後,就意味著已經沒有回頭路可以走了。緬甸能夠在兩百多年裏持續和泰國維持敵對的戰爭狀態,其實內部驅動力正與曆史文化因素相關。

自從莽應龍第一次征服了泰國後,幾乎所有的緬甸人就會近趨本能地把泰國視作爲是緬甸的一部分。是故,對于泰國人的反抗緬甸自然會感到非常憤怒。所以就不會放棄繼續大力壓制。

更不必說,緬甸還曾向古老的我國和印度發起過挑釁。如果不從上帝視角出發來看待的話,緬甸的對外擴張確實是對于任何一個古老帝國的侵略與挑釁;但從上帝視角出發就可以理解。

畢竟,亞洲人的文化基因裏已經有了對外擴張的諸多因子。值得一提的是,泰國也曾進行過對外擴張。泰國的疆域在鼎盛時幾乎完全吞並現在的柬埔寨和老撾,東邊地帶只留下了越南。

個中原因無疑與越南自古就是我國的蕃屬國,而我國實力(每一代中央集權制大一統王朝)幾乎都比較強大相關。泰國和緬甸都在對外擴張中保持小心翼翼的姿態,只想稱霸中南半島。

對外擴張是唯一答案

別看農耕文明在維持人口數量和擴大繁衍優勢上集聚了諸多智慧,可是它們也發展出了一條別樣的擴張道路。這個擴張道路就是以人作爲基點,然後讓數量越來越多的人去征服大自然。

可是每一個個體本身又會存在著固有欲望。這就使得農耕文明在征服大自然的過程中悄然生長出了征服其他地區和部落的熊熊野心。東亞、西亞和南亞地區均如此,東南亞地區亦如是。

在古代社會裏,平民征服大自然就可以得到大自然的饋贈;貴族和統治者征服更多的平民就可以得到臣服和信奉他的所有人們的饋贈。這種潛規則的等價交換其實一直都是備受認可的。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阿奴律陀會爲了一統緬甸而煞費苦心;莽應龍爲了讓緬甸的聲勢擴張到巅峰和極點選擇對強大的大城王朝用兵;雍籍牙在恢複緬甸昔日的榮光後也開始了對外擴張。

這一切的一切無一不是在說明,對外擴張其實是唯一的答案。但東南亞地區也發展出了一些自身的特色。比如在擴張的過程中極度仰仗個人的武力條件。只有武力強大的人才可以做到;

比如,東南亞地區的對外擴張之路基本都沒有逃出熱帶季風的範圍;比如,東南亞地區的邊界沖突問題無法真正得到妥善解決。如果沒有自然的大江大河爲界限的話,沖突會一直持續。

在古代戰爭時期,這種特征會表現爲兩個強大的對手都無法做到在一擊之下就徹底讓對手致命。只能夠通過不斷的交戰態勢來逐步蠶食。緬甸在滅亡泰國後,就沒能建立起穩固的統治。

在緬甸陷入到衰弱的態勢後,泰國便抓住機會強勢崛起而後一雪前恥。這種現狀自然與自然地理環境和氣候相關,但更多體現出的是相同地區之間的互相征伐其實會慢慢變成相愛相殺。

盡管泰國和緬甸都曾在某一時期裏達成“完全滅國”對方的目的,可是要不了多久對方又會卷土重來。這就說明在地理位置上接近且自然氣候條件相差不大的地區,對外擴張是主旋律。

值得一提的是,泰國的現狀要比緬甸好上太多了。泰國如今是東南亞地區的旅遊勝地,泰國GDP裏有近乎40%都是旅遊收入所得。緬甸可沒有這個受歡迎程度,幾乎很少有人去旅遊的。

即使有,恐怕國人也要少上許多。因爲緬甸北部地區深陷于地區沖突之下,前不久“嘎腰子”傳說還在緬北的電詐園區瘋狂上演。可緬甸政府卻對于北部的電詐表現出了無能爲力的態勢。

估計也就緬甸南邊沿海地區的情況要好些,可是再好也好不過泰國。這對于泰國而言,也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勝利。誰讓緬甸因爲領土面積太大而在近代成爲了英法兩國搶奪的目標呢。

在英國的船堅炮利下,緬甸一敗塗地是情有可原和意料之中的。在2022年的GDP統計排行榜上,泰國的GDP數據高達5362億美元之巨;緬甸的GDP則只有少的可憐的568億美元。

只是,很少有人會知道緬甸在以前可是有著東南亞的小霸王之稱。在緬甸國力強盛時期,緬甸敢于同我國的明清兩朝統治者當面叫板,並讓我國的明清統治者付出了極爲慘重的代價。



參考文獻:桂光華.試論緬族創建的緬甸第二個統一王朝.[J].南洋問題研究. 1992(04).

馬勇.八十年代以來的泰國史研究.[J].世界曆史. 1994(02).

邵建平.緬甸和泰國領土爭端的由來及解決前景[J].東南亞南亞研究. 2011(04).

1 阅读: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