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頻刷手機,你學到了多少東西?

子健譚神 2024-04-29 10:18:22

我現在每天有早起鍛煉的習慣,剛開始是想找個伴一起約著去爬山,跑步的,每次想約身邊的朋友,幾乎每個人的回答都說哪起的來啊,我就問你們都幾點睡,她們的回答上床後打會遊戲,刷某音就到2-3點了,我說你們不困嗎?

現代人的手機上都有不少的APP,且不說耗費時間的各種遊戲了,僅僅是微信朋友圈、公衆號和新聞類的軟件,就已經讓我們目不暇接了。

我記不清有多少次,抱著手機滑動屏幕,一條條地翻看動態,不時地給別人點贊、評論,或是閱讀文章,完全忘記了時間的存在。直到感覺眼睛酸了、脖子痛了,再看一眼時間,才發覺已經過去一個多小時了。

此刻,除了身體上的酸痛以外,大腦一片空白。印象中我是讀了幾篇文章,可這種碎片化的閱讀,似乎只是在看的那一刻自認爲領悟了,可在關閉了頁面之後,那種感悟就徹底煙消雲散了,再沒什麽印象。

意識到這一問題後,我選擇了忍痛割愛,關閉朋友圈功能。只是偶爾想了解某朋友的近況,才會特意去點開查看。這樣做的好處在于,避免打開微信的那一刻,被朋友圈更新的“小紅點”吸引,習慣性地去打開浏覽。雖然這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動作,可每天刷上10次,每次3分鍾,就會耗費掉30分鍾,精力也會被分散。況且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只刷3分鍾,看到好看的文章,可能一次浏覽就得花掉十幾分鍾,想想實在可怕!

除了關閉朋友圈以外,我還卸載了新聞類軟件,並總結出一條心得:少看社會性新聞,是對自我的一種善待!之所以這樣說,想必大家也能猜到,那些吸引眼球的新聞標題,總能巧妙地勾起人的好奇心,可打開之後呢?不是看到沒有營養價值的八卦,就是看到戳心的、令人産生焦慮情緒的負面新聞,著實是對身心的一種損耗。

有一次,在看到“一40歲男子晨跑猝倒,正在跑步的3名醫生“百米沖刺”而來拼命搶救……”這樣一條新聞後,我內心瞬間就産生了一種無力感,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萬一意外不幸降臨到自己身上,遇到和他一樣處境,我該怎麽辦?

我的思緒瞬間陷入了一片混亂中,所幸後來有工作的事宜要處理,被迫中斷了對這則新聞的關心。

慢慢地,這件事就被我淡忘了,那種無力感、對生活和奮鬥的質疑,也逐漸消散了。我的生活又回歸了往日的軌道,又能體會到那些細碎的美好。

大腦就是這樣的,看見什麽就處理什麽,當我們被泛濫的信息包圍時,大腦的思考能力也會下降,因爲有限的精力在逐漸地被耗損。這樣的耗損有意義嗎?

仔細想想,完全是無價值的。網頁上的那些社會新聞,各種奇聞怪事,幾乎90%都與我們無關。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新聞報道者爲了博人眼球,往往會刻意突出一些有沖擊力的標題,報道一些負面事件。偶爾看一兩則倒還能消化,可當類似的新聞不斷地湧現出來,我們的思維和生活,必然會受到影響。

那些真正重要的新聞,只要我們在每天晚上19點鍾打開新聞聯播,花費半個小時的時間,完全可以收聽到。至于其他的奇聞轶事,可以一天讀10條,也可以一天讀100條,只要你想,它們隨時都可以出現在眼前。

所以,有時候選擇“眼不見爲淨”是對的,它能減少直接誘惑。

我們每天的時間有限,大腦的精力有限,專注力也有限,把這些寶貴的東西用在泛濫的信息上,無疑是最大的浪費。

如果我們把每天刷朋友圈、翻看社會新聞的一小時,拿出來讀十幾二十頁書,學習一門需要的或喜歡的課程,完成一兩套室內的簡單運動,或者用來打掃一下房間,疊加起來的收獲也是很大的,且能讓自己、讓生活有看得見的改變。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睡前放下手機吧!

0 阅读:1

子健譚神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