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場”迎來“國家隊”,總台新生態“加持”微短劇行業進階提質

傳媒內參 2024-05-08 10:03:56

主編溫靜導讀:作爲微短劇領域的“國家隊”,總台以專業的內容生産力劍指精品力作,以強大的資源聚合構建全新的産業生態,連接用戶,開拓新興市場;助力行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新風口,新標准,新氣象,總台打出的內容精品化、生態開放化、産業集群化的“組合拳”必將創造出微短劇更廣闊、更流暢、更具價值的共贏空間。

來源:CMNC—主編溫靜

文/朝陽

微短劇作爲新興網絡文藝的新賽道,數量、質量、聲量正持續擴大。今年以來,盡管微短劇市場不斷擴容,亮點作品頻出,但具有傳播力的精品內容依然稀缺,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市場生態依然缺位。

日前,“微短劇裏看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微短劇生態合作計劃發布,一攬子卓有成效的創新舉措爲微短劇高質量發展打破桎梏、打開思路、打造樣板。

作爲微短劇領域的“國家隊”,總台以專業的內容生産力劍指精品力作,以強大的資源聚合構建全新的産業生態,連接用戶,開拓新興市場;助力行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新風口,新標准,新氣象,總台打出的內容精品化、生態開放化、産業集群化的“組合拳”必將創造出微短劇更廣闊、更流暢、更具價值的共贏空間。

1

精品創作,新質生産,

激發行業創新力

當下,微短劇行業亟需專業力量的保駕護航,爲“好內容”“好故事”“好口碑”的産出持續發力。而微短劇要實現突破性的發展,勢必要在題材與內容上有所突破,在內容品質與思想性上有所提升。

對此,總台在內涵價值、傳統文化、AI技術賦能、市場聯動方面通過“微短劇裏看中國”微短劇生態合作計劃全面提振微短劇的觀感、質感、美感,以精益求精、精耕細作的精品內容提升行業標准。在總台的加持下,無論是創作主體的多元化,還是藝術審美的新探索,或是行業發展的多重輻射度,都體現出活力與生機。

首先,題材類型上,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創作出更多具有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作品,使人們更加了解中國文化底蘊,相較于那些流水線作品,具備人文內涵的微短劇更受歡迎。

其次,視聽制作層面,人工智能的勢如破竹,正在驅動産業變革,形成新質生産力,AI賦能微短劇,特別是生成式AI推動行業提質增效,“文化+科技”雙輪驅動將蘊含更具創新力的創作機會。

比如,今年以來,總台視聽新媒體旗艦平台——央視頻率先推出2024年001號、002號網標微短劇《中國神話》《AI看典籍》就憑借深厚的文化內涵,新穎的制作手法令微短劇市場眼前一亮。

接下來,總台還將創作《美猴王》、“冰冰三部曲”等具有“思想+藝術+技術”的高質量作品,《中國微短劇盛典》也將吹響全網精品微短劇“集結號”。

微短劇雖然在形式上具有“微”“短”的特征,但並不意味著其內容不能趨向厚重。如今,微短劇野蠻生長、“以小博大”的投機時代已然結束,微短劇正在回歸以多元精品吸引用戶的內容邏輯中,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微短劇裏看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微短劇生態合作計劃,在內容上,通過自覺提升藝術造詣和創新能力,去掉不切實際、脫離現實、追名逐利的浮躁心態,沉下心來搞創作。在此理念下,以大格局、大擔當、大情懷將微短劇發展考量到文化強國時代脈動當中,納入總台“滿屏皆精品”的創制追求中,將現實主義題材、優秀傳統文化、文旅、動漫、AI新技術等元素融進去,通過優秀專業創作力量、國家主流視聽平台提升作品的人文高度、思想深度和精神力度,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多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優秀作品,也將開啓精品微短劇嶄新的發展空間。

2

“微短劇+”落地有聲,

鏈接産業更多可能

近些年,野蠻生長的微短劇席卷整個影視行業,盡管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但體量輕、門檻低、周期短的微短劇主要依賴平台投流,推廣和盈利模式單一,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流量投放的競爭,這種模式不可持續,風險較大,也傷害著行業創新創作能力。

如何采取積極措施,充分激活市場優勢,推動其良性發展,成爲當前微短劇行業亟需解決的痛點。對此,總台“微短劇裏看中國”微短劇生態合作計劃給出了成熟新穎可持續發展的落地新模式。即以“微短劇+”爲引擎,通過“産業創投”“新質傳播”“傳統文化”“百城百劇”四大主題構建全新的市場合作模式。

“産業創投”層面,《中國精品微短劇創投大會》合作計劃將通過“1場融媒體節目+3場圓桌對談+5場主題精品分享+N組系列短視頻”,打造矩陣化、系列化的內容産品和集群活動,以創投的方式搭建行業優質內容互動分享平台,調動從業者對微短劇的積極性,讓脫穎而出的好創意、好題材、好故事擁有好市場。

“新質傳播”層面,基于傳統文化的深耕和經典IP的守正創新,依托AI技術,除了降本增效,AI的更大的價值在于爲影視創作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可能,它不僅擴⼤了潛在的地理和空間範圍,更拓寬了創作者的想象空間,創作出更多有“科技含量”具有新時代鮮明標簽的作品。

“傳統文化”層面,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豐厚多彩,具有大衆共情共鳴的基礎。而短劇的流行,改變了傳統文化的審美主體,呈現出大衆性的特點。傳統文化類微短劇的創作者圍繞這一特點,將打造出具有文化記憶的作品內容,將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以耳熟能詳的故事融入大衆化的體驗之中,在最廣大的範圍內引起用戶的共鳴。

比如微短劇中國神話《美猴王》,借助AI技術拓展觀衆對神話的常規想象;原創IP——“王冰冰系列三部曲”的首部微短劇以馬王堆爲題材,通過博物館展品管理員冰冰的一場奇遇,帶領觀衆踏上西漢時期的探秘之旅。

“百城百劇”則打開“微短劇+文旅”的全新模式,這是微短劇與地方文旅的雙向奔赴,是央地聯動的創新探索,也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融合實踐。精准對接市場需求,精細企劃産品,以微短劇爲媒介,連接更爲多姿多彩的中國故事,“百城百劇”將不僅滿足了網絡用戶碎片化信息接收和認知習慣,也有利于承載多樣的內容表現與價值表達。

“微短劇裏看中國”四大市場合作新模式釋放出的新形態新業態,既有互聯網傳播的天然基因,也延續了微短劇的藝術審美特點,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展示出其總台自身獨有的市場優勢,既能滿足觀衆即時內容需求,又能兼顧內容IP延展的新內容格式,呈現出了更大的包容性,也意味著更大的想象空間。

由此來看,微短劇作爲一種通用的內容形態,所有的行業都可以和微短劇結合起來,微短劇也可以鏈接起所有的領域,比如文化、文旅、文博乃至當下中國各種鮮活題材……通過豐富的內容積澱,形成強流量效應的網生內容,勢必會生成一種新的微短劇流派。“微短劇裏看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微短劇生態合作計劃在故事的描繪、情感的共鳴、技術的創新之中,不斷提升思考力、想象力、敘事力、審美力,讓作品實現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而“微短劇+”模式有望成爲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的新型、新質、新生傳播窗口。

3

“開放共贏”敞開懷抱,

構建合作新生態

在微短劇商業模式遇到瓶頸,亟需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的當下,總台“微短劇裏看中國”微短劇生態合作計劃將協同行業各方力量,努力實現從創作、制作到傳播的全方位合作,共同推動微短劇行業向精品化、創新化、規模化加速邁進,打造共生增長、開放包容的微短劇內容格局與産業生態。

比如“微短劇裏看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生態合作計劃將攜手各方力量,扶持一大批體現“傳統文化、美好生活、鄉村振興、全民奧運”等主題的精品微短劇項目;央視頻開設了“微短劇裏看中國”專題頁,設置劇本征集活動入口,開放意向合作者聯系渠道,讓不同的個體或群體都能夠自主地進行創作表達,承載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元。

總台作爲“國家隊”平台,將向所有微短劇參與者敞開懷抱,讓不同類型、産業鏈上下的參與者、創作者都能在“微短劇裏看中國”生態合作計劃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力量,讓熱愛觀察、熱愛創作、熱愛表達的創作者擁有更多投身行業的機會,從而將價值最大化釋放,形成良性循環。

越來越主流的微短劇市場,將不再只是流量的競賽場,而是內容質量和創意的展示舞台。隨著“微短劇裏看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生態合作計劃的逐步落地,在多方專業力量的加持下,微短劇的品質感將得到顯著提升,也有助于激發微短劇創作生態活力,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精品內容上,不僅擡高微短劇的審美標准、市場門檻,也進一步推動微短劇市場朝著精品化、主流化、多元化趨勢紮實邁進。

商業模式上,將打通商業邏輯,融入更多的元素以吸引更優質的資源,呈現可持續、可變現、可開發的蓬勃生命力,全新的合作模式有助于提升制作産能、降低成本,進而獲得更多商業變現的可能性。而總台構建的微短劇多元化的商業模式將避免紅利的壟斷,釋放更爲靈活的盈利空間,實現商業價值與藝術創作的良性融通,有效提升市場主體的積極性。

産業生態層面,在總台強大的影響力、引領力、號召力的帶動下,微短劇行業也將進一步叠代升級,新的內容標准,新的創作邏輯,新的市場空間,新的産業生態將助推微短劇行業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走在網絡視聽文藝的潮頭。

0 阅读:1

傳媒內參

簡介:速遞行業信息,對接行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