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老城古韻說非遺新聲--青年夢想家非遺“少年說”系列活動報道之老城廂非遺

天津濱海視覺 2024-05-05 13:29:49

三月春濃,韶華爛漫。天津-這座古老而充滿活力的城市已悄然花容裝扮,並以其深沉的文化底蘊和優雅的文化氣質,吸引著無數人來探尋。4月底,來自青年夢想家的公益小講解員們,跟隨著專業講解員老師和非遺大師們來到鼓樓老城廂一起觀古建、學非遺、紮放風筝,度過了有趣的一天,從多個維度更加深入地體驗了這座城市的厚重與不凡。

“天津這座城市何時建立?爲嘛叫天津?又爲什麽稱“天津衛”?鼓樓坐落于市中心有什麽作用?天津衛三宗寶是啥?”...首先,青年夢想家帶隊老師侯老師用一系列有趣的破冰小問題給參加活動的“天津娃”們科普了很多天津曆史文化知識,連同現場的“天津爸”“天津媽”們也饒有興致地一起加入了答題環節,信息量很大,大家也很開心。

主題一: 觀古建,知古今

大家首先在徐晶老師的引導下來到鼓樓博物館這座見證了天津城市發展曆程的古老建築。

她的建築風格獨特,古樸典雅,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韻味,承載著豐富的曆史記憶,也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爲其揮灑筆墨。比如:清末詩人周楚良在一首竹枝詞中曾描述鼓樓“本是鍾樓號鼓樓,晨昏兩度代更籌。聲敲一百單零八,遲速鍋腰有准頭。”徐老師一路上旁征博引,娓娓道來,生動地講述著這座城市的滄桑與興衰,以及天津人民在抵抗侵略的戰爭中所展現出的頑強的鬥爭精神。同學們參觀過程中非常專注,不時地與徐老師互動,深入探究,體現了青少年一代對天津曆史文化極大的的熱忱。

青少年們登上鼓樓,俯瞰城市全景,並敲響了那座古老的大鍾,爲這座城市的繁榮和發展默默祈福。

主題二:講民俗,話民風

天津是一個民風淳樸,民俗豐富的城市,外地人常因天津人的樂觀豁達,诙諧幽默戲稱天津爲“哏都”。作家馮骥才曾在《俗世奇人》這本書裏專門描寫了天津衛市井民間的奇人,也記載了大量的天津民俗曆史。

爲了深入了解天津的民俗文化,同學們來到老城廂博物館,在講解員葉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這座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殿堂。該館始建于清末民初,爲典型的三進四合套院落,原本是英商麥加利洋行買辦徐樸庵宅,藏有3600余件文物。民間捐贈文物展廳的展品以清代至近現代藏品爲主,包括老照片、石刻、磚雕、擺設、瓷器、服飾、鍾表等。這些物品都是老城社會發展和民衆生活的曆史見證,回眸老城歲月鎏金,敝帚自珍鄉情永憶。

在小試牛刀的環節,同學們在不同的點位進行了“非遺小講解員”的講解試講,大家專注的態度和精彩的呈現時不時引來遊客們的贊歎。希望這些小志願者們通過後續的培訓和練習都能夠成爲合格的“非遺小講解員”。

主題三:學非遺,講傳承

非遺大師課1: 快板&相聲

這個環節中同學們頗爲享受,老師們講解展示精彩紛呈,孩子們歡聲笑語不斷。

我們的非遺課堂就設在了小梨園相聲茶館中,在這樣古樸典雅的環境裏,老師們爲大家展示了相聲和快板,彰顯了這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産藝術得無窮魅力。

孩子和家長們也被其深深吸引,演出中孩子們被逗得前仰後合,與老師們不斷互動,每個人都大方地走上台去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體驗和學習快板,有模有樣地共同完成了一個小段,現場氣氛非常和諧輕松。

非遺大師課2:紮放風筝

我們有幸請來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風筝魏的傳承人魏博文老師來教大家紮風筝。被譽爲天津工藝美術品“三絕”之一的“風筝魏”,以其造型多變、彩繪逼真,集多種手工技藝于一體而著稱。魏老師將自己設計創新的室內風筝送給了幸運小志願者,並且教孩子們在室內放飛迷你風筝。

在風筝制作的體驗環節中,每一個孩子都很認真和專注,繪畫塗彩很有創意,並且在團隊配合中互相幫助,每個人完成的作品都非常精美。有的同學表示沒想到一個小小的風筝要放飛上天需要有這麽多道手工,這麽多的技巧,作爲中國人爲自己國家擁有這項非遺技術而驕傲自豪。

是啊,非物質文化遺産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驕傲,更值得我們將他保護和傳承下去。天津非遺“少年說”系列研學活動還會繼續舉辦下去,讓更多的青少年走近非遺,了解非遺,弘揚非遺,以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將中國非遺一代代傳承下去並發揚光大。(文/侯菲 圖/易多智 )

0 阅读:1

天津濱海視覺

簡介:通過天津濱海視覺了解天津了解濱海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