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集體上車:是新時代的號角還是廠商的自嗨

玩數據還有點懶 2024-05-10 12:35:31

隨著兩會落下帷幕,人工智能成爲了各界熱議的焦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不僅多次提及“人工智能”,更是創新性地提出了“人工智能+”行動,標志著我國正加速邁入智能新時代。在這場科技浪潮中,國産大模型猶如一匹黑馬,嶄露頭角,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

大模型上車有何應用

目前,大模型上車主要應用在智能駕駛與智能座艙兩個領域。

在智能駕駛領域,此前自動駕駛是根據特定場景,事先編寫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在實際道路上一旦感知到相應情況,車輛就會根據此前的設定的方式來處理。

而有了大模型之後,車輛就有了自己感知、預測和決策的能力。比如在感知端,現在最常用的就是BEV+Transformer方案,車輛通過攝像頭和激光雷達,就可以識別車輛周圍的各類物體,並構建動態實時地圖。

感知到車輛周圍情況之後,大模型會對其他交通參與者的風險行爲進行具體的量化和建模,預測出其他交通參與者未來一段時間的軌迹。最後,系統會根據這些信息,規劃最優的行駛路徑,並直接給車輛端輸出相應加減速、轉向等駕駛指令。

此外,大模型的優勢還在于不斷地學習能力,通過大量道路實際視頻的訓練,大模型可以在雲端不斷地訓練和測試,幫助系統快速叠代、優化。

對于大模型“上車”的發展前景,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表示,隨著技術的進步,汽車機器人將實現每天開“新版本”的體驗,就如同購買新車一樣,給用戶帶來持續的驚喜。相比于自動駕駛,用戶對于大模型在智能座艙領域的應用則更加容易被感知。比如,極越汽車座艙內,就集成了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屏幕上的很多操作都可以做到“可見即可說”。

國産AI大模型加速“上車”

展望大模型“上車”的發展前景,百度創始人李彥宏表示,隨著技術的進步,汽車機器人將實現每天開“新版本”的體驗,就如同購買新車一樣,給用戶帶來持續的驚喜。

自動駕駛的叠代速度將加快。專家普遍認爲,大模型可重構自動駕駛技術架構、合成模擬場景數據、預測安全風險,加快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和應用落地。

在大模型出現前,自動駕駛是靠任務驅動,即程序員依據特定的場景,編寫解決方案的代碼,當車輛在行駛中感知到相應情況,便按照之前設定的方式處理。

“有了大模型後,我們發現有巨大的機會讓原來特別多的泛化代碼變成簡單的端到端的模型,使感知、行爲、控制在很多領域比我們想象的聰明很多,比如讀懂‘前方ETC即將維修,請換道’等標識。”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說,以前小鵬智駕系統每一季度更新一次,現在平均每天有3.87個版本快速叠代。

未來,基于數據驅動的大模型端到端自動駕駛,可通過單個神經網絡完成所有模塊任務。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亞勤表示,通過視頻大模型,可根據環境、交通標志要素,結合車輛的控制、轉向等駕駛行爲生成大量可控視頻,用于端到端自動駕駛的訓練、測試,解決自動駕駛長尾場景數據積累問題。

大模型可整合座艙分散功能,提供類人理解能力的人機交互體驗。商湯科技首席科學家王曉剛認爲,大模型“上車”後能將座艙各單點AI功能組合起來,自動調用座艙軟硬件資源,多模態大模型能夠實現人與車的多感官交互,顯著提升交互順暢性、自然性。

免責聲明:

1、本號不對發布的任何信息的可用性、准確性、時效性、有效性或完整性作出聲明或保證,並在此聲明不承擔信息可能産生的任何責任、任何後果。

2、 本號非商業、非營利性,轉載的內容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無意構成任何其他引導。本號不對轉載或發布的任何信息存在的不准確或錯誤,負任何直接或間接責任。

3、本號部分資料、素材、文字、圖片等來源于互聯網,所有轉載都已經注明來源出處。如果您發現有侵犯您的知識産權以及個人合法權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0 阅读:0

玩數據還有點懶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