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不被領導信任,你要如何應對?年羹堯的做法堪稱教科書

卿心君悅 2024-04-22 21:48:55

文丨卿心君悅

百官行述一事,年羹堯成了最大的贏家。

幾百萬兩的雪花銀進了兜不說,仕途之路還有了質的飛躍,從原本的四川提督,被晉升爲四川巡撫,成了掌握一省生殺大權的封疆大吏。

年羹堯能走到這一步,雖然離不開站隊老四的緣故,但不可否認的是,沒飄之前的年羹堯,確實有其過人之處——進士出身,能文能武,殺伐決斷,且善于把握時機表現自己。

不僅如此,年羹堯還是個深谙官場之道與人情世故的高手。

這一點,在前往四川赴任之前,主動提出帶走李衛一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巧合?故意爲之?

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偶然和巧合,所有的巧合都是刻意安排,而李衛與翠兒鑽小樹林一事,亦是如此。

老四燒毀百官行述之後,留守上書房的大臣馬齊,按職責向康熙彙報了此事。

感歎大清朝的吏治如此腐敗的同時,康熙對此事産生了質疑。

質疑點很明確:這麽大的事,老四胤禛不僅事前不請奏,事後也不主動上報。更不合常理的是,監國的太子胤礽,以及八爺黨成員同樣沒有動靜。

要說這裏面沒有點故事,康熙自然不信。

對此,張廷玉的建議是,將當事人之一年羹堯召到南京問詢實情。

隨即康熙下旨:

“年羹堯升四川巡撫,叫他接旨後即刻到南京行宮見朕。”

那麽問題來了:詢問就詢問,爲啥康熙突然要給年羹堯升官?

這裏涉及兩個原因:

其一,借此表明對老四火燒百官行述一事的默許與認可。

對于老四火燒百官行述,康熙雖然心存疑慮,但心裏還是認可老四的做法的。

可如今爲了弄清實情,他需要召見年羹堯一問究竟,這就很容易引發一些人的聯想,認爲他要追究責任或者徹查此事,從而衍生不必要的麻煩。

而提拔年羹堯,不僅變相表達了對老四此舉的認可,還能弱化召見年羹堯這一決定的影響,畢竟年羹堯是受封封疆,按流程規矩康熙召見他合情合理。

其二,有敲打年羹堯之意。

這裏的敲打,不是說警告年羹堯,而是要讓年羹堯明白,誰才是大清朝的主人,誰才是決定他命運的人——即便你年羹堯是老四的門人,可不要忘了,你做的是大清朝的官。

這樣一來,更容易從年羹堯的口中得到想要的信息。

對于康熙晉升年羹堯的舉動,邬思道看得很透徹,所以在老四問及此事時,邬思道表示眼下更該考慮的不是康熙的態度,而是如何防止得志的年羹堯脫離掌控:

“我擔心的不是這一次去行宮他敢亂說,我擔心的是今後啊。封疆大吏,大權在握,又遠處蜀地,倘若捅出簍子,便是天大的麻煩。王爺不可不未雨綢缪啊。”

邬思道口中未雨綢缪的方式,就是派個人去盯住年羹堯。

就在邬思道提出建議的當晚,發生了李衛與翠兒鑽小樹林被抓的事情。

很明顯,這場捉“早戀”的戲碼,是老四專門演給年羹堯的戲。

也就是說,無論是李衛半夜約翠兒見面,還是四福晉讓高勿庸去捉早戀,亦或者是將李衛與翠兒綁在第二天年羹堯見老四的必經之路上,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老四的安排。

至于目的很簡單:

在不捅破窗戶紙的情況下,將李衛順理成章的送到年羹堯身邊,避免直接塞人的尴尬。

畢竟,年羹堯已經是封疆大吏了,老四即便心存猜忌,也不可能放在明面上說,更不能把事情做的太絕,這樣反倒容易適得其反。

都是場面人,做事自然得講究個體面。

那麽問題來了:年羹堯知道這是老四的局嗎?

太知道了!

不過他不是一開始就意識到了這是一場戲,而是通過一個細節發現的。

表演時刻

第二天,年羹堯按規矩到老四府上辭行,並聆聽一下領導對于他南京一行有何交代。

還沒見到老四,年羹堯就看到了被綁在院子裏的李衛和翠兒。正要詢問緣由,早已“等候”多時的高勿庸及時出現給予了答案。

得知李衛與翠兒是因爲鑽小樹林被罰,年羹堯調侃了一番之後,表示可以幫二人求求情,至于行與不行,他不敢保證。

此時,年羹堯還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場戲,直到看見坐在老四身邊的四福晉,年羹堯才明白這裏面有故事。

爲啥這麽說?

因爲以往老四交代他任務或是安排工作,從來都是一對一的,即便旁邊有人,那也只有邬思道或是老十三,絕對不會當著四福晉的面談公事,尤其是這種涉及到奪嫡之爭的事。

畢竟四福晉是後宅的婦人,參與家事合理,讓其參與“公事”或是旁聽,顯然不符合老四的性格與四爺府的規矩。

也是四福晉“不合理”的出現,讓年羹堯意識到,李衛與翠兒的事很可能是沖著他來的。

畢竟李衛是四福晉派人抓的,老四想要放人,出于尊重也要知會一下四福晉,如今本尊在現場,這不明擺著告訴年羹堯,你趕快給李衛求情。

至于老四爲何要安排這出戲,年羹堯心知肚明。

血洗江夏鎮,他私吞了數百萬銀子,且沒有向老四彙報,反應過來的老四勢必會心生不滿。如今他又被晉升爲四川巡撫,老四對他有所猜忌與防備也是正常。

也就是說,年羹堯清楚,老四安排這出戲,就是爲了讓他把李衛帶去四川,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那麽明知如此,年羹堯爲何還要主動提出帶走李衛呢?

這便是年羹堯的精明之處。

從當時的朝局來看,老四問鼎的概率是最大的。

太子胤礽的地位岌岌可危,還有一封足以讓其再度被廢的信在老四的手裏;老八雖然人緣好,勢力大,可經曆議舉新太子一事,康熙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不可能讓老八上位。

在這種情況下,他自然不會有改換門庭的想法,不僅不會有,還要想方設法的向老四表忠心,打消領導心中的不滿與猜忌,鞏固加深與領導的關系,進而得到更大的支持與助力。

畢竟,除了老四,他沒有更好的選擇,只有緊跟老四,他的仕途之路才會有更大的發展。

而年羹堯原本的打算,是通過跟老四要佛珠這一舉動來表忠心,告訴老四,他願意成爲老四的刀與陰暗面,可以不擇手段的爲老四掃清一切障礙。

如今發現老四安排了李衛與翠兒的事,他正好順勢而爲,給老四吃一顆定心丸,這才有了年羹堯的精彩表演。

在老四交代完如何向康熙陳奏江夏鎮一事之後,年羹堯一臉誠懇向老四討要李衛:

“請主子將李衛和翠兒交給奴才。”

聽罷,老四先是瞥了一眼坐在一旁的四福晉,然後問道:

“怎麽,狗兒向你求情了?”

老四的反應讓年羹堯更加笃定了自己的猜測,于是回複道:

“是。奴才並不是爲他求情,奴才想,李衛這小子雖然不太守規矩,但對主子卻是一片忠心,再說人也機靈,奴才帶回去曆練曆練,日後必能爲主子效力。”

年羹堯的這段回話很巧妙——領導,我可不是爲李衛求情,也不是看出了您對我有所猜忌,我要帶走李衛,那完全是爲了幫領導您培養人才,站在您的角度爲您著想。

這裏涉及一個問題:老四知道年羹堯已經猜到了他的意圖嗎?

知道!

從年羹堯一開口,老四就知道年羹堯猜到了這是場戲,否則求求情即可,沒必要直接提出要帶走李衛。

也是因爲知道年羹堯此舉是在配合演戲,進而向自己表忠心,老四才會心領神會,略帶笑意的看了一眼年羹堯——好你個年羹堯,還算懂事,對于你的表現與態度我很滿意。

隨即,老四命高勿庸給李衛和翠兒松了綁,並把這個人情給了年羹堯:

“年大人給你們求情了,他願意帶你們到四川去。你們拾掇拾掇,今天就跟年大人上路吧。”

而沉浸在劇本中的李衛,這時還不忘表演任務,痛哭流涕的表示死也要呆在老四的身邊。

直到四福晉出言拿府上的規矩說事,並命高勿庸去賬房支錢,給李衛和翠兒置辦家當,這場心照不宣的大戲才落幕,而老四與年羹堯都達成了各自最初的目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場大戲,除了翠兒真的不知情外,其他人早就拿到了劇本。

至于年羹堯,他的劇本上雖然沒有這件事,但爲了前途,爲了向老四表忠心,他甘願主動給自己加上這場戲。

年羹堯的教科書級別示範

從某種角度來說,年羹堯面臨的情況,也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在職場上或是體制內可能遇到的問題——被領導猜忌,或是不被領導信任。

對于這個問題,按照應對方式劃分段位,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初入職場的小白。

不懂職場的險惡與現實,根本就沒有看出領導的猜忌與不信任,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所以不會有任何應對措施。

這樣的好處是,遠離了勾心鬥角,活得自在,而壞處是,升職加薪都是別人的,幹的再多,付出與收獲也不成正比。

二、消極應對。

看出了,也感受到了領導的猜忌,第一反應是委屈、不滿,憤恨,始終沉浸在情緒中,被動且消極的面對這件事,不會主動去處理。

三、積極應對。

有過“撞南牆”的經曆,對職場之道與人情世故有一定的了解。發現被領導猜忌,會第一時間著眼于如何處理,及時遏止不利于自己發展問題。

顯然,年羹堯屬于最後一種,而他的做法值得我們參考與借鑒。

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被領導猜忌或是不信任,是一種常態。畢竟,領導與下屬之間的關系,本就是一種十分微妙的關系,不存在堅不可摧的情況。

這也是爲什麽面對老四的局,年羹堯沒有任何不滿或憤怒,而是順勢借討要李衛打消老四的猜忌與疑慮的原因。

其次,面對領導猜忌,不能直接解釋,更不能把問題挑明了。因爲一旦挑明了說,不僅會顯得領導心胸狹隘,而會挫傷領導的自尊,畢竟猜忌來源于覺得無法掌控。

這種用自己的心懷坦蕩,來體現領導狹隘的方式,是大忌,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這也是爲什麽年羹堯明知這是一場戲,卻甘願配合著往下演的原因。

最後,找機會化被動爲主動。

既然不能直接解釋,那麽就需要找個適當的時機、通過適當的方式來打消領導的猜忌。比如主動暴露自己的弱點與缺點,讓領導覺得你在他的掌控之內;比如表現出對領導“有所求”,從利害共同體的角度來打消領導猜忌……

年羹堯找老四要手串的方式,不能照搬,但是可以參考其底層邏輯——通過不經意的小事,小訴求,來達成表態的目的與效果。

年羹堯正是憑此三點,成功穩住了老四,爲後續晉升陝甘總督做了良好的鋪墊。

反之,如果這次他沒有打消老四的疑慮,那麽即便他是最佳的選擇,出于猜忌與防備,老四也可能不會將他推得這麽高,或是早就提前著手培養年羹堯的替代者了。

畢竟,千裏馬常有,但伯樂不常有。有才能的人很多,可願意提拔重用有才能的人,卻不多。

結語

我一直非常喜歡一句話:這世上有一種贏,是我們有資格選擇自己的人生。

我們不主動選擇生活,便會被生活挑選。我們沒有掌控生活的能力,就只能被別人左右,毫無還手之力。

生活從來沒有義務將我們想要的東西,給予我們。我們能做的,就是靠腦子,靠雙手,去獲取我們想要的東西,讓我們有資格選擇自己的人生。

卿心君悅,讀別人的故事,過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溫暖你,我。

0 阅读:60

卿心君悅

簡介:情感觀察者,書評人,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