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爲何敢硬闖考場?這波操作的背後玄機,不次于張廷玉火燒奏折

卿心君悅 2024-05-16 14:57:17

文丨卿心君悅

作爲全劇唯一一個出場自帶BGM的人,李衛可謂是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小人物逆襲的天花板級存在。

劇中關于李衛的名場面有很多,其中有一件事極具討論性——帶兵硬闖考場。

李衛爲何敢不請示雍正,就擅自包圍搜查考場?

難道僅是因爲李衛是雍正的家生奴才,是雍正心腹中的心腹,所以他才敢先斬後奏,絲毫不擔心雍正會怪罪?

如果你真是這麽想的,那只能說明你還是低估了李衛的精明。

他之所以敢不經雍正同意,就擅自搜查考場,不是因爲膽子夠大,底氣夠足,更不是事發突然,沒有時間彙報,而是另有原因!

今天這篇文章將要揭秘的便是李衛擅自查抄考場一事的背後隱情。

考題泄露

對于自己繼位以來的第一場科考,雍正十分的重視。

一來,此時的他剛剛登基,正處于無人可用的困境。

官員是一大把,可沒幾個跟他一條心,能放心用的,除了李衛與田文鏡之外,就剩下那個不太穩定的年羹堯了。

也因此,雍正將目光鎖定在了恩科考試上,准備選拔一些能爲他所用的人才。

二來,登基後燒的一把火——整頓各省藩庫虧空,已經成了一個笑話,科考一事自然不能再出差錯,否則他這個皇帝的臉,也就真的丟到姥姥家了。

可怕什麽來什麽,科舉考試還沒開始,考題就已經買賣于酒樓之中了。

而第一個發現這件事的人,正是雍正欽點的副主考李绂。

聽聞有人在伯倫樓賣功名,爲了探清虛實,李绂獨自一人來到伯倫樓喝酒。沒多久,賣考題的人就出現了,于是李绂花了70兩銀子買下了所謂的“考題”。

考題一到手,李绂就馬不停蹄的趕去了老三胤祉的府邸。

李绂之所以第一時間去找老三,一方面是因爲事關重大,他需要找個可靠可信的人商量對策;另一方面則是爲了自保——

要知道,一旦考題真的泄露了,作爲副主考的他自然會成爲被懷疑的對象。而找不到賣考題的人,他手中買來的考題就很可能會成爲他的“罪證”,到那時,他是有嘴也說不清。

在這種情況下,他將此事告訴了老三,不僅等于提前給自己找了一個人證,還間接捆綁住了老三,從而確保東窗事發之時,能有個親王爲他托底,幫他撇責。

面對李绂帶來的“考題”,老三的態度很明確,暫時按兵不動:

“巨來啊,你不看這裏面的考題是對的。不但你不要看,我也不能看。皇上登基急著要辦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整頓各省的反饋虧空,這件事一開始就辦砸了,他正煩惱著呢。還有一件呢,就是恩科會考,還沒有開始,你就拿著這個來路不明的考題去向他奏陳,這不是沒事兒找事兒嘛,火上澆油嘛。聽我的,裝作沒事,你就准備好當你的副主考吧。”

李绂此行目的本就是爲了找個“靠山”托底,找個“人證”撇責,並沒真的打算立刻向雍正陳奏,也因此,聽了老三的話,他先是表示了認可,隨即問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王爺所慮極是,但倘若這裏面的考題,果真是今科會考的題目呢?”

這個假設,老三並不相信。

在他看來,考題要是真泄露了,豈會如此明目張膽的在酒樓售賣,大概率是有人借機編故事騙考生的錢。

既然事情很可能是莫須有,那麽表態就不涉及擔責了,于是老三肯定的表示:

“若真是那樣,到了那一天只有立刻向朝廷舉報。”

到了正式開考的那一天,當發現手中買來的考題,與雍正交給他們的考題一字不差的時候,李绂當即向主考張廷璐闡明情況,建議立刻叫停考試。

而心虛的張廷璐自然不會同意李绂的建議,堅持繼續考試。兩人爭辯無果之後,張廷璐擺出正主考的身份,強壓李绂。

面對一意孤行,官大一級的張廷璐,無計可施的李绂,只能以暫時辭掉官身爲代價,離開考場,去尋找“救兵”。

而所謂的“救兵”,自然是他做過報備的老三。

搜查考場

見原本應該待在貢院的李绂出現在自己的府邸,老三立馬意識到是東窗事發了。

兩人一進屋,李绂就直奔主題:

“遭了王爺,三道考題完全一樣。最可惡也是最可疑的是,張廷璐居然千方百計的隱瞞不報。王爺這件事來路不小哇。當務之急是要趕快包圍伯倫樓,拿住證據,可我手裏又沒有兵權呐。”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李绂已經沒有退路了,如果不能找到證據,別說他辭掉的官身回不來了,很可能還會被扣上擾亂科舉的罪名。

而聽了李绂的話,向來遵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老三直覺頭大:

“麻煩事,麻煩事。李绂啊,李绂,你真會找麻煩你。”

不過李绂畢竟是自己人,老三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李绂扔裏,況且,他也算是知情人,事情真要鬧開了,他也可能難辭其咎,有知情不報之過。

可他的手裏又確實沒有兵權,思量片刻之後,老三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人——李衛。

見老三讓他去找那個大字不識一個的李衛,李绂當即露出不屑與質疑的表情。作爲清流名士,李绂打心眼裏看不起沒文化的李衛。

對于李绂的心思,老三心知肚明,于是他直言道:

“收起你的名士派頭吧,這件事只有他幫你去辦,才能在皇上那兒過關。”

這裏涉及一個問題:爲何這件事只有李衛能辦?

原因很簡單:

其一,李衛是個局外人,與此事毫無利害關系,李衛出手不會被雍正懷疑別有目的;

其二,李衛是雍正的親信,圈子裏只站雍正一個人,別人不敢說的話,他敢說,別人不敢得罪的人,他敢得罪。

其三,除了李衛,沒人願意蹚這渾水,也不敢蹚這渾水。

至于老三憑什麽笃定李衛一定會出手相助,理由也很明確——有些事,不知道沒事,一旦知情,就無法置身事外。

老三如此,李衛亦是如此。

在老三的建議下,李绂來到了李衛的住處。

得知李绂的來意後,李衛一邊摳著耳朵,一邊指出了李绂想法裏的漏洞:

“李大人,我覺得你的想法不對啊……有人在伯倫樓賣考題,未必就跟伯倫樓有關系呀。這是其一。其二呢,現在已經開考了,他留著那考題賣誰去呀?留著把柄讓官府搜了去呀?因此我們就是去伯倫樓,也搜不出什麽結果來。要搜證據,只有一個地方。”

注意李衛摳耳朵的這個細節。

李衛這麽做,可不是真的在摳耳朵,而是在壓李绂的氣焰。他是尊重讀書人不假,可顯然李绂並沒有把他放在眼裏,所以才會當著他下屬的面,說他大字不識寫什麽奏折。

在這種情況下,李衛要是對李绂表現得過于尊重,過于捧著敬著,只會讓李绂更加的看低他。而被李绂看輕,丟的不僅是他的臉,還有他背後雍正的臉。

李绂本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上門的,見李衛一開口就直擊漏洞與重點,這讓他不得不重新審視李衛。

也因此,他一臉虛心的反問道:

“你是說考場?”

李衛回道:

“沒錯,有賣的就有買的。買了幹什麽?必定是先做好了進去照抄啊,這會兒只有到了考場,才能搜出證據來。”

聽完李衛這段分析,李绂徹底放低了姿態:

“慚愧呀,慚愧,那現在……”

見目的達到了,李衛也不含糊,直接叫上了親兵,與李绂一同趕往考場。

在李衛的橫插一腳下,科場舞弊與考題泄露一事被徹底引爆。

而得知考題被泄露,雍正氣的差點背過氣去。隨後爲了保證恩科考試順利完成,雍正任命李绂爲正主考,重新出題重新開考。

背後的真相

李衛爲何敢不經請示,就包圍考場?

要知道,用張廷璐的話說,擅闖考場是死罪,而一旦考題泄露一事曝光,又將成爲雍正繼位之後的一大醜聞,李衛難道就真的不怕雍正怪他自作主張嗎?

有人可能會說,事發倉猝,李衛要是先彙報再行動,考試結束了就找不到證據了。

可這個問題不是無解的。

李衛大可以一邊派人守住考場的出口,封鎖現場,讓考完的考生暫時待在裏面,一邊向雍正彙報此事,等待雍正的下一步指令。

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能收集到證據,又可以避免自作主張之嫌,這才是風險最低的方式。

對此,機靈如李衛不可能想不到。

從這個角度來說,李衛不是沒有時間向雍正彙報,而是他故意先斬後奏的。

至于原因,倒不是李衛仗著是雍正的心腹,所以敢爲所欲爲,這不符合李衛的性格與人設。要知道,後來李衛推行新政受阻,在決定劍走偏鋒之前,特意寫信提前請示雍正。

這足以說明,李衛不是個恃寵而驕,自作主張的人。

而他這次之所以要先斬後奏,完全是深通聖意的表現,而這也是李衛的厲害之處。

之所以這麽說,理由很簡單——一旦彙報,就等于把難題甩給了雍正。

李绂找到李衛的時候,勢必會將張廷璐的反常表現告知李衛。也就是說,李衛清楚,張廷璐大概率有問題。

而張廷璐是老八舉薦的,隆科多與老十三也當衆表示過支持,同時張廷璐又是張廷玉的弟弟。

這就意味著,李衛如果先將事情彙報給雍正,就等于把難題甩給了雍正——

下令徹查,掃了張廷玉、老八等人的臉面;老八倒是無所謂,可張廷玉的感受,雍正不得不顧及,他還靠張廷玉保駕護航呢。

在還沒有拿到實證的情況下,雍正要是下令徹查張廷璐作爲主考的考場,多多少少會讓張廷玉覺得不被信任,甚至心寒,即便後續查明了真相,也難保君臣二人之間不會産生隔閡。

可不徹查,事情鬧到了這個地步,無法給天下考生一個交代。

在這種情況下,李衛先斬後奏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

從下引爆這件事,雍正就不會面臨上述的難題了,他只要秉公處理就可以。

也就是說,李衛先斬後奏的舉動,看似讓雍正陷入了被動,實際上卻是將主動權交給了雍正,同時還避免了雍正做惡人的問題。

這才是李衛不請示雍正,就擅自包圍搜查考場的真相原因,也是雍正沒有絲毫怪罪李衛的原因。

當然,這裏有一個前提,就是李衛清楚,以雍正的性格一定會徹查此事,絕不會爲了遮醜聞而將事情捂住,也就是根據這一點,李衛才能判斷出一旦彙報,雍正可能面臨的難處。

在某種程度上,李衛的這波操作,足以媲美當年張廷玉火燒奏折的舉動。

在職場上,事事彙報是個好習慣,這樣能降低犯錯的概率。但對于一些“高手”來說,凡事不存在絕對,做事要因時而異,因勢而異,根據時與勢的變化,來做出最佳,且最有利于自己的選擇。

此外,其實這件事還給李衛帶來了一個意外的好處——

李衛大字不識,很多人都瞧不起他,而此時的他,馬上就要出任江蘇巡撫了,任務還是推行新政。

即便李衛是雍正的心腹,別人輕易不敢與他發生正面沖突,但難保不會在私下裏搞小動作,他總不可能事事都讓雍正幫他出頭。

而包圍考場一事,李衛可謂是“一戰成名”,不請聖旨就敢搜查考場,且沒有受到任何處罰,足見雍正對其有多寵信,這樣一來,更有利于李衛後續推行新政以及混官場。

也就是說,李衛此舉間接爲自己立了威,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所有人——小爺是要過飯,但小爺可不吃素。

卿心君悅,讀別人的故事,過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溫暖你,我。

4 阅读:206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7:18

    小爺是要過飯,但小爺可不吃素,這最後一句,真乃點睛之筆也

  • 2024-05-17 01:24

    別說李衛帶兵闖考場,就算是他帶兵闖紫禁城雍正也以爲他是來救駕的

  • 2024-05-17 01:25

    還有一個細節沒說明白,包圍考場的兵是哪裏來的?三王爺借不來,李衛能借來

卿心君悅

簡介:情感觀察者,書評人,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