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公開宣布:俄烏戰場已成美軍實驗室。好奇!都有哪些新型武器?

當年牛爸 2024-04-25 12:11:30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23日援引美國《紐約時報》的報道稱,有美國高級軍官公開表示,俄烏戰場已成爲美軍的“實驗室”。其實俄烏戰場開戰這麽久,俄羅斯和烏克蘭已經使用了不少新型武器。俄烏戰場從新型武器的使用上,絕對無愧現代戰場的稱號。那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包括美國在內,俄烏戰場到底都運用了哪些新型武器。

圖片來源于網絡

“梅文項目”新人工智能技術,通過無人機識別戰場目標

《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軍方正在試驗一種新的人工智能技術,該技術旨在通過無人機鏡頭識別戰場上的目標。美國陸軍第18空降師作爲一個快速反應部隊,成爲梅文項目的試驗平台,該項目依賴于機器學習領域的突破,具備自學能力,能夠識別戰場上的人員、裝備和系統,並判斷目標變化的重要性。

目前,這項技術正在烏克蘭前線進行測試,盡管測試結果有好有壞,但它允許指揮官識別俄軍行動並預測其下一步行動。由于美國總統拜登施加的限制,美軍只能向烏克蘭提供戰場圖片,而不能提供精確的目標細節。所以,讓該技術在實際使用中大打折扣。

圖片來源于網絡

無人機的大量使用(各種軍用、民用機型)

自俄烏開戰以來,雙方均投入使用了大量無人機(包括軍用、民用多種機型),開辟了大規模、高頻率的無人戰場。日常新聞圖片裏最常看到的就是無人機的各種攻擊畫面。可以說俄烏沖突開啓了“戰爭新的時代”,無人機結合電子戰在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逐漸成爲了戰場上的主角。

此外,還有大量自行組裝的穿越機也在戰場上投入使用,時速可超200公裏,能繞至坦克後方對其裝甲薄弱部位發起攻擊。 實際戰場上無人機不再一味追求高速、大型化,反而朝著“低慢小”的方向發展。因爲這樣的目標更不容易被發現,且成本較低,可以大批量制造,讓敵方防不勝防。

圖片來源于網絡

老式火炮與互聯網技術結合的“荨麻”控制系統

俄烏戰場中,在戰鬥控制系統的運用上,烏軍使用了一款“荨麻”控制系統,通過互聯網把一些老式火炮連成整體。相當于通過一些傳感技術,通信技術將老式火炮接入到一套新的控制系統之中。當烏軍前線士兵或無人機操作員發現俄軍目標後,在“荨麻”終端的數字地圖上標記目標位置,然後向附近的烏軍炮兵單位“實時派單”。“荨麻”可自動計算射擊諸元,引導烏軍炮兵發起炮擊。

同時烏軍在火炮彈藥上,運用了大量精確制導炮彈,還有末敏彈,能利用傳感器對地面戰場進行掃描,一旦發現目標就進行垂直打擊。

圖片來源于網絡

“匕首”高超音速導彈,人類首次實戰

3月21日,俄國防部通報稱,俄軍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導彈摧毀了烏克蘭一處大型地下導彈和航空彈藥倉庫。這是人類首次將高超音速武器投入實戰。在俄方公布的視頻中,“匕首”發射後依靠自身動力首先沿彈道做類抛物線飛行,在接近目標後進行一定幅度的躍升,最後俯沖並對目標進行灌頂攻擊。

“ 匕首”是一種從高速飛機上發射的高超音速彈道導彈。據俄羅斯公布的信息,該導彈擁有10馬赫的飛行速度,具有全程機動能力,最大攻擊距離超過2000千米,可突破現有和未來防空反導系統投送核彈頭和常規彈頭。

圖片來源于網絡

蘇-57戰鬥機

據俄高級官員宣稱,俄第五代戰機蘇-57已參與到對烏打擊當中。俄宣稱,蘇-57已在烏克蘭上空多次執行任務,既有單獨作戰,也有協同作戰,戰力“非常有效”。作爲俄首款五代機,在赴敘利亞短暫執行任務後再次投入實戰。

雖然可能出于保密原因,目前還沒有影像資料呈現這款新戰機在實戰中的身姿,不過第5代戰機的名聲還是讓人浮想聯翩。 據了解,蘇-57采用了低探測性設計、複合材料制造、混合翼身機身設計、多傳感器集成、矢量推進技術、內埋彈艙設計、智能輔助駕駛等一系列新技術,可以大幅度提高俄空軍戰力。

圖片來源于網絡

T-90M“突破-3”主戰坦克

俄烏戰場上我們也看到了俄羅斯最新的主戰坦克T-90M“突破-3”,這是一款大量采用新一代T-14主戰坦克的技術,最大越野速度每小時50千米,推重比22.6馬力每噸,是在T-90AM/MS主戰坦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型坦克,堪稱俄軍現役最強坦克。

該坦克在炮塔四周和頂部安裝了新型Relikt化石模塊化反應裝甲,該反應裝甲采用新型的4S23炸藥,這大大提升了其自身的防禦能力。同時炮塔後部與發動機側和後方都安裝了格柵裝甲,以實現對RPG等彈藥的防護能力。這讓其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也是大大提升。

圖片來源于網絡

由于篇幅有限,就沒辦法對每一種武器詳細得展開說明了。不過從無人機的大量使用到“梅文項目“人工智能的應用,從”匕首“超高音速導彈到烏“荨麻”火炮控制系統,都可以看出新的科技力量包括AI技術在俄烏現代戰場正在發揮巨大的作用。隨著俄烏戰場的持續,相信還會有更多的新型武器投入其中。

1 阅读:99

當年牛爸

簡介:專注國際軍事、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