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本是中國藩屬,憑什麽敢屢次入侵雲南、廣西?蘇聯:那是我罩著的

奇趣城市 2024-05-13 11:10:57
曆史背景與早期關系

越南,這個位于中國南部邊境的國家,曆史上常常與中國有著複雜且糾纏不清的關系。從古至今,越南和中國的交往充滿了合作與沖突,正所謂“近親猶怨,何況遠鄰”。

從秦朝開始,越南就成爲了中國曆史的一部分,最初作爲南越國而存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遣趙佗南下,開疆拓土,建立了南越國。盡管越南在地理上屬于中國的邊緣地帶,但其政治與文化均受到中原王朝深刻的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南雖然數次嘗試擺脫中國的控制,但在大多數曆史時期中,都未能徹底獨立。例如,東漢末年,越南趁中國內亂之機,試圖恢複獨立,但很快被東漢政權重新征服。

進入唐朝,越南成爲了交趾、安南等地的統稱,這一時期的越南更是直接成爲了中國的一個節度使轄區,顯示出中國對越南地區的直接控制。

明朝時期,越南與中國的關系進一步緊張。1407年明軍入侵越南,導致了越南的“明難”時期,明朝試圖將越南徹底變爲一個中國的行省。

此舉激發了越南人民的強烈抵抗,最終在1428年黎利領導的反抗軍成功驅逐明軍,建立了後黎朝,越南從此恢複獨立。

現代沖突與蘇聯的角色

越南戰爭期間,盡管美國的軍事力量在南越如日中天,但北越並未孤立無援。蘇聯和中國成爲了北越的背後強力支持者。尤其是蘇聯,其提供的軍事援助和經濟支持對越南的抗戰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正如俗語所說:“樹大必有枯枝,人多必有賢才。” 在國際政治的大棋盤上,蘇聯的加入無疑爲越南戰爭的格局增添了新的複雜性。

1976年,越南的南北統一標志著越南戰爭的結束,也開啓了越南與蘇聯關系的新篇章。在這一時期,蘇聯不僅繼續提供經濟援助,更在政治和軍事策略上對越南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蘇聯的支持幫助越南在國際上站穩腳跟,同時也使越南政府能夠在國內進行社會主義改革。

到了1979年,越南與中國的關系因多方面的矛盾和摩擦呈現緊張狀態。此時,越南在蘇聯的鼓動下開始了對柬埔寨的軍事幹預,這一行動不僅改變了柬埔寨的政治面貌,也進一步惡化了與中國的關系,導致中越戰爭的爆發。

蘇聯在這場沖突中的角色尤爲關鍵,它的政治和軍事支持使越南有足夠的膽量對抗一直以來的大哥中國。如同中國的古老諺語所言:“倚強淩弱,以大欺小。”

越南的這些外交軍事行動,表面看是其自主的國策決定,實則深受蘇聯影響。蘇聯的支持不僅包括軍事物資和戰略咨詢,更在政治上給予越南巨大的背書。

這種深層次的影響反映了蘇聯試圖在冷戰期間擴展其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利用越南作爲其在該區域對抗美國及其盟友的橋頭堡。

當代越南的外交策略與中越關系

在蘇聯解體後,越南迅速調整其外交策略,與新興的俄羅斯建立了穩固的關系。這種關系不僅延續了軍事和經濟合作的傳統,還增加了在能源和科技領域的合作。

越南利用與俄羅斯的合作來平衡中國在區域內日益增長的影響力,體現了一句中國古語的智慧:“居安思危,未雨綢缪。”

同時,中越關系雖然在曆史上曾多次經曆波折,但進入21世紀後,雙方在經濟領域的互動顯著增加。貿易往來頻繁,投資項目不斷。

然而,南海領土爭議仍是兩國關系中的一個敏感點,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面使得雙方都在尋求通過外交和對話來解決爭議,正如俗語所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越南的“遠交近攻”策略不僅體現在對俄羅斯的依賴上,也反映在其對中國的複雜策略應對中。這種策略使得越南能夠在國際舞台上保持一定的自主權和影響力,同時也爲區域安全帶來了不確定性。

越南的這一策略,如同行走在鋼絲上,需要極大的外交智慧和戰略審慎才能保持平衡,否則可能引發更大範圍的地緣政治沖突。

1 阅读: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