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0年的努力失敗了,未擺脫被美國割韭菜命運,未實現産業轉型

南生今世說 2024-05-14 21:42:17

最近1個月以來,日元對美元彙率不斷創下最近34年來的新低。爲了保住彙率,日本央行動用了價值約9萬億日元的外彙儲備,將日元彙率由谷底的160日元兌換1美元,挽回至當前的156附近。

然後,就沒有明顯進展了,日元的疲軟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扭轉。未來,日本央行應該如何應對呢?多家機構給出的解讀是:可能會在近期采取規模更大的幹預措施,進一步加息也將步入議程。

南生注意到,日本央行在今年3月中旬的一次會議上結束了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貨幣政策,即結束了長達11年的超寬松政策。在過去長達11年的“實驗”中,日本央行采用了負面短期政策和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措施,以將日本長期政府債券收益率保持在較低水平。

上述實驗的發起人是2013年擔任日本央行的前行長黑田東彥。當時,黑田東彥有一個大膽的計劃,要在通脹水平較低,經濟發展形勢看似良好的情況下創建新經濟結構。

他希望實現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曆任日本央行行長無法實現的結果——當時日本的物價和工資似乎陷入了緩慢發展,黑田東彥的雄心是通過將日本央行的基礎貨幣增加一倍,從而實現CPI在兩年內升至2%的目標。

但可惜的是,這個目標一直都未能實現。令人詫異的是,當很多人都對日本CPI達到2%這個目標失去信心時,居然又因爲美聯儲多次加息及對日本收割的因素而實現了。

加息應對日元貶值,不是理想的操作方式

爲了實現CPI達到2%目標,日本央行的資産負債表總額增加了4.5倍,達到760萬億日元,相當于4.9萬億美元——這個數字甚至比日本2023年全年的GDP還要大。

一些日本經濟學家認爲,日本央行加息的舉動與經濟發展信心沒有太大關系,而是來自日元的深度貶值。過去一年,日元兌美元彙率已下跌約15%,自日本央行從2013年開始超寬松貨幣政策實驗以來,日元彙率已下跌約50%。

顯然,日本央行近期的各項舉動本質上是出于幹預日元彙率的問題。日本經濟增長率依然緩慢,部分時間段甚至接近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未來四年日本經濟每年只能實現0.5%的增長率,而美國則爲2%。

日本央行加息,被視爲對日本國內消費抑制的警告。在超寬松貨幣政策期間,日本央行購買了幾乎所有政府發行的債券,從而使日本本已龐大的公共債務更加龐大,目前達到GDP的約264%,遠高于任何其他正常運營國家的債務水平世界經濟。

在如此龐大的債務水平下,即使利率略有上升,也會導致日本政府的利息負擔大幅增加。即使提升的利率較低,日本政府預算的約10%也必須用于支付利息。對經濟增長率本已較低的日本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日本的症狀是産業轉型失敗,舍不得抛售美債保衛彙率

30年來,日本多屆政府在面對經濟和産業結構性問題時,通常采用四種應對方式,分別是:建立以直接金融爲主導的現代金融體制,持續推進超貨幣寬松政策,將財政刺激重心轉向企業以達到修複企業活力的目的。

然後是推行産業政策改革,激勵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産業轉型和升級。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這些努力基本都失敗了。在新興産業領域,日本與美國、中國的差距在拉大,傳統産業競爭力也在衰減。

日本經濟增長的各個要素都出現了問題,資本脫實向虛,無法觸達實體經濟。在穩住日元彙率方面,又舍不得抛售規模超過1萬億美元的美債,甘願被美國割韭菜,一再地被割韭菜。

悲觀主義者,在看到當前的問題時不禁感歎:日本30年來的努力失敗了,未實現産業轉型和升級,未能擺脫被美國割韭菜的命運。日本未來幾年,可能會繼續經曆經濟疲軟的增長命運。本文由南生撰寫,歡迎轉發、評論、留言和分享!

0 阅读:13

南生今世說

簡介:獨特、獨立的觀察角度,盡量給您帶來相對專業的財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