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外長開啓訪華行程,並放話將重新定義中韓關系,要與華公平競爭

袁周院長 2024-05-17 11:29:03

應我國外長王毅的邀請,韓國外長趙兌烈于5月13號抵京進行訪問。據悉,趙兌烈此次訪華將停留至14號晚上,而在這爲期兩天的行程中,趙兌烈不僅要同王毅外長就中韓雙邊關系、供應鏈合作深入交換意見,還要會見當地的韓企人士,聆聽他們的訴求。據觀察者網援引多家韓媒13號發布的報道稱,趙兌烈此次出訪深受韓國輿論的關注,各界都在期待通過此次訪問,能夠盡可能緩解中韓兩國的緊張關系。

事實上不光是韓國國內,在華經營的韓企負責人們也抱持著同樣的想法。據韓聯社的報道,趙兌烈在13號上午抵達北京之後,就趕在下午與王毅外長見面之前,同在華韓企負責人舉行了座談會。依照韓聯社披露的與會韓企名單,無不是在中韓兩國家喻戶曉的知名大企,現代汽車、三星中國、大韓航空、LG化學等企業負責人都出席了當天的座談會。會上,趙兌烈坦承中韓經貿關系已經過去的“互補”變爲如今的“競爭”。

他還承諾會與企業一同推動“經濟外交”,爲在地韓企創造可預期的經商活動。而各家韓企負責人也紛紛谏言,呼籲韓國政府積極同中方高層進行交流溝通。值得一提的是,趙兌烈在出發之前曾公開表示,要與中方就“具有巨大合作潛力的領域”進行重點討論。結合趙兌烈在會見在華韓企負責人時做出的表態,不難看出韓國是打算通過這次訪問來重新定義中韓關系,同時尋求所謂的“公平競爭”。

然而再美好的設想也需要現實基礎作支撐,中韓關系尤爲如此。一方面,韓國希望能夠在徹底落實“美韓同盟關系”的同時,將中韓關系始終保持在一個穩定狀態,並且維持互利互惠的現狀,從而實現“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願景。但是另一方面,尹錫悅主張的所謂“全球樞紐國家”,讓韓國的外交主張變得非常激進,不僅要站在主導地位與我國討論朝核問題,甚至還效仿美日染指台海。

這種邊拆牆、邊建牆的舉動,導致本就微妙的中韓關系變得更加難以預測。換言之,導致中韓關系陷入僵局的源頭,始終是韓方而非中方。而當下執政的韓國保守派勢力,其底色又恰恰是親美親日。這意味著在短期內,中韓關系是無法靠一次對話就能和緩的,只有通過多層級、多維度的交流,同時配合落到實處的具體操作,才能爲中韓關系“解套”。

同時我們還要意識到,雖然韓國這次派出外長主動訪華,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尹錫悅真的有心改善兩國關系,不能排除這是韓國保守派勢力,爲了安撫産業界和輿論界的不安情緒而采取的舉動。因此,未來中國對韓國更多還是要聽其言、觀其行,只有當對方展現出真正的誠意和善意時,中韓關系才能在“雙向奔赴”的氛圍下繼續前進。

韓國理應意識到,“遠交近攻”這套古老的外交理念,有其客觀的條件限制,刻舟求劍式的照搬反而會讓韓國走進死胡同。倘若韓國在面對中國這樣一個“千年鄰居”時都要躊躇不決,未來韓國要喪失的可就不只是經濟利益了。

0 阅读:51

袁周院長

簡介:軍事專家,特約軍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