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歐盟因“技術原因”,暫停對華WTO訴訟

二號院觀察員 2024-01-31 10:56:34

歐盟態度軟化了?在中方警告不到三天的時間裏,歐盟就公開表示暫停所謂“立陶宛受經濟脅迫”與中國在世貿上的爭端,警告不到3天就奏效,這歐盟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據環球網報道,1月27日,歐盟方面以“技術原因”爲由,表示暫停所謂“立陶宛受經濟脅迫”與中國在世貿組織上的爭端。

之前在2022年時,歐盟就曾爲立陶宛出頭,說中國針對立陶宛實施歧視性貿易,並向世貿組織提出相關訴訟,中國明確表示只是按規矩辦事,但歐盟豈會聽。

可畫風一轉,時間來到2024年,在中國公開警告歐盟三天後,他們的態度就明顯軟化,立即宣布暫停對中國的訴訟,還拿技術原因說事,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只是歐盟自己找台階下的說辭罷了。

說起此次事件,就不得不提到中國與立陶宛之間的矛盾上,立陶宛對台當局的態度,簡單來說就是支持“台獨”,這是中國絕對不允許的。而且直至現在,立陶宛對華態度依然是敵視、反華。

前段時間,台灣地區剛剛結束選舉,以賴清德爲首的“獨獨配”當選,立陶宛就迫不及待的表示對選舉結果的支持,這無疑是在爲中立關系拱火,其心可誅。

可歐盟卻要出來橫插一腳,並將中立之間的矛盾定位爲經濟矛盾,但涉及台灣問題,也就是國家主權問題,立陶宛已經不尊重一個中國原則,顯然是政治問題。

但不明所以的歐盟還是替立陶宛出頭,在世貿上給了中國一紙訴訟。如今事態突變,中方在這一方面態度堅決,歐盟或許是意識到若是繼續當出頭鳥的話,肯定會影響到中歐友誼,于是便在中方提出警告不到三天,就暫停了對中國的訴訟,這就是所謂的及時止損。

其實說起中方對歐盟的警告,是類似于話不說破、留有余地的委婉警告,中國駐歐盟大使傅聰是瞅准了對歐盟出口白蘭地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一事,遵循世貿組織規則,公開透明開展調查,以保障貿易雙方合法權益。

歐盟喜歡對我們的電動汽車進行調查,那大家就一起查吧。原本歐盟倡導反補貼,指責中國提供的各種補貼也就算了,但歐盟自己提供的補貼比中國的還要多,這有什麽好說的,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來形容歐盟這一行爲再合適不過。

針對歐盟的反補貼行爲,傅聰表示若中國采取和歐盟的同等做法,那麽歐盟很多産品都會成爲調查對象,這就是委婉的警告歐盟,若還不知悔改,中國“禮尚往來”也是應該,屆時歐盟有些産品必將遭到抵制,得不償失。

不過,硬碰硬從來不是我們的作風,但無動于衷任人打壓更不是中國的作風,傅聰看似綿軟實則有力的一擊讓歐盟幡然醒悟,直接暫停對中國的訴訟,以此緩和中歐關系,畢竟站在歐盟的角度來看,中歐合作互惠互利是事實,孰輕孰重歐盟還是分得清的。

0 阅读:0

二號院觀察員

簡介:深入解讀國際時事及熱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