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越講道理,孩子反而越不聽話?

失語者雲骧 2024-04-30 14:23:00

因爲說是很容易的事情,做才難。

很多家長說起道理來一堆又一堆,做起事情來卻完全不行。典型的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比如天天要求孩子努力讀書,自己卻天天打麻將,好吃懶做。

殊不知,身教遠遠大于說教。自己都做不到,卻要求孩子做,孩子做不到還動辄打罵,孩子怎麽可能聽話?

只有自己以身作則,平時就有閱讀、愛學習的好作風,耳濡目染之下,根本不用說,孩子反而會主動去閱讀、去學習。

更何況,再好的道理,你不去踐行,也只能停留在道理的表層,是不可能變成自己的能力和智慧的。說得多了,還只會讓孩子覺得厭煩,有逆反心理,也就是不聽話,進一步拉開了孩子與道理的距離,徹底斷了孩子與道理之間的連接,今後孩子即便遇到事了,也無法領悟其中的道理。

再一個,真正的道理是需要拿到事上磨的。人教人,是教不會的;事教人,一次就會。

所以,有些南牆,得孩子自己去撞;有些彎路,得孩子自己去走;有些學費,得孩子自己去交。

這些南牆、彎路和學費,正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的養料。如果說,一個人的人格就像一棵樹,那麽南牆、彎路和學費,就是人格這棵樹成長過程中所需的空氣、陽光和水。

沒有這些養料,孩子人格的這棵樹,是不可能枝繁葉茂,長成參天大樹的。

也就是說,孩子的人格無法成長,更無法獨立。哪怕生理年齡一直在增長,但心理年齡會停留在一個幼年階段,一直長不大,變成一個巨嬰。

這才是最可怕的。

當然,道理也不是說完全不用講,但做的一定要比說的多。你講的道理,也一定要就事論事,而不是空講。

最好的契機是,當孩子遇到事,百思不得其解時,你適時的點一下,拉一把,這種時候的效果最好。

這也正是孔子所秉持的教育理念:不憤不啓。

以上,供參考。

0 阅读:1

失語者雲骧

簡介:向內求,帶你一起認知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