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還沒徹底攤牌,但莫迪政府鐵了心,要當金磚的“絆腳石”

慶彬有理 2024-04-19 16:22:45

中印都是金磚國家的成員,只不過兩國關系這幾年走向如何,我們都心裏有數。

西方最近也開始暗示說,中印的競爭要是加劇,特別是在實控線問題的矛盾要是升級成沖突,很有可能對金磚國家的發展很不利。

【中印沖突升級,可能會影響到金磚】

不過站在我們的立場上來看,印度對中國的競爭心態明顯已經失衡,跟美國一樣,都陷入了零和思維的怪圈。

此外,無論是金磚還是上合這種多邊平台,還是說“一帶一路”這種地區合作倡議,印度的言行表現一直都很消極。

原因並不複雜,印度以大國自居,結果地區影響力和話語權都遜色中國一頭,這種現實確實很傷自尊。只不過印度綜合實力還有所欠缺,不足以支撐自己另起爐竈,跟中方競爭。那就只能找借口,對有中國參與的合作項目采取消極態度。

至于實控線爭端,缺乏自控力的印度也存在“舊病複發”的可能性, 讓自己成爲了地區安全格局的一大不穩定因素。

【外媒的標題十分聳人聽聞】

所以,不是中印之間的矛盾對金磚不利,更應該說,印度不健康的對華外交心態,讓印度自己成了金磚向前發展的“絆腳石”。

目前的局面是,中國和印度都是新興大國的代表,都在積極地參與全球治理。不過印度的進度明顯落後一頭。不要說在國際舞台了,哪怕就是在南亞,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夥伴,都對印度形成了一個“包圍圈”。

像是尼泊爾、孟加拉國、馬爾代夫等南亞國家,這段時間都相繼加深了與中國的合作關系。在西方眼裏,中國是在進行“環印度外交”。但這種“包圍圈”並非中國刻意爲之。實際上,中方一直對中印往來持開放態度,是印度自己思想上過不了那道坎而已。

這裏補充一句,印度自诩爲“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但很多年來,不僅國際影響力實打實地低中國一頭,安理會五常這個身份,印度也是求之多年而不得。

【莫迪趕往不丹,試圖拖延中不建交進程】

莫迪政府最近還在拿這件事情做文章,捏造了不少匪夷所思的曆史謊言。比如說印度完全有資格成爲常任理事國,但是把這個席位“讓給” 中國,還說本來美國是打算讓印度取代中國的位置。

不過印度這種說辭,用來糊弄自己人還行,放到國際視角,就有些贻笑大方了。

話語權的競爭,印度之所以處于下風,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印外交風格不同。我們外交宗旨是不幹涉別國內政,爭取與周邊國家維持良好的政經關系,走和平崛起道路,而相比起來,印度在一條彎路上走了牛角尖,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

長期以來,印度以地區大國自居,動不動對周邊國家指手畫腳,尤其警惕它們與中國深化合作。

前段時間孟加拉國要深化與中國的區域經濟合作,印度立刻威脅要中止自貿協議談判,然後不丹即將與中國建交的消息傳出以後,莫迪立刻就飛到了不丹,砸重金拉攏。

【印度對殖民曆史的態度很功利】

不過印度越是幹涉,反而會招致更多的反感,沒人希望看到霸權主義在亞太死灰複燃。也正是因爲如此,從馬爾代夫,到孟加拉國,再到尼泊爾,“印度退出”運動才會得到如此廣泛的呼應。

印度在外交領域的霸道作風,與他們自身的政治生態有關。對于過去的殖民曆史,印度的態度很功利,一方面要在政治上做切割,高喊去殖民化,但對于殖民者留下來的“遺産”,哪怕是一筆存在爭議的糊塗賬,印度就跟著裝糊塗,想不動聲色地接收。

克什米爾問題,到中印實控線問題,有部分原因,就是印度在曆史遺留問題上“裝糊塗”導致的。

而且印度本身的獨立進程有其地緣政治特色,直接後果就是,雖然實現了獨立,但殖民統治者留下的壞習慣,也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留。印度這種風格,也許能在西方世界找到共同語言,但在全球南方國家這裏,就比較討嫌了。

【“印度退出”運動在南亞一呼百應】

而金磚國家,恰恰是代表全球南方的一個重要平台,上合也是同理。印度國內也有說要莫迪政府“退群”的呼聲,不過對于莫迪來講,在沒有備用方案的情況下貿然退出金磚,並不是什麽明智之舉。

歸根結底,印度要想在國際舞台上發揮影響力,跟其他發展中國家打好關系,金磚依舊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平台。

至于中印實控線爭端,印度的想法還算清醒,知道沖突升級的話,自己的國家發展戰略也會嚴重打亂。要不然莫迪前段時間也不會公開表示,希望盡快解決實控線問題。

不過表態歸表態,印度在實控線問題上,需要放棄自己不切實際的想法,尤其要避免以此爲話題,去煽動內部的極端情緒。這才是問題的重點。

3 阅读:1755
评论列表

慶彬有理

簡介:拓展思維世界,給廣大讀者視覺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