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谖的職場人生,亘古不變的職場法則

等高線裏說故事 2024-05-17 16:46:11

再次閱讀《馮谖客孟嘗君》已是不惑之年,和年少時在學校閱讀此文,感受頗有不同。曆史依舊是那一段,但曆史與當下結合,能讓我們感悟更多。

馮谖,戰國時期齊國人,戰略思想家。年青時因家庭貧困不能生存,投奔孟嘗君,在輔佐孟嘗君做相國的幾十年裏,鞠躬盡瘁,一片丹心。

從史料記載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馮谖有思想,有智慧,善于分析、解決問題,善于把智慧運用于工作中。

曆史雖然距今已有二千多年,但曆史人物身上的光輝于今天而言,對我們依然有借鑒和指導意義。

馮谖有使命擔當,有責任感。馮谖替孟嘗君到薛地收取債務,在收債過程中,假傳孟嘗君命令,對無力償還債務的老百姓免去債務。雖然孟嘗君對馮谖的做法有些不滿,但是馮谖的義舉卻在薛地百姓心中埋下了感恩孟嘗君的種子,從而換得民心,收獲仁義。正是有了這份仁義,孟嘗君被人抵毀罷免相位,返回自己封地時,才有距離薛地百裏處,百姓扶老攜幼在路旁迎接孟嘗君的壯觀感人場面。

在今天看來,馮谖只不過是一個職場中人,他沒有出類拔萃的技能,也沒有皇親國戚的來頭,但他卻有對主子的赤膽忠心,有解決棘手問題的大智慧。爲主子買義收德,緣于他的主人翁意識。

在工作中,他沒有“事不關己,應付了事”的思想,安排給他的工作,不是被動去做,而是主動站在主子的角度,爲主子今後發展作長遠打算,“薛地買義”足以體現他超人的智慧和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

馮谖待人謙遜謹慎。孟嘗君被齊王罷免相位後,門下食客大多離他而去,孟嘗君恢複相位後,便派馮谖策馬前去迎接之前的其他門客,結果都未請到。孟嘗君感慨若再見到他們“必唾其面而大辱之”,馮谖立即下馬叩頭,勸說“富貴多士,貧賤寡友”這是規律,希望孟嘗君今後能“遇客如故”。

于今天而言,馮谖就是一位優秀的黨務工作者。在團隊工作中,他善于分析問題,善于協調上下級關系,不制造矛盾,化解矛盾,使團隊一團和氣。

馮谖式人物在如今的社會上也大量存在,他們不顯山露水,務實肯幹,在團隊中傳播正能量,任何時候都有主人翁意識,不損人利己,不損公肥私,不爭高下,在平凡工作崗位上默默付出。他們盡己之責,與企業同風雨共進退。

馮谖身上的優秀品質猶如一面鏡子,讓我們發現差距。有些員工在工作中常常得過且過,業務不思進取,思想不求上進。出現這樣的現象,除了管理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員工缺乏主人翁意識,缺乏立足本職幹實事的決心。還有一些員工在工作中貪圖名利,鑽營關系,不學無術,這種現象主要緣于個人思想的功利化,在工作中迷失方向,忘記肩上的任務使命。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人性的光輝照耀古今。馮谖的職場人生傳遞給我們的依然是亘古不變的職場法則——敬業愛崗,睿智務實、虛懷若谷。這些優秀品質于今天而言,依然是立足崗位的根本,依然是職場人的競爭利器。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