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訪華行程定了,專程訪問哈爾濱,中俄要談什麽,美國豎起耳朵

聽芹談國際 2024-05-16 07:06:41

普京訪華行程確定,專門抽出一天時間訪問哈爾濱,能否助力中國的東北振興?普京將中國選擇爲新任期第一個出訪的國家,又對中俄關系抱有多大的期望?中俄要談些什麽,美國豎起了耳朵聽!

普京剛完成政權換屆,就迫不及待訪華

5月1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宣布了一個令人感到激動的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將于5月16日至17日造訪北京,此次訪問將是普京時隔半年的再度訪華,也是他今年三月贏得大選連任後首度出訪。

從時間安排來看,普京可以說是十分忙碌,他在5月7日剛剛舉辦了新任期的就職典禮,而後又開始新一輪內閣改組,撤換了多名重要高層官員,可以說,普京幾乎是剛剛穩定住國內的局面,就迫不及待地前來中國訪問。

在短短兩天的訪問行程中,中俄之間也有很多問題需要談,據克裏姆林宮14日發布的消息,普京此行預計會同中方全面詳細討論雙方廣泛夥伴關系與戰略合作的所有議題,兩國會確定中俄深入務實合作的重點領域,並就最迫切的國際與區域問題交換意見。會談結束後,兩國也會發表聯合聲明並簽署多份雙邊文件。

除此之外,普京還計劃出席中俄建交75周年暨中國文化年開幕晚會,並前往哈爾濱出席第八屆俄中博覽會開幕式,開幕式結束之後,普京還將會見哈爾濱工業大學師生。

到這裏相信很多人都還存有疑問,爲什麽普京要在如此繁忙的行程之中抽出空來前往哈爾濱,從克裏姆林宮透露的模糊消息之中,我們又能否看出中俄究竟想談些什麽?

專門抽出一天訪問哈爾濱,普京在釋放什麽信號?

普京在繁忙的旅程中專程前往哈爾濱參加活動並會見院校師生,其實有著很深刻的含義,在俄烏沖突升級之後,俄羅斯采取了戰略東移的政策,將自身的經濟重心向亞洲方向轉移,同中國合作進行遠東大開發,是俄羅斯真正突破制裁困境,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

而哈爾濱,是距離俄羅斯遠東地區最近的中國首府城市,也是曾經的工業中心,未來的中俄遠東大開發,必然會以哈爾濱爲關鍵樞紐,中國的資金與施工設備會經由此處流向俄羅斯遠東,而礦産資源等産品,也會由此處發往中國各地,一旦遠東大開發正式開工,哈爾濱就會成爲中俄貿易的樞紐城市,普京前來此地訪問並參加俄中博覽會開幕式,是在爲將來的雙邊合作進行前瞻性部署。

至于會見哈工大師生,也並非隨意之舉,哈工大作爲國防七子之一,在國防工業層面上一直處于龍頭地位,而當前俄羅斯需要在國防技術層面上進行合作,哈工大這個具有天然地理優勢的東北明星,自然就成了首選,將來,隨著中俄遠東大開發的推進,兩國的雙邊國防合作也必然會漸入佳境。

至于此次的中俄雙邊會晤中,究竟要談什麽,克裏姆林宮所透露的內容確實太過籠統,因此,我們需要結合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上個月訪華爲普京訪問做鋪墊時所透露的一些內容。

西方已啓動雙重遏制,中俄需要聯手反制

拉夫羅夫曾經表示,當前,西方已經開始對中俄兩國進行雙重遏制,中俄要針對來自西方的雙重遏制進行雙重反制,同時,兩國還要構建新的歐亞安全體系。

將這些內容結合此次克裏姆林宮所透露的信息來看,中俄對西方遏制的共同反制,正契合了雙方夥伴關系與戰略合作議題,而構建新的歐亞安全體系則契合了迫切的國際區域問題。普京此番訪問,應該是來解決美國對中俄擴大制裁給兩國雙邊貿易帶來的問題,並進一步強化雙邊合作,爲新的歐亞安全體系添磚加瓦。

當前,中俄兩國的雙邊合作確實因爲西方的聯合遏制而受到了一定影響,兩國的雙邊貿易額度形成了一個明顯的折線,一月份到二月份是雙邊貿易額度激增,而三月份到四月份時,由于西方制裁,貿易額度有所減少。

其中的根本原因是,雖然中俄雙邊貿易可以采取本幣支付,但很多爲中俄貿易提供服務的中國銀行還有境外的美元業務,由于擔心美國二級制裁影響自身業務安全所以不敢爲中俄雙邊貿易提供轉賬服務。

因此普京在此次訪問之中,需要同中方討論如何建立起完全去美元化的支付體系,兩國有可能會再來成立完全不涉及美元業務的新銀行,專爲兩國雙邊貿易服務。

此外,歐亞安全體系的問題涉及了多個熱點區域局勢,包括現在正在進行的俄烏沖突與巴以沖突,都在歐亞大陸的範疇之內,中俄兩國需要共同尋找一種和平方案,團結起歐亞各國的力量,共同抵抗域外力量擾亂歐亞安全局勢的圖謀,構建起一個可以維持安全與穩定的新體系。

我們相信,在中俄的共同努力之下,霸權力量擾亂歐亞局勢,遏制中俄發展的企圖將會破滅,中俄兩國將會肩並肩背靠背走向新的未來。

中俄到底要談些什麽,美國豎起耳朵聽

對這場即將到來的普京訪華行程,關注的自然不止我們,一直將中俄視作眼中釘的美國,也豎起了耳朵,希望從此次中俄兩國透露的信息中找到一些破綻,甚至利用此次機會繼續炒作中俄結盟論,維持對中俄的雙重遏制。

有美媒就在5月14日刊登報道稱,普京再度訪華,意味著中俄軸心已經形成,文中引述分析人士的警告稱,普京訪華意味著,中俄兩國的戰略協作越來越緊密,甚至有可能延伸到伊朗和朝鮮,將二者都納入所謂的聯盟之中,如果局勢真的這樣發展,俄烏沖突將會成爲中俄與西方新冷戰的第一場代理人戰爭,乃至于世界大戰的前奏。

但美國媒體又強調,中方可能更加傾向于與俄羅斯形成“事實盟友”,而非正式的法律意義上的盟友,主要原因取決于三方面,一是不結盟是中國的基本立場,二是中蘇曾經也是盟友,但最終反目成仇,這個教訓讓中國心有余悸。三者是同盟意味著需要承擔相應的義務,中國就必須在俄烏沖突當中明確地站在俄羅斯這一邊,但這又會使中方與西方聯盟徹底爲敵,直接損害中國的國家利益。

1 阅读:420

聽芹談國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