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心心念念中俄蒙管道,俄羅斯向中國取經,中俄友好,印度吃醋

聽芹談國際 2024-05-19 09:59:15

中俄蒙管道有望簽約,普京真的可以松口氣了嗎?俄羅斯能源出口陷入危機,中國爲何不能全部接手?俄聯邦高層新官上任三把火,跟著普京來華取經?中俄發展友好關系,爲何印度吃醋了?

中俄蒙管道有望簽約,普京心中的大石頭落地

在不久之前,哈薩克斯坦駐俄羅斯大使館曾經透露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內容是俄羅斯正計劃建立一條經由哈薩克斯坦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的管道,雙方已經簽署了天然氣管道線路圖的協議,等待管道完工後,每年可以向中國輸送350億立方米天然氣。

當時就有很多人猜測,這是一個替代方案,用于替代經由蒙古向中國輸送天然氣的西伯利亞力量二號管道,因爲蒙古近兩年一直在推行所謂的第三鄰國策略,同西方走近,這給天然氣管道項目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所以俄羅斯方面才會規劃一條新的管道,讓原本經由蒙古的天然氣管道改道哈薩克斯坦。

但在16到1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的兩天時間裏,這個猜測被直接推翻,先是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在16日晚間接受俄羅斯電視台采訪時對外表示,中俄兩國預計在不久的將來簽署西伯利亞力量二號天然氣管道的修建合約,隨後,普京本人又在17日時于北京表示,他相信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和其他參與西伯利亞力量二號天然氣管道項目的公司會就管道路徑達成一致。

除此之外,普京還透露,除了天然氣管道,中俄兩國還考慮在同一走廊上建設一條輸油管線。

這恐怕是普京此次訪華行程中,最令人感到驚訝的消息之一,普京對這條管道如此心心念念,表明俄羅斯絕不會輕易放棄修建西伯利亞力量二號管道,而在此基礎上,俄羅斯又提出了修建哈薩克斯坦天然氣管道,這表明普京的戰略部署遠超外界預期,他所圖謀的不僅僅是一條新的天然氣管道,而是俄羅斯能源出口的全方位轉型。

自獨立以來,能源出口就是俄羅斯最主要的外彙來源,但俄烏沖突升級之後,曾經作爲俄羅斯主要能源市場的歐洲,開始全面停止進口俄羅斯能源,雖然俄羅斯方面快速采取措施,尋找新的能源市場,但還是面臨著不小的麻煩。

由于西方對海運行業的掌控,俄羅斯曾經出口能源的主要方式之一海上運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很多油輪與天然氣運輸船都滯留在海上,一些石油交易甚至需要直接在海上交接,這給俄羅斯帶來了運輸成本與交易難度上的雙重壓力。

其中,天然氣受到的影響要比石油更大,石油本身是穩定的液體,儲存、運輸都較爲便利,但天然氣不論是運輸還是儲存,成本都要更高,而且天然氣是一種較爲清潔的燃料,主要應用市場是歐洲這個燃料清潔化改革較爲領先的地區,在全球其他區域,很難尋找到足夠大的市場。

在這些條件影響下,俄羅斯天然氣行業在俄烏沖突期間迎來了一輪寒冬,根據今年年初俄羅斯天然氣股份公司2023年公布的信息,該公司2022年天然氣産量約爲4126億立方米,與2021年沖突之前相比下降了大約20%。

而到了2023年,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狀況更加不利,根據俄羅斯天然氣股份公司在今年五月份發布的報告,2023年,公司的淨虧損達到6291盧布,而2022年同期還能保持1.23萬億盧布的盈余,這是該公司20年來首度出現巨額虧損。

因此,扭轉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的狀況是今年,俄羅斯的一個重要政治議題,也是普京新任期的首要目標,只有確保能源出口外彙穩定,俄羅斯的這場長期消耗戰才能持續打下去。

而這就是普京即便知道蒙古國有政治風險,也對這條天然氣管道念念不忘的根本原因,他希望建立起多條管道聯通的中俄新天然氣出口架構,將中國作爲將來俄羅斯的主要天然氣出口市場或者出口中轉站。這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戰略目標,一旦成功,俄羅斯將會在真正意義上獲得新生,無懼西方的任何制裁。

中俄擴大天然氣合作,但中國不會全盤接受

如果我們看普京對天然氣出口的戰略規劃,就會發現,當前中俄之間已經建成或已經披露的三條管道項目都很有說法,無不選在了重要地區。

首先是當前正在運行的中俄西伯利亞力量一號天然氣管道,由東北進入中國,該地區作爲中國早期的工業中心與石油開采中心,擁有成熟的工業體系與加工運輸能力,能源進入東北之後,可以就地加工生産,也可以運往南方。

而第二條西伯利亞力量二號天然氣管道,由蒙古進入內蒙古,外界尚未知曉這條管道的具體路線,但從地理上來看,由蒙古國入境的管道,靠西側可以直接並入西氣東輸,利用現有的運輸體系,靠東側可以自呼和浩特方向進入中國的工業大省河北,直接進入華中的能源重需求地帶。

第三條經由哈薩克斯坦進入新疆的管道,則可以直接利用新疆原有的基礎設施,並入西氣東輸,運往東部沿海的經濟發達地區。

三條管道的運力分別是每年300億立方米,500億立方米以及350億立方米,三條管道的總運力達到1150億立方米,這個數字接近2022年時,中國從土庫曼斯坦,澳大利亞,俄羅斯,卡塔爾,馬來西亞五個國家的進口總和,而當年中國總進口天然氣量約爲1503億立方米。

即便考慮到將來管道全部建成投用的時期,中國天然氣需求必然會增長,這個運輸能力對于中國來說也還是太多了,本著雞蛋不可能放在一個籃子的原則,中國即便與俄羅斯再怎麽升級合作,也不可能讓俄羅斯包攬自己的大半能源進口份額。

所以,在充分利用中俄合作優勢,滿足中國自身發展能源需求的同時,將來俄羅斯很可能還會謀求將中國作爲能源出口的中轉站,充分發揮管道運力。

但這些只不過是推測而已,未來,這些管道是否會滿功率運行,究竟會向中國輸入多少天然氣,都還是未知數,但是我們已經可以預見到,隨著俄羅斯經濟戰略的全面東移,中國東北,西北地區,將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在中俄兩國共贏合作之下,雙方必然會進入一條經濟的快車道,因此,對兩國來說,普京想要推動中俄盟管道項目,並不是一件壞事。

但是,西伯利亞力量二號道項目仍舊面臨著蒙古國方面的態度問題,想要順利推動這一項目前進,俄羅斯方面還需要繼續和蒙古國溝通,盡力確保這條管道的安全運輸,否則,將來必然會給中俄兩國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政府新班底著急來華,俄羅斯向中國取經?

除了談合作之外,普京這趟訪問行程還頗有向中國取經的意味,這點從他的訪華代表團中就可以看出。

此次隨普京訪華的代表團可謂史無前例,他幾乎把新內閣的所有成員都給帶上了,名單中包含負責經濟社會,能源,資源開發和文旅的五名副總理,以及新任命的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外交部長拉夫羅夫,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紹伊古以及數十名州長。

這意味著,除了總理米舒斯京在俄羅斯國內留守主持日常工作之外,其他高層基本上都隨著普京來了中國,而且這些人之中,很多接手職位的時間並不長,甚至可以說是,剛剛得到任命,還沒有完全接手國內的工作。

要知道,普京在5月7日時才剛剛舉辦了新任期的就職典禮,隨後進行的內閣重組持續了大約一周時間,5月14日時,新內閣重組才徹底完成並對外公布名單,15日,這些人就被普京拉上了飛機飛往中國,並在16日淩晨抵達北京,這個緊湊的行程,看起來其實並不合理,對于一個政府來說,起碼要讓新任官員接手並穩定住國內的局勢再對外出訪。

但這正顯示出了普京向中國取經的急切,以及他對中國方面的信任。他將對華合作放在了極高的高度,希望新政府成員先完成同中方的交接,再回國穩定國內工作。

在訪華期間,這些隨普京來訪的官員,也同中方的對應官員在投資能源,經貿,遠東開發,人文國際等領域的合作狀況,進行了討論,並向兩國領導人彙報,隨後,雙方的合作成果被寫入中俄聯合聲明,在聲明的第三部分以巨大篇幅,且事無巨細地描述了中俄合作的未來事宜,可謂是中俄雙邊關系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而在這些,堪稱急切的合作背後,是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的頻繁吃虧,由于俄羅斯本身工業體系的偏科,在沖突升級並遭到西方制裁之後,俄羅斯很多行業都舉步維艱,航空公司無法獲得西方客機的零部件,汽修行業也無法得到西方汽車的零件,這給俄羅斯國內的居民生活帶來了很多困難。

而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俄羅斯解決了這些困難,當前,中國是全球最大制造業國家,能夠生産絕大多數曾經西方向俄羅斯出口的制造業産品,俄羅斯能通過進口中國商品滿足國內的消費需求,避免了因爲西方制裁而出現經濟崩潰。

這引發了俄羅斯國內的一些深思,當年還在蘇聯時代時,蘇聯是工業方面的老大哥,而中國在産業方面遠遠落後。但中國卻能從窮二白開始,逐步發展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制造業國家,建立起自給自足的完整産業鏈,並在全球産供鏈中占據重要地位。

這正是當前俄羅斯最需要的經驗,普京想讓國內的官員們了解中國爲何能夠保持這種發展活力,借此應用于俄羅斯的經濟改革,保障俄羅斯在俄烏沖突中處于優勢地位。

不過,像俄羅斯這樣的堡壘型經濟國家,想要改變以往,依賴能源出口的模式發展起自己的産業並不是簡單的事,想要通過一次取經就掌握發展的奧秘簡直難于登天,俄羅斯想要擺脫困境,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還是需要自身長期努力,畢竟在中國,發展的早期並沒有老師教導。

中俄關系友好,印度吃醋了

中俄雙邊關系的一系列升級,除了引發來自西方的警惕之外,還讓一個國家吃上了醋。

這就是一直自诩俄羅斯,堅定合作夥伴的印度,在俄烏沖突升級之後印度一直同俄羅斯保持友好關系,在俄羅斯進口了大量的能源,並推動了中亞地區的利益合作,除此之外,印度還長期從俄羅斯進口大量武器,和俄羅斯之間的合作關系可謂是親密無間。

但是在俄羅斯總統普京新任期就職之後,卻沒有選擇印度這個老合作夥伴,而是直接前往中國訪問,並向全世界展示中俄之間的輝煌合作成果,這讓印度有些不滿,表示俄羅斯口頭上說著俄印的友誼經曆時間考驗,但卻從來沒有在不考慮中國的情況下,支持印度。

南亞通訊研究在5月17日時就轉載了印度媒體所刊登的文章,其中認爲,由于印度加入了美國主導的四方會談以及印太地區概念,俄羅斯當前對印度仍舊保持著戒心,甚至從未將印度視作其頂級戰略夥伴,但實際上,印度對美國和西方並非盟友考量,而是保持了一定的距離,俄羅斯應該理解印度對印度保持信任。

這種充滿酸氣的分析很明顯是印度方面想岔了,俄羅斯自始至終就沒有停止過與印度的合作,普京相較于印度,更重視中國並不是看不起印度,也不是因爲印度同西方更加親密,而是因爲印度自身當前的實力還沒有達到能讓俄羅斯,如此重視的程度。

印度的制造業,當前還處于較爲初級的階段,整體經濟體量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也沒有達到中國的級別,雖然印度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但在當下,俄羅斯更需要解決的是短期的現實問題,只有熬過這場沖突,俄羅斯才能夠有將來可言。

因此,相較于印度,普京在政治上必然會更加重視中國,將中國作爲上任後的首訪,也是唯一的選擇,印度與其吃醋,還不如好好反省自身,想想如何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讓合作夥伴更加重視。

0 阅读:0

聽芹談國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