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俄自重,恐嚇歐洲,爲什麽說俄羅斯只是美國統治西方的工具?

西府趙王爺 2024-04-09 20:10:48

都知道美國是如今西方的扛把子,什麽英法德國意大利,全都是他家的小弟。但凡是美國讓他們往東,他們就絕不敢往西。

或許在許多人看來,美國能夠領導西方是實力使然。畢竟美國作爲當今全球無可爭議的頭號強國,實力無疑是冠絕西方的。他們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表現,都能穩穩的甩開其他西方國家一大截。甚至可以不誇張的講,就算是僅憑美國一己之力,也能輕松單挑整個西方世界。

我們要知道,在如今這個時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仍舊適用。讓擁有著西方最強實力的美國來領導西方,那顯然是再合理不過。但是在我看來,這僅僅只能作爲一部分的原因,並不是絕對的保障。

想想在一百多年前的巴黎和會上,美國的威爾遜總統開始是何等的意氣風發?當時他自恃美國當時全球第一大工業國的雄厚實力,面對著在一戰中被打得稀爛的歐洲,躊躇滿志的想要美國取代英法成爲西方新的代言人。然而後面誰能想到,英法仍舊是將話語權牢牢掌握,美國連插話的機會都沒有,最後只能是無功而返。

巴黎和會上的失利,讓美國的孤立主義重新占據上風。他們不再願意吃力不討好的去插手歐洲的事務,更無心去擔當西方的領導者,只想安心待在北美大陸上悶聲發大財。所以後面的二戰爆發後,美國前期其實一直都是在玩兒中立,滿世界的賣物資送武器,這才狠狠的賺了一筆。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不難發現,如果美國只是有實力,其實並不足以保證他們西方領導者的地位。因爲在那些西方國家的眼中,美國這種殖民地出身的後起之秀更像是爆發戶。相比于英法這些老牌列強,多少還是欠缺了一些底蘊和威望,不足以讓他們心甘情願的任其擺布。

然而同樣的場景放到二戰,卻又是另外一個結果。想想在二戰結束之後,同樣是面對遍體鱗傷的歐洲,美國就十分輕松的坐上了杠把子的寶座,讓英法這些老牌列強乖乖的退居二線給自己當跟班做小弟。

爲什麽同樣是摘桃子,一戰的時候美國過來慘遭拒之門外,二戰的時候美國過來就暢通無阻了?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爲相比于一戰那時候,二戰後的歐洲多了一個叫蘇聯的龐然大物。

原本這個以戰鬥民族爲主體的東方大國,在民族文化等領域和西方就存在著諸多的矛盾,雙方在曆史上沒少互掐。無論是拿破侖在莫斯科的折戟,還是英法聯軍在黑海狂揍沙俄,那都是最爲顯著的證明。

後來因爲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蘇聯在意識形態上和西方又存在著天然的對立,兩邊更是到了一種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基于這樣的矛盾,歐洲的西方各國都在害怕,害怕蘇聯會一路朝著西邊擴張,將他們全部給革了命。

要知道這個在一戰後才出道的國家,在經曆了二戰的洗禮之後,已經成長爲當時世界上最能打的國家。蘇聯軍隊那一望無際的鋼鐵洪流,連美國看到了都得發怵,更遑論虛弱不堪的歐洲各國了。

所以那時候的歐洲各國急需一個大腿抱一抱,幫助他們抵擋蘇聯的威脅。而縱觀當時的西方各國,唯有同樣在二戰中越打越強的美利堅能擔此重任。

于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一切都變得順理成章。從1946年的杜魯門主義,到1947年的馬歇爾計劃,再到1948年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短短三年時間,美國幾乎是毫無阻礙的完成了對西歐各國包括政治、經濟以及軍事的全方位滲透乃至掌控。並在此後長達40年的時間裏面,裹挾著整個西歐去和蘇聯搞冷戰。

所以結論其實就很明顯了,美國之所以能夠在二戰後後來居上,取代英法成爲西方新的扛把子。除了自己的實力足夠強外,更因爲當時西方還存在著蘇聯這麽一個“公敵”。

或許當時的西方列強仍舊瞧不上美國這個投機取巧的暴發戶,打心底裏不願意接受美國的領導。但是面對蘇聯那強大武力的威脅,他們還是不得不依附在美國的麾下,以期得到保全。

所以換個角度講,美國當年能夠制霸西方,還得要感謝蘇聯。而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道理放到當下,其實也同樣的適用,只是蘇聯被換成了俄羅斯而已。

事實上如果從現實的利益角度出發,歐洲或者說整個西方世界,當下其實都不是太願意讓美國騎在頭上。因爲那樣太吃虧了,動不動就要被美國給割韭菜,甚至于拉出去當炮灰。

比如美國陰晴不定的加息政策和關稅壁壘,經常就要搞得西方各國苦不堪言,隨便一次都要虧上一大筆。而由美國裹挾發起的各種禁運甚至貿易戰爭,則是極大的影響了西方各國的經濟布局。

當然如果從曆史上的情感認同來看,他們更是不願給美國當小弟了。尤其是英法這些曾經常年主宰世界,當慣了大哥的歐洲列強們,估計怎麽也不想讓美國隨隨便便來插手自家的事情,更不願被美國牽著鼻子到處溜。

但是他們沒有辦法,必須要依附美國才行。因爲俄羅斯這顆定時炸彈還躺在那裏,說不定哪天就炸了。如果沒有美國的保護,他們沒有一點信心。都說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既然有求于人,那自然也就要付出代價才行。

所以和前面的蘇聯一樣,俄羅斯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給到了美國不小的幫助。換句話講,美國在當下能夠領導西方,離不開俄羅斯的幫忙。

說具體一點,美國就是在故意放著俄羅斯不收拾,用以來牽扯西方,從而使自己在西方的地位變得重要,甚至還可以借機來爲自己索取利益。

關于這一點,這一次的俄烏沖突表現得尤爲明顯。面對原本是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的兄弟阋牆,美國一開始就在背後瘋狂拱火,直接將其上升成了俄羅斯對西方世界侵犯,以此來使西方尤其是歐洲緊張起來,不得不緊抱美國的大腿來對抗俄羅斯。

有趣的是,就在西方同仇敵忾准備好好收拾俄羅斯的時候,美國卻又一直經常在一旁磨洋工,不願出全力。以至于西方明明有著碾壓俄羅斯的實力,卻一直無法在俄烏沖突中占據優勢,雙方只能是一直在那裏耗著。

俄烏沖突這兩年多打下來,俄羅斯也好,烏克蘭也罷,還有歐洲支持烏克蘭的那一堆國家,個個損失都很大。唯獨美國成爲了大贏家,不僅繼續將西方踩在腳下,還靠著賣武器裝備大發橫財。

其實說白了,美國的這種操作,就和咱們古代那些封疆大吏所常見的“養寇自重”是差不多的手段。在美國人的算計裏面,俄羅斯一直都是在扮演“寇”的角色,是美國用來把持歐洲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一件工具。

想當年蘇聯解體,西方面對的臥榻威脅其實就已經解除了,像北約這些組織也就沒有了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因爲單憑一個被截了肢的俄羅斯,是不足以對西方造成多大威脅的,即便那時候俄羅斯還有著龐大的核武庫。

更何況當年的俄羅斯遠沒有當下這般的強硬,他們其實是很想和西方親近,甚至于全面倒向美國,以期收獲幫助來收拾蘇聯解體後的那一堆爛攤子。想想葉利欽當年訪問美國,面對克林頓的嘲笑只能是尴尬的賠笑,絲毫沒有了之前對著戈爾巴喬夫拍桌子的霸氣。

然而比較可惜的是,出于對“敵人”的需求,美國最終沒有接納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他們急切的需要一個接班對象,來扮演蘇聯曾經的角色,並以此來保證自己在西方的領導地位。不然的話,一個沒有了外部威脅的西方,估計就要聯合起來造美國的反了。

在理清了這樣一個邏輯之後,我們回頭再看俄羅斯和美國,他們其實有時候更像是一種互相合作的盟友關系,而不能算是絕對的死對頭。一邊對于美國而言,他們需要有俄羅斯這樣一個“威脅”的工具存在,來保證自己對歐洲乃至西方世界的控制。而俄羅斯也需要美國的暗中放水,以保證自己不至于在西方發圍攻重壓下崩潰。

當然這種關系或許並不是俄羅斯所希望,但他們也只能被動的去接受。因爲俄羅斯不是蘇聯,他們缺乏和西方世界對抗的絕對實力。想想強如蘇聯最終也不過是落得個解體消失的下場,那麽俄羅斯又能扛得住多久?

當然這裏肯定有人會問,既然美國需要俄羅斯這麽一個“敵人”來幫助自己養寇自重,那麽俄羅斯是不是就穩了?反正不管怎麽打,美國總不會讓其倒下。

對于這個問題,我覺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爲俄羅斯這個“敵人”的角色,並不具備唯一性,他們是可以被取代的。尤其是在當下,俄羅斯的實力不斷衰落,已經有些難以勝任角色。而在那遙遠的東方,一個更加強大,更具朝氣的大國正在崛起,那麽俄羅斯很可能就會因爲失去存在的意義而被美國放棄。

0 阅读:146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