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當局可以死心了,如果台海爆發沖突,不超過5個國家敢幫助美國

深度灼見 2024-05-19 23:23:30

在南海地區局勢緊張的背景下,台海也掀起了作妖風浪。目前,台當局正積極尋求將所謂的“美駐台北經文處”的武官數量從之前的4人增加到10人,密切同美軍印太總部協調和情報共享。此外,台海軍在4月還與美海軍在太平洋地區舉行聯合軍演。

對于這一系列的分裂行爲,中國國防部明確表示,解放軍將堅決果斷回擊“台獨”勢力和外部縱容支持,妄圖“倚美謀獨”“以武拒統”,必遭失敗。

台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絕不容觸碰的紅線,不論是台當局還是美國都非常清楚一點:中方應對就該問題的反擊上,從來都是說到做到。這也是美國爲什麽會在頻繁挑釁之際,卻總會給自己預留底線,因爲他們無法承受和中國徹底交惡甚至交戰的代價。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美國在經濟、科技、外交等方面對華展開全面圍堵,但霸權不得人心,美國在一次次交鋒中都輸給了中國,讓白宮反華政客們越發狂躁,甚至做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失智招數。

拜登無視美國面臨的債務風險、供應鏈危機,堅持對華加征關稅,這這種枉顧美國企業和民衆死活的舉動,都說明美國能夠打的底牌越來越少,甚至已經無牌可打了。所以拜登政府開始铤而走險,在中國的底線邊緣瘋狂試探,除了試圖在南海地區的“代理人戰爭”之外,在台海問題上也不斷搞事情。

其實就目前的中美關系而言,雙方已經在幾乎所有領域“炮火連天”了,但不是俄烏沖突那種看不見硝煙的沖突,而是制裁、反制裁的博弈階段。

事實上,就算美國現在挑起台海沖突,也沒有打贏這場沖突的勝算,這不是什麽概率性問題,而是在單打獨鬥的情況下,美國自己都承認在亞太地區作戰難以戰勝中國的事實。

這也是爲什麽美國會在亞太地區構建了類似“印太戰略”、“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奧庫斯聯盟”等等,甚至還打算拉攏全體北約成員國進入亞太地區,這意味著美國已經對中國心生畏懼,更加依賴同盟關系來對付中國,而不是過去那種霸道的軍事碾壓。

然而讓美國臉色難看的是,雖然西方陣營盟友數量龐大,但真願意替美國賣命的卻沒幾個。

觀察者網報道,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周波日前表示,美國在全球雖然有超過60個盟友和夥伴,但在最壞情況發生(中美就台海對抗)時,支持美國的盟友怕是一只手都能數得過來。

更讓人意外的是,韓國、日本、菲律賓、澳大利亞這些亞太盟友都被排除在外。

韓國對擁核的朝鮮深感擔憂,但因爲中韓友好互助條約的存在,不能對北京表現出任何敵意,否則解放軍有潛在的軍事援朝義務;

日本雖然有義務向沖突中的美國軍隊提供後勤支持,也會讓美國使用基地,但根據日本民調顯示,只有11%的日本受訪者認爲日本自衛隊應該協助美國戰鬥;

澳大利亞雖然是美國傳統盟友,以及奧庫斯協議的存在,也可能讓美國使用該國的軍事基地。但堪培拉已經明確表示,沒有向美國承諾一定參與台海沖突,換取美國核動力潛艇;

菲律賓就更不用說,雖然在近兩年在南海極端挑釁,也向美軍開放4座軍事基地,但在自身軍事力量方面卻和解放軍不再一個層面上,沒有加入戰鬥的資格。

而北約各國基本都在歐洲,他們還需要應對俄羅斯這個強敵,且內部勾心鬥角嚴重,再加上歐洲對中國的貿易依賴,斷然不會輕易下場針對中國,俄烏沖突的教訓已經夠深刻的了。

所以說,美國看起來盟友衆多、陣營龐大,但真要算起來最後還是一個孤家寡人。

中方早已有言在先,如果中美爆發沖突,不論那個國家爲美國提供基地基地對華發起進攻,那麽就會被視爲交戰國被中國全力打擊。在亞太範圍內,有哪個國家能夠硬扛“東風快遞”給美國擋子彈?根本沒有。

所以說,美國黔驢技窮想要在台海地區搞小動作,但也要清楚這樣做的代價根本就不是美國能夠承受的。

3 阅读:1581
评论列表
  • 2024-05-20 08:42

    嘗中了一彈炸掉

  • 2024-05-20 13:29

    美國佬必敗,

深度灼見

簡介: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