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楊成武探班《三國》劇組,拉著陸樹銘的手不放:還是你更威風

漫步史書 2024-05-05 10:28:54

1994年,一部《三國演義》的電視劇橫空出世,由于過去拍攝影視劇以清代居多,此次三國上映後,頓時引發萬人空巷。

很多人都知道,電視劇《三國演義》是1994年上映,卻不知道這部電視劇是從1991年開始就籌拍,中間幾經辛勞,光是爲了人物服化道具,就要經過細致考量,甚至于連美髯公關羽嘴唇上粘幾根胡須,都要經過導演組再三考究定奪。

另外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取景地。

從投拍當年,攝制組就對三國取景地進行過一番細致的考察,後來選定了位于河北涞水的野三坡風景區,當然最初這個地方也不是一下子就定下來,而是攝制組派工作人員花了兩天時間考察才定下來的。

至1991年12月底,河北涞水縣旅遊局才收到了攝制組發來的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三國演義》攝制組發來的文字信函。

爲了能拍好三國,河北省政府還專門給涞水縣發去了一封通知《關于協助拍攝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通知》,要求涞水縣全力配合好攝制組的拍攝。

不過,就連攝制組也沒有想到,就在野三坡風景區拍攝時,還有一個大人物突然造訪。

1992年6月28日,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的開國上將楊成武攜夫人趙志珍一起來到野三坡風景區,本來他們此行的目的是去看看當年抗日根據地。

話又說回來,當年楊成武率部在野三坡抗戰,其實也是偶然間誤闖入這片世外桃源。

聶榮臻元帥在他的回憶錄中,曾提到過野三坡:

“野三坡那一溜幾十個村子,一直過著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長期打著反清複明的旗號,清朝的統治始終也沒有進入這一地區……我們進去以後,經過細致入微的發動群衆工作,老百姓對我們很好,野三坡也成爲了我們可靠的根據地。”

也因爲野三坡這個地方過于封閉,數百年來幾乎不與外界聯系,所以當地直至建國後,識字的人也不多。

1937年11月,根據八路軍總部的命令,聶榮臻率領八路軍115師獨立團以及部分武裝共計3000余人,圍繞五台山爲中心開辟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938年初,時任晉察冀軍區一支隊政委的鄧華派出工作人員赴平西地區(是指北平以西、北嶽恒山東北的宛平、百花山、涿縣、涞水以西以北一帶約12個縣的地區)考察,結果有去無回,最初還以爲是被敵人抓住殺害,後來才搞清楚,是被野三坡地區的山民抓住殺害了。

經過調查以後才發現,位于平西地區腹地野山坡地區是個與世隔絕的地方,盡管當時全中國都處在抗日時期,但野三坡這個地方卻仿若世外桃源一般。

事實上,從明末清初,野山坡地區便處于這種與世隔絕的情況下,不僅如此,當地山民還很排斥外來戶,使得這個地方成爲誰也不敢來的絕地。

據說抗戰爆發以後,一支規模差不多約一個營的隊伍進入野山坡,竟然被當地山民繳械活埋。

當時,鄧華奉令率領一支隊負責在平西開辟根據地,野三坡就是平西地區的腹心地帶,必須要打通這個地方,聶榮臻還特意派人去調查,卻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情況。

野三坡地區的山民雖然處在一個閉塞的環境中,但也不是絕對不與外界接觸,事實上,當時野三坡地區已經被幾個外來“傳教士”控制。

這些“傳教士”名義上是打著宗教傳播的旗號到野三坡,實際上是看中了當地的資源,爲了能獨霸這片地方,他們才用宗教思想控制這片區域,並且還授意當地山民,故意封鎖這片區域,對外來者均實行殘忍殺害的策略。另外,這些傳教士還收編了不少土匪武裝,用于經營他們的“獨立王國”。

聶榮臻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決定派出部隊徹底解決野三坡地區的問題。

楊成武當時任一分區司令員,接到命令後立即調動軍分區特務營以及二團一營展開行動。

要說起來,野山坡地區的土匪武裝,至多也不過兩百來人,楊成武卻出動了兩個營的正規軍,在不少人看來,實在是有些大驚小怪,但楊成武對此卻有兩方面的解釋。

一方面,野山坡地區山高林密、地勢險要,軍事上易守難攻;另外一方面,楊成武擔心當地有無辜的民衆卷入其中。

爲了完成清剿野山坡地區土匪的重任,楊成武做了充足的准備,並經小路進入野山坡腹地的紫石口,可出乎意料的是,一路上部隊並沒有遇到一個土匪,甚至抵達紫石口後,當地的百姓也不見一個,教堂大門虛掩,石板街上空無一人。

楊成武思考再三,認爲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們這一行動事先遭到了泄密,土匪得知情況後,提前撤離的這一地區。

也確實是如楊成武所預料,當地山民爲了防止外來勢力入侵,都在山坡上設置了24小時的崗哨,一旦發現外敵入侵,他們就會放倒消息樹,幾分鍾的時間,就能把消息傳回野山坡地區的中心腹地。

在八路軍抵達之前,這幫“傳教士”就召集起了全村布置撤離,並且還故意散布謠言:

“外人即將到來,他們一到就會屠殺大家,因此你們必須誓死抵抗,每殺一個敵人獎勵100塊大洋,殺5個獎勵一個洋妞,還有五十畝地。”

盡管敵人是以有心算無心,但楊成武卻怡然不懼,對身經百戰的他來說,打一股土匪完全不成問題。

楊成武隨即做了兩手准備:

一、在“傳教士”帶著土匪逃進深山後,立即派出幾名幹部帶著部隊入住村子,對山民進行思想工作;

二、將部隊主力撤離野山坡腹地,轉移至深山中,盡全力與土匪周旋。

經過一段時間後,野山坡地區的山民逐漸轉變了對八路軍的態度,並自覺自願的幫助八路軍做工作,不少山民還自願進入深山帶路,幫助八路軍剿滅土匪。

幾乎就是在很短時間裏,楊成武便平定了當地的匪患,之後隨著我軍幹部陸續深入野山坡做工作,使得當地很快就成爲我平西抗日根據地的中心所在。

至1938年5月,八路軍120師宋時輪支隊進入平西與鄧華支隊彙合,共同開辟和擴大了平西抗日根據地,並使之與晉察冀根據地連成一片。

1939年2月7日,八路軍冀熱察縱隊在平西地區的野三坡正式成立,標志著當地的抗日形勢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

不僅如此,在當年,平西抗日根據地還是進入延安的重要交通樞紐,促進了無數熱血的抗日青年彙聚延安。

1992年6月28日,楊成武攜夫人重遊舊地,收到了涞水縣熱烈的歡迎。

事實上,早在1986年,涞水縣便有意開發野山坡風景區,至1992年時,已經頗有建樹,楊成武將軍到野山坡風景區時,正值盛夏時節,正是風景秀麗之時。

楊成武所住的野山坡度假村,是根據苗族的習俗修建成的,當年楊成武在長征途中,曾途徑貴州苗寨,他在野山坡度假村看到熟悉的精致,也不由得動容,他對接待的苗族青年說:

“1934年長征時,我們紅軍隊伍曾在苗族聚集區戰鬥過,今天在野三坡見到苗族同胞倍感親切!”

話又說回來,楊成武將軍當年來平西野三坡,也不過就是爲了抗日日寇,當時他也無心去看周圍秀麗的風景,但時隔多年舊地重遊,卻又有不一樣的感受,特別是看到老區人民通過發展旅遊已經逐漸改變貧窮落後的局面,心裏有頗多感觸。

楊成武激動地拉著時任涞水縣旅遊局局長王寶義說:

“我沒有想到平西還有這樣的奇絕景觀,更沒有想到老區人民通過發展旅遊,富裕的這麽快,當年打日本,我們是功臣;現在帶領鄉親共同致富,你們是大功臣啊!”

最有意思的是,楊成武將軍當年重遊野三坡風景區,竟然還意外撞上了正在那裏的《三國演義》攝制組。

當年籌拍三國,攝制組選定了野三坡風景區,河北省政府、涞水縣政府都對此表示了大力支持,當時任涞水縣旅遊局局長的王寶義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于是主動向上級提出,承攬部分劇組制景的資金,將臨時性的布景轉化爲永久固定的建築。

本來野三坡風景區與三國這段曆史相隔深遠,但經過了這麽一段經曆,使“三國遺迹”永遠留在野三坡,成了風景區一個著名品牌。

在百裏峽風景區,楊成武與遊客興致勃勃的觀看了攝制組拍攝,並且還接見了演員,並與飾演"劉備"的孫彥軍,飾演"關羽"的陸樹銘,以及飾演"張飛"的李靖飛握手。

當時,《三國》劇組正在拍攝“曹操敗走華容道”一節,楊成武聽說後,還特意同扮演關羽的陸樹銘握手,這一幕也被鏡頭捕捉下來。

楊成武還饒有興趣的說:

“你們是古代的將軍,我是現代的將軍,比較起來還是你們威風……”

有趣的是,當年長征路上,楊成武率領的紅四團就是作爲全軍的開路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這也使得楊成武在全軍中享有“軍中趙子龍”的美譽,就連毛主席也稱他是白袍小將。

1967年,毛主席決定成立軍委辦事組,點名時任軍委副秘書長兼代總參謀長的楊成武任組長,還在南巡時要求楊成武隨行,並意味深長的表示:

“非子龍不可行也。”

這一奇特的緣分也不能不讓人贊歎。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