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傳]“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

外灘小貓咪 2024-04-29 17:58:57

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一位極富傳奇色彩、雄才大略的劃時代人物。他是曆史上第一位中國皇帝,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也是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第一人。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譽之者稱其爲首創統一局面的“千古一帝”,毀之者則稱其爲專制獨裁的“一代暴君”,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位神秘統治者的面紗,探討他是如何一統六國,開創中國曆史上的新紀元。

早年生活

在秦昭襄王的時代,遠交近攻的戰略讓秦國與趙國締結了和平協議,而質子交換則成爲兩國友好的象征。嬴政的父親異人,作爲秦國質子被送往趙國。

然而,正是在趙國,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呂不韋。呂不韋看中了異人的潛力,決心助其一臂之力。他巧妙遊說華陽夫人,讓異人得到安國君的青睐,最終成功登上太子之位。

在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異人的返秦之路並非一帆風順。趙國不放人,呂不韋便以秦國未來的利益爲籌碼,遊說趙孝成王。他深知秦孝文王年事已高,趙國的質子異人便是未來秦王的關鍵。一旦異人登上秦國王位,趙國的利益將大打折扣。在呂不韋的巧妙謀劃下,趙王最終同意了異人返秦。異人回到秦國後,呂不韋更是巧妙地讓他穿著楚服拜見王後,王後大悅,異人因此改名爲“楚”,即後來的秦莊襄王。莊襄王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得到了秦孝文王的賞識,最終在華陽王後的勸說下被立爲太子。秦孝文王在位短暫,莊襄王即位後,任命呂不韋爲丞相,並繼續執行“遠交近攻”的國策,穩固秦國的霸權。

然而,曆史的進程總是充滿了變數。莊襄王在位僅三年便駕崩,年僅13歲的嬴政繼承了秦王之位。嬴政即位當年,晉陽發生的叛亂雖被迅速平定,卻暴露出秦國政權的不穩定。爲了穩定政權,嬴政尊稱相國呂不韋爲仲父,將國政大權交予他手中。呂不韋以養士聞名,門下食客衆多,更編撰了《呂氏春秋》,展現了他的文化影響力。然而,當時的秦國國政並非完全掌握在呂不韋手中,而是被三大外戚勢力所分割。

這些外戚勢力各有代表,其中華陽夫人代表的楚系外戚、夏姬代表的韓系外戚以及趙姬代表的趙系外戚,都在試圖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這些外戚勢力的傾軋,不僅影響了秦國的政治走向,也深刻影響了嬴政的統治格局。

成蟜叛變

成蟜是秦王政的親弟弟,曾被封爲長安君,卻在關鍵時刻選擇叛秦降趙。成蟜作爲秦莊襄王之子、嬴政之弟,身世顯赫。然而,公元前239年,他卻在攻打趙國的途中突然叛變,選擇投降趙國。

關于成蟜叛變的原因,曆史學家們各執己見。有觀點認爲,他的靠山、韓系外戚的夏姬去世後,成蟜失去了重要支持,嫪毐趁機清洗韓系外戚勢力,迫使成蟜叛亂。還有觀點懷疑成蟜在叔父們支持下,認爲兄長秦王政非親生而投靠趙國,意圖奪位。然而,也有學者提出,成蟜可能並未叛秦,而是在出征時突然染病,不得不班師,途中在屯留去世。

嫪毐之亂

在秦莊襄王逝世後,呂不韋與太後趙姬的關系一直秘密而複雜。隨著嬴政逐漸長大,呂不韋害怕事情敗露,于是暗中尋找了嫪毐作爲替身。太後對嫪毐産生了濃厚興趣,將其帶入宮中,並秘密保護他免受腐刑之苦。這段秘密情事最終導致了太後的懷孕,爲了掩人耳目,他們捏造蔔辭,雙雙移居秦國舊都雍,並在那裏生下了兩個孩子。

嫪毐因太後的寵愛而飛黃騰達,被封爲長信侯。然而,隨著嬴政成年並舉行冠禮,一場針對嫪毐的告發引發了軒然大波。嫪毐在得知自己的秘密即將被揭穿後,決定孤注一擲,發動政變。然而,他的軍隊不堪一擊,最終他被生擒並處以車裂之刑,其家族也被夷滅三族。太後趙姬則被囚禁在雍都。

呂不韋失勢

嫪毐叛亂最終牽連到相國呂不韋,嬴政打算誅殺呂不韋,但呂不韋畢竟令嬴政父親得以登上秦王之位,有擁立之功,而且有衆多呂不韋門客求情,于是打消了判處呂不韋死刑的念頭。

秦王政十年十月,嬴政以失職爲名罷免呂不韋的相國職務,並把呂不韋放逐到其領地。不過一年過後,呂不韋仍然名聲顯赫,有不少來自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專程拜訪呂不韋。

嬴政惟恐呂不韋發動叛亂,向他賜下一封指責他的敕書,呂不韋被下诏,命他與其族人遷往蜀地,想到嬴政不會放過自己,惟有服毒酒自殺。至此,嬴政徹底掃清了威脅自己王位的因素,大權獨攬,成爲秦國實權在手的君主。

殲滅六國

盡管嬴政即位初年年齡尚幼,但其麾下秦軍並未停止擴張的步伐,而且在爲兼並六國,一直在做准備,修築鄭國渠,廢除了“逐客令”與重用李斯,任命李斯爲長史,負責暗中派遣謀士帶著金銀珍寶去各國遊說。對各國能收買的六國權貴大臣,就多送禮物加以收買;不能收買的,就把他們殺掉;成功離間六國君臣關系後,嬴政隨即派良將隨後攻打。由于秦軍戰勝所付出的代價甚少,故嬴政任命李斯爲客卿。嬴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爲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治國策略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爲了鞏固統治,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改革措施。他自稱“始皇帝”,確立了百官體制,采用三級行政區劃制度,以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爲了防止六國遺民作亂,秦始皇下令收集兵器,熔化鑄成銅人,放置在宮廷裏。此外,他還進行了巡遊,拆除原關東六國的城廓及堤防,方便交通,促進貿易。

在經濟方面,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和貨幣,推行重農抑商政策,以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在文化方面,他推行“書同文”政策,廢除關東六國原有文字,使小篆和隸書成爲全國通行的字體,對中國文化、政治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措施不僅加強了中央集權,也促進了國家的統一和發展。

國防建設

爲了國家的安全和建設,秦始皇33年,秦始皇派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人攻擊匈奴,占據河套。爲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略,秦始皇下令將秦趙燕三國修築的舊城牆連接起來,從臨洮到遼東綿延萬裏,稱爲“萬裏長城”。

此外,還大幅修築以京師鹹陽爲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馳道,類似現代的高速公路,將秦故地和原六國境內的舊道連接起來,並加以擴建。李斯正是其中一名負責馳道修築工程的大臣。此外,秦始皇爲方便運送征討嶺南所需的軍隊和物資,下令開鑿南通百越的運河。

興修土木

秦始皇統一六國期間,便已開始爲自己的宮室大興土木,每逢滅掉一個諸侯,都在鹹陽北面的山坡上,仿造該諸侯國的宮室,範圍從雍門往東直到泾、渭二水交會處,殿屋之間有天橋和環行長廊互相連接起來,並把虜來的美人和鍾鼓樂器放在裏面。

秦始皇時期建造的宮殿有,阿房宮,曲台宮,長樂宮,蘭池宮,宜春宮,鹹陽宮,興樂宮等宮殿。秦始皇的另一個宏大工程就是花了三十余年時間,修建自己的陵墓,後世稱爲秦始皇陵,與阿房宮等大型工程一起,共動員了近七十萬人,由于骊山一帶盛産黃金,南面的藍田以盛産美玉聞名,故此被秦始皇視爲風水寶地,因而定此爲自己的長眠之地,戍衛陵寢的秦兵馬俑便是秦始皇陵其中一部分。

巡遊求仙

秦始皇一統天下,十年期間六次巡遊近全土三分之一,以示強、威服海內,但亦采懷柔手段舒緩昔六國反抗未平之情緒;如襲齊、魯之禮行封禅,依齊人八神信仰登成山祭日主。

晚年秦始皇深信不疑且陸續遣人尋求不死之藥。爲了尋求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率童男女6,000人渡東海求神仙。《楚義六帖》記載,徐福和童男女們在到達目的地瀛洲(即今日本)之後一去不返,日本秦氏爲其後代。

刺殺事件與焚書坑儒

秦始皇自消滅六國後,引起無數人的仇視,故遭到暗殺並不罕見,除了荊轲刺秦較爲人所熟悉外,還有高漸離暗殺未遂,張良的博浪沙行刺事件,鹹陽暗殺事件。

秦始皇的嚴酷法律引起了士人的不滿,各種指責紛紛而來,不同于秦始皇法家的種種學說不絕于耳。由于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衆思想的統一。于是便有了焚書坑儒事件

病死沙丘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踏上第四次全國巡遊之旅,隨行的包括他的幼子胡亥,左丞相李斯及執掌中車府令的趙高,在抵逹黃河下遊的平原津時,突發重病倒下,在沙丘平台逝世,丞相李斯恐天下有變,乃秘不發喪,棺載辒涼車中。

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及丞相李斯,在秦始皇死後,僞造了遺诏立胡亥爲皇帝,是爲秦二世,並賜死扶蘇。

秦始皇的統治並非一帆風順。他實行的高壓政策和焚書坑儒等行動,引起了民間的不滿和反抗。這些反抗最終導致了秦朝的滅亡。盡管如此,秦始皇的統一事業仍然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他的政治智慧和膽略至今仍爲人們所津津樂道。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