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傳世臻品,集衆家璀璨,“屏聚盛事”古代座屏藝術展圓滿開幕

人民藝術 2024-05-14 19:28:50

《屏聚盛事》古代座屏藝術展暨劉傳生著《屏具》新書發布會

展覽時間

5月12日-5月31日

總策劃

薛世清

策展人

陳藝丹 劉加斌 劉 旭

學術顧問

侶海岩 張涵予 楊 波 常智豪

馮朗铨 劉傳俊 劉傳生

(排名不分先後)

展覽地點:聖佳藝術中心,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76號

5月12日,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聯合萬乾堂古代家具藝術館、中國林業出版社,策劃舉辦《屏聚盛事》古代座屏藝術展暨劉傳生著《屏具》新書發布會正式開幕。30余件制式罕見,各有千秋的座屏在聖佳藝術中心與廣大藏家、古代家具愛好者精彩會晤。現場《屏具》一書由業內外爭相訂閱,好評如潮。觀複博物館館長馬未都,著名企業家、收藏家、作家海岩,中國國家博物館特聘專家、《維揚明式家具》作者張金華,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文房雅玩專業委員會主任劉傳俊等衆多重量級學術專家、嘉賓、藏家出席現場開幕儀式,爲沉寂許久的古典家具學術圈帶來了久違的熱鬧。同時,特別感謝學術顧問、著名演員張涵予等嘉賓對本次展覽的大力支持。

本次展覽持續至5月31日,歡迎來聖佳藝術中心線下觀展。

馬未都

觀複博物館館長、收藏家

海岩

著名企業家、收藏家、作家

劉傳生

萬乾堂古代家具藝術館創辦人

北京收藏家協會古典家具專業委員會主任

薛世清

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

開幕式後,中貿聖佳邀請海岩,張金華,作者劉傳生,以及劉傳俊先生圍繞此次展覽,以及新書發布進行直播講座活動,氣氛持續高漲。

01.

文化&禮儀&藝術

更具中國思想精神的內涵

海岩

著名企業家、收藏家、作家

海岩觀點認爲屏具作爲曾經家庭生活必備品,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曆史心理和傳統的禮儀規範有關。其認爲中國的家具與土木結構建築思想延續有關,如四合院的影壁,具有中國的古代哲學思想,有遮有擋,“當展則展,當斂則斂”,其遮擋的實用性和古代禮儀規範的作用較多。

從收藏的角度來看,隨著屏具的發展,其功能性越來越低了,多作爲藝術載體欣賞,寄托人們的藝術想象力。通過硯屏之上的雲石與山水的連接,最終與水墨畫一樣,可以足不出戶在山水間徜徉,發揮屏具在精神上的需求。並且文人屏更具有追求儀式、淡雅、佛道的禅意審美取向。

02.

“屏其風也”

屏具的功能性或與醫學有關?

張金華

中國國家博物館特聘專家

《維揚明式家具》作者

張金華從屏具的地區特色、使用方式和曆史發展角度解析。屏具作爲賞器作用以外,其實用功能才是其發展至今的主要原因。

從曆史上看,屏具最早出現在周朝,到北宋時期,種類逐漸豐富,尤以墩式座屏居多,並以枕屏爲代表,發展延續了很多的文房的一些系列,包括硯屏,爐屏,竹屏及賞器。此外還有宋元時期龍泉窯,福建的很多窯系,功能複雜的小型瓷的屏具較多。

區別于胡雲鴻,叢林先生從美學、曆史的角度研究。張金華老師個人的觀點認爲枕屏出現在宋朝,其實際作用跟中醫醫療有很大的關系,陳列在榻上的枕屏,具有阻斷風向的作用,可用于中風、痛風、入骨風等疾病治療。而後明代出現了羅漢床,逐漸代替塌上枕屏,明清後至民國、解放初期屏具有了更多的發散作用,如鏡屏、圍屏等更是持續應用于現代生活中,並影響傳播至日本、韓國等國。

03.

偏向于“文人屏”的展覽

座屏展的選品與策劃

劉傳生

萬乾堂古代家具藝術館創辦人

北京收藏家協會古典家具專業委員會主任

劉傳生指出此次屏具展覽的選品與策劃有以下幾點:1、是古代家具收藏的幾十年發展中的首次集聚。2、座屏的種類、材質和工藝豐富,相較于大屏而言,收藏的人數更多。3、希望在滿足視覺享受的同時,從形而上的精神層面,展現出文人屏的氣度與風格,思考更高的境界。

04.

分門別類,規範制定,只爲抛轉引玉

“屏具文化的研究評論,我認爲是大家的事情,是衆人的事情或者多少代人的事情。《屏具》這本書産生的觀點,也許有錯誤,但僅供大家參考,如有問題隨時輔證,我虛心接受。”

——劉傳生

作者劉傳生撰寫《屏具》一書從2019到2024年,5年的過程當中,從手稿、裝訂、轉印電子版、樣書等16遍的更改最終定型,其過程之艱辛自不言細說。

該書通過列舉了43種不同制式的屏,從藝術、文化等貫穿形而上下的角度進行論證,輔與實物參考,對屏具門類中的術語試做規範,但作者認爲本書最大的亮點在于——抛磚引玉。

劉傳生認爲當前中國古代範疇下的門類劃分中,有坐具、臥具、承具、雜具、庋(guǐ)具五大類別。一直以來,屏,是在雜具中以屏風形式出現,但屏風不能代表屏具,“屏具”門類之大,是需要通過結構制式對其範疇下的類別、品種做更爲明確的細分。其觀點認爲隨著屏具研究的深入,或許未來屏具會從中國古代家具的雜具門類範疇下,剝離出來,單設門類。

05.

清賞、雅玩,向宋人致敬

更具文人性的硯屏

劉傳俊

收藏家

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文房雅玩專業委員會主任

藏家劉傳俊從其本人涉足比較多品種——硯屏爲例,認爲硯屏作爲屏具當中的小門類,是最具文人特征與特質的,也是最接近文人文化生活的文房雅器。

劉傳俊以曆史著作爲引,舉例認證硯屏這一名稱、形式,出現在北宋和南宋之間。最早在北宋劉子翚的《書齋十詠》中出現支案子的小木塊——楮案木,但未有定名。到北宋《洞天清祿集》當中的說“古無硯屏……自東坡、山谷始作硯屏。”與歐陽修《月石硯屏歌寄蘇子美》時才有了“硯屏”這一名稱出現,並定名、定型。而後南宋劉和莊《書齋十詠》、林洪《文房圖贊》,元代羅先登《文房圖贊續篇》中可以看到硯屏出現,且多在高級知識分子間傳頌,用以抒發他們的心情“以物育人”、“有物及我”、“由我及物”的精神呐喊,表達了宋人對山水自然,生活的渴望,對賞石文化的欣賞,以及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思想。

直至明代顧元慶的《十友圖贊》,硯屏才被列入文房,並載入史料之中。清朝至今,硯屏的功能性逐漸減少,更多的成爲了具有裝飾性與清玩雅玩等,一種向宋人致敬的文化象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