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裏神機妙算的邬思道,多智而近妖,究竟是什麽來頭?

朱家的女婿 2024-04-13 12:21:59

【“朱家的女婿”解說雍正王朝09期】

邬思道,是雍正奪嫡團隊中,分析局勢如“開天眼”般的人物。

四阿哥胤禛正是聽了這位謀士的話,才每一步都揣摩准了當局者們的心思,事事順著康熙的想法走,政治上立于絕對正確的不敗之地,並最終在這場皇位爭奪戰中勝出。

但是關于這位大神的身份來曆,劇中卻很少交代。今天,我們就來挖掘一下邬先生鮮爲人知的神秘背景

關于邬思道,劇中交代有三處信息;

一處是胤禛到江南籌款赈災時,年羹堯彙報說已經把邬思道從大牢裏給弄了出來。這年羹堯很有眼力勁,猜到胤禛對這位邬先生很感興趣,于是超下本錢地安插親妹妹年秋月,去侍候這個因坐牢落下腳疾的殘廢書生。

第二處是胤禛和邬思道初次打照面,提到邬思道當年糾集科舉士子們大鬧南京貢院搞“學潮”,還寫了篇很有名氣,胤禛喜歡得都背了下來,抨擊主考官貪汙受賄的“大字報”。

第三處是田文鏡查河南巡撫諾敏,案情難有進展時,李衛帶著邬思道去往河南支援,幾個人在酒樓上密談,李衛提了一嘴:“邬先生是紹興人,可是要按價錢出主意滴!”

這些便是邬思道的全部信息:

1、紹興人;

2、領導過學生運動;

3、是個腿腳不便的殘疾人。這點有些像中學課本上《田忌賽馬》裏的齊國軍師孫膑,兩人都是“瘸腿+高智商”的人設。

接下去的內容,咱們就順著這三個信息,去分析邬思道這個人的來龍去脈。

—— 先說紹興人 ——

前20來年,有部陳道明主演的電視劇叫《紹興師爺》,講的是好些個籍貫是紹興的讀書人,替王爺、巡撫、知縣等大大小小的官員充當幕僚,日常承擔一些出主意、跑關系、書寫來往公文等的業務,類似于如今縣委書記身邊的秘書。

通常,腦力勞動做得好的,像律師、作家、自媒體高手、直播帶貨的達人,賺錢能力那都叫一個頂呱呱。

師爺也不例外,這個行業整體薪資待遇挺不錯,比如劇中邬思道跟田文鏡要的幕酬,就是一年8000兩。所以清朝官員每年其中一項重要開支,就是支付這些師爺們的工資。

這裏有個疑問,讀書人全國都有,爲什麽紹興的讀書人就做大做強了地域化特色的“師爺群體”呢?

先從大範圍講。

古代北方戰亂較多,什麽五胡亂華、靖康之變,動辄幾千萬人死光光的戰爭,基本都發生在今天陝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這些個中原地帶。戰亂嘛!老百姓飯都吃不上了,讀書受教育的環境就很差,不信你去看緬北、加沙那些個常年打仗的地區,有幾個孩子能正經讀書的。

北方亂,那些個世家大姓、門閥士族就往南方搞移民,比如西晉的皇族司馬氏,王羲之家族的琅琊王氏,還有山東孔子的後代,靖康之變時也往南遷移了一支,也就是現在的衢州孔氏。孔家是中國讀書人的象征,影響力舉足輕重,所以直到1945年老蔣到台灣當島主,也不忘下令帶上曲阜孔府嫡系的孔德成。

更絕的是諸葛氏,一家三個親兄弟玩三家下注的賭盤遊戲,大哥諸葛瑾去東吳輔佐孫權,二弟諸葛亮到蜀漢幫助劉備,三弟諸葛誕在魏國擔任武將,而且都混到了三個陣營的頂層。

這些個實力派家族來到南方,也把教育資源帶到了南方,加上南方戰亂少讀書環境較好,由此從唐末宋初開始,經科舉考試這麽一篩選,就出現了南方當官的比北方多的局面,“北方的將,南方的相”,說的就是南方讀書人出頭冒尖,經常造就出百官之首級別的宰相。

這種南北士子中科舉的落差,到朱元璋時期達到頂峰,竟然出現了一場科考下來,錄取的全是南方人的奇葩事!

朱元璋摸著腦門,覺著這裏面有腐敗,但一番追查下來,甚至把考卷調閱出來公開評比,都反映考官們錄取公務員時,的確秉承了“公開公平、擇優錄取”的公正原則。

這就是明初有名的“南北榜案”。

其實,早在北宋期間,決策層就發現了因各地教育資源不均,導致科舉錄取集中于某幾個地區的問題,並且提出了“逐路取人”的思路,按照區域分配名額,跟咱們現在的高考制度很像,各個省份的錄取名額不同,同樣的分數,北京的高考生就能上清華大學,其他省份的高考生就無緣這座全國最高學府。

這樣一來,就牽扯到地區小範圍,比如邬思道老家紹興的讀書人就業問題了。

清代的紹興,指的是類似現在市一級行政單位的“紹興府”,涵蓋地區包括山陰、會稽、蕭山、諸暨、余姚、上虞、嵊縣、新昌八個縣,範圍相當廣。

裏頭單單一個會稽,“會稽山陰之蘭亭”的那個會稽,王羲之“蘭亭序”的那個蘭亭,王羲之的曆史地位,不用我多提了吧,當年聚會蘭亭的可都是與王羲之齊名的人物,足見會稽地區,以至于整個紹興府的文風鼎盛。

隨之而來的,也就是紹興府地區“學曆貶值”的問題。

因爲清廷給予紹興府的科舉錄取名額有限,順治初年鄉試的錄取名額分布爲——順天、江南是160多名,浙江、江西、湖廣、福建都是100多名,最少的貴州省40名。而浙江、江西這些地方讀書人多,明清兩朝的狀元多出自這兩個省份,由此導致這兩個地區的科舉考試競爭特別激烈。

—— 再來說學生運動 ——

由此,我們就能理解邬思道科舉落榜的心情。

他是有真才實學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好不容易熬過了省一級的秀才考試和舉人考試,獲得國家級的“南京春闱”考試資格,考上了就是“進士”,再進一步就是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祖墳冒青煙運氣爆棚說不定就是新科狀元!立馬就能像王大錘一樣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的巅峰......

但這一切,都因科場腐敗化爲泡影,再加上當年的邬思道還是個年輕人,沖動之下就寫大字報鬧起了學生運動,效果不亞于在某音上舉著身份證喊:我實名舉報......

甚至于比某音舉報更激烈,畢竟實名舉報是受司法體系認可的方式,當時的邬思道,壓根沒想過通過國家正規司法途徑去解決問題,輕率的鬧學潮行動,等于把自個兒的前途給毀了,所以有了那場牢獄之災,搭進去了青春不說,還廢了一條腿。

接下去,才有了年羹堯奉胤禛密令,將邬思道從牢裏接出的劇情。

——“瘸腿+高智商”人設——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狗改不了吃屎。

大凡經過大起大落、刮骨療毒存活下來的人,往往能夠看透人性,洞察人情世故,從而走上開挂的人生。

比如孫膑,爲啥剛出道被龐涓耍得團團轉,給挖去膝蓋骨,成了只能在地上用手爬著走的廢人?原因就在于盲目相信同學情,沒悟透職場的本質是競爭,只要利益足夠大,就能演化成你死我活的激烈程度!說起來,龐涓也是手軟,後來被孫膑反殺死于亂箭之下。

邬思道也是如此。

老邬雖然年輕時也沖動過,但這類人腦子很好,同時善于自我反思,所以總能在逆境中找到出路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而且經過牢獄之災的磨砺,看待問題、謀劃手段,更是將人性拿捏得恰到好處。

這些,又都是後話了,咱們這個系列話題,接下去還會反複涉及,請拭目以待。

0 阅读: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