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東北人,我發現四川人真的厲害!川菜竟把"邊角料"做這麽成功

思炊煙 2024-05-13 20:25:16

我來成都後,認識了許多四川朋友。我發現,他們的口味真的很神奇。

一直以來,我都有所耳聞,四川人的嘴巴刁。至于,到底刁鑽到什麽程度我也只是道聽途說,也不敢妄加評論!

直到,我認識了越來越多的四川朋友,我才總結出一個結論。

他們竟然對"邊角料"情有獨鍾!

四川朋友聽了,先別噴我。我只要舉幾個例子,其中,一定有一款是你心尖尖上的菜。而且,它一定是邊角料,說不准是其它地區的廢棄食材。

夫妻肺片

夫妻肺片可是川菜中既有曆史,又有故事,還有"鐵粉兒"的一道名菜。

殊不知,它從誕生起就是用熟食店裏廢棄的邊角料做成的。

發展到現在,也還是牛頭皮,牛舌,牛肚等幾樣原材料。

而且,不得不承認,它在四川人心目中的地位也是登得上大雅之堂的。

雞雜

來了成都我才發現。炒雞雜是每一家中小川菜館食譜上必有的一道菜。而且,是排在前面。可見它是一道比較受歡迎的菜。

除了川菜館,面館裏也會有雞雜面。

我的位要好的同事,每次一起吃飯她都會點雞雜。

開始我還納悶,只不過是雞腸,雞心,雞肝等雜七雜八的有啥好吃的。而且,這些食材異味也偏重。

直到我嘗過一口,才知道,四川人通過調味品已經把不起眼兒的邊角料做得有了靈魂!

兔頭

我把兔頭歸類爲邊角料,肯定有不少四川朋友不會吐槽我。而是直接要打我。

說實話,兔頭在我心裏,長相既嚇人,也沒有什麽肉,特別是那兩顆張揚的長牙齒更是不討喜。

只可惜,四川人卻把它愛到了骨子裏。

我曾經有個美女同事,懷孕期間背著婆婆幾次跑出去吃麻辣兔頭,頗有一種再不讓吃,就離家出走的架勢。

我就不明白了,四川的朋友太奇怪了!

你們已經快把拳頭大的兔子腦袋吃成了奢侈品了,20多塊錢一個,兩口就沒了。

今年五一,有朋友在寬窄巷子吃了4個兔頭,花了100,我要是在場,我堅決不讓她吃。把牙給她饞掉了,也不讓。

牛雜

不容質疑,牛雜火鍋早已經被四川人做成了品牌。

毛肚,千層肚,牛蹄筋等食材一直是火鍋店的頭牌。

可想而知,賊拉貴!

批發價都70∽80元斤的千層肚可能只有四川市場才賣得出來吧!

而,涼拌毛肚更是貴。

普通小區的拌菜店,一斤涼拌毛肚100多元都很正常。

不到50塊錢都不好意思買,因爲只有幾根,剩下全是油。老板兒,也會做生意,連油帶料再加上一大把蔥段兒,看著也一大碗。

我想問問,50塊錢,咱買幾斤豬肉,炖一大鍋不香嗎?

雞瓜子雞翅膀

我有種懷疑,全國大部分養雞場裏的雞瓜子都流入四川市場了。

看看四川鹵菜店,小吃攤哪家沒有鹵雞腳鹵雞翅膀。

專門賣泡雞爪子的店也很多。

一只小小雞瓜子被四川人舉一反三地做出了很多種口味。還取了好聽的名字。

比如,鹵雞腳,泡鳳爪,麻辣雞爪,虎皮鳳爪。

近幾年,還出現了不少專做雞爪的品牌店。

而且,虎皮雞爪不知什麽時候,開始,不聲不響地從小吃變成了大菜。

和芋兒混搭燒成菜肴,取名稀溜粑!顧名思義,雞腳一嗦脫骨入口即化。

像鴨掌,鴨脖子,鴨腦殼我們就不細說了。想說說鴨身上的另一個部位。

那就是鴨舌

鴨舌雖然,不如鴨頭鴨脖子那麽隨處可見。

但是,香辣鴨舌確實被某些店開成了特色。

我就想不明白,鴨舌上那點乎略不計的肉有啥好吃的。

想來想去,終于明白了,怪不得四川人能言善辯的。

完全可能,跟吃這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有關。

爲什麽這樣說呢?

比如,兔頭,雞腳,鴨掌,鴨脖包括鴨舌這些美食。

吃它們的時候,得具備以下技能才行。

這是我多年來,看人吃得出的心得。

首先,要眼明手快,眼不尖發現不了肉,手也要穩,手不穩美食就掉地上了。

其次,嘴巴和牙齒要和雙手精准配合。才能恰到好處地把肉啃下來。還不咬到手。

這樣,快,穩,准,狠是必備條件。此外還得有耐心。

爲什麽快在第呢!

這個我有發言權。我跟四川人一桌啃雞瓜子,我還沒摸到門路,人象幾個都吃完了。而且幹淨利索。

再看我啃的,只是給雞爪子去了個皮。自己都覺得浪費。

這樣一來,四川人在享用美食的過程中,同時又充分段煉了舌頭和嘴部肌群,才能說話跟機關槍一樣!

在鍛煉了耐心的同時,又想著怎麽把更多的邊角料變得更美味。

所以,這些變得相當美味的邊角料。才能在川菜中占據一席之地。

我認爲,這也是四川人的厲害之處。再普通不過的食材在他們的調理下,也能變成美味。而且,成爲經典。

你說,他們神不神奇吧!

0 阅读:9

思炊煙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