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們賞飯吃?比亞迪正式發聲,郭台銘高興早了,富士康該醒醒了

C君科技 2024-04-28 21:04:14

“我是幫中國大陸創造就業機會的,他們需要我們大于我們需要他,我給他們飯吃”。這是幾年前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在台灣接受采訪時說出的一段話,這段話在網上掀起來軒然大波。

因爲,郭台銘的話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富士康成立于1974年,彼時的富士康主要經營的是黑白電視機的旋鈕,客戶主要來自于日本企業,當時的富士康實力還比較羸弱,屬于發展的初期階段。

直到1988年,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東風,富士康開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富士康才真正迎來了發展的高光時刻,同時快速完成了資本的積累以及業務的壯大,由于當時中國大陸處于改革開放的初期,同時擁有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低廉的人工成本,所以給富士康提供了廣大的人口紅利,助力了富士康代工業務的爆發。

但是,人口紅利也只是我們爲富士康提供的一個方面的幫助,在過去的幾十年裏,我國的工業基礎建設也在快速爆發,爲富士康能夠穩定的發展同樣提供了基礎支持,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電力支持,從富士康進入大陸市場以來,富士康基本上沒有發生過“缺電”的情況,這也幫助富士康能夠穩定自己的産能。

另外,供應鏈的完整配套也是我們過去幾十年裏建立起來的優勢,這些完善的工業基礎毫不誇張的說,到目前爲止,全球只有中國市場可以提供,哪怕是美國都做不到,就比如富士康在印度和越南建廠都出現過“缺電”的情況,甚至于由于印度工業基礎落後,富士康印度工廠的生産效率也不是很高。

所以,如果回歸到這個層面上來看,富士康真的就是“白眼狼”,如果沒有中國的土地以及環境,富士康大概率是不可能發展到如此規模的,但是,在中國的這個土地上,沒有富士康也完全會有別的企業來承擔起責任,解決龐大的就業問題。

比亞迪的行動

就再4月28日,比亞迪就驗證了這個說法,因爲在4幹27日中關村論壇年會上,比亞迪就正式宣布,“其實目前市場上的智能手機,包括華爲、小米實際上大部分都是比亞迪生産的,這相當于‘腦子’是華爲設計的,而硬件全是比亞迪生産的,同時,蘋果的很多平板電腦、手機也是比亞迪生産的”。

根據介紹,當下比亞迪就是國內最大的電子代工廠,代工業務一年創造的營收達到1500億元。

從比亞迪公布的數據來看,郭台銘明顯是高興早了,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富士康離開中國大陸市場,那麽比亞迪是可以承擔起富士康留下的業務的,畢竟富士康的代工能力是得到華爲、小米甚至是蘋果認可的。

但是,當富士康離開中國大陸市場以後,富士康未必就可以適應得了,畢竟中國市場工人的素質以及工業基礎到目前爲止,依舊沒有任何一個地區可以比擬。

甚至可以說,如果離開大陸市場,富士康將失去蘋果大量的訂單,原因很簡單,回歸美國打壓華爲的情況就可以明白,其中有一個核心點就是,華爲並沒有在歐美大量建廠,並沒有在當地造成“強連接”,但是,蘋果無疑是在大陸市場做的很好。

因爲蘋果將大量訂單放在了大陸富士康,所以蘋果被動解決了我們國內的就業,拉動了稅收等,實現了和我們的深度捆綁,這也讓蘋果在國內市場的發展更加順暢。

所以,一旦富士康遷移出去,那麽蘋果很大概率會將很大一部分的訂單交給類似于比亞迪這樣的國內代工廠,以此來穩固關系,當然也是爲了自身的效率做考慮,畢竟,我們不會有外國市場那麽多“糟心事兒”,可以很好保障代工效率。

所以說,郭台銘也好,富士康也好真的該醒醒了,別把自己看的太高,從來都是沒有富士康的時代,只有時代中的富士康。

1 阅读:553

C君科技

簡介:不一樣的視角,解讀不一樣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