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風海峽和關塔那摩灣對美國意味著什麽?古巴爲何會有美軍基地?

維達說 2024-04-30 02:35:24

說起臭名昭著的關塔那摩軍事基地,我們很難想象,在古巴這個號稱“反美急先鋒”的國家會分布著這樣一座美國曆史最悠久的大型海外軍事基地,它牢牢占據著古巴東南岸的天然良港--關塔那摩灣,這個世界最大、屏障最佳的海灣之一也因爲被美軍掐住了入口,至今發展囹圄。那麽美國爲何時隔百年依然牢牢把控關塔那摩軍事基地不放手呢?向風海峽或許就是答案。

向風海峽與關塔那摩灣的地緣價值

向風海峽,位于加勒比海北部,是位于古巴島與海地島之間的海峽,最窄處在古巴的邁西角至海地的聖尼古拉斯角之間,寬約80公裏,平均水深1700米。向風海峽之名源自該地盛行的東北信風,而非網傳的向風群島,因爲英國命名的向風群島自北向南包括多米尼加、馬提尼克、聖盧西亞、聖文森特、格林納達5個較大島嶼及格林納丁斯群島。

這些呈南北向弧形分布的島嶼,在地理上均屬于西印度群島中的小安的列斯群島成員,北隔多米尼加海峽與背風群島相鄰。而不管是古巴島還是海地島均屬于西印度群島中的大安的列斯群島。所以向風海峽與向風群島並無直接關系,只是處在北緯20°間,是東北信風盛行的海域而得名。

向風海峽是北大西洋、美國東海岸通往加勒比海、巴拿馬運河的重要航道,而關塔那摩軍事基地正好處在北大西洋經向風海峽進入加勒比海和巴拿馬運河的通道上,戰略價值極其重要。要知道,巴拿馬運河可是堪稱連通美國東西海岸的“國之命脈”,所以盡管古巴革命後,新政府屢次討要,美國也絲毫不願放手的重要原因。

當然還有一層原因是,如果說古巴是美國家門口“反美”釘子,那麽關塔那摩基地何嘗不是釘在古巴家裏的一顆“反古”釘子。其實從更大的地緣視角來看,拉丁美洲一向被美國視爲商品傾銷和原材料供應的“後院”,而維系聯系的除了狹長的中美洲,就是依靠海上航運,而古巴西端的尤卡坦海峽和東端的向風海峽,甚至是北面的佛羅裏達海峽恰好封住了美國航運南下的所有通道。

雖然西印度群島這個呈自西向東突出的弧形群島,伸延了4700多公裏,約24萬平方公裏面積裏包含了諸多島嶼,但面積最大且處在美洲地理中心的古巴島無疑是整個群島的地緣中心,是墨西哥灣、加勒比海與大西洋三者之間的航運樞紐。

無論是美國大平原順流密西西比河到達德州或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的農産品,還是五大湖途經伊利運河到達美國東海岸的工業品,想要南下拉丁美洲,古巴都是繞不開的關口。即便是美國西海岸途經巴拿馬運河至東海岸的航運船只亦是如此。

列強你來我往,古巴“痛失”關塔那摩

既然古巴的地緣價值如此重要,按照大國尿性,即便不能像幹翻墨西哥,吞並德州、加州和新墨西哥州那樣掌握在手,也要培植成言聽計從的小弟。事實上真實情況也是這麽做的,不過卻是搞砸了。因爲古巴從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航行美洲到達古巴島開始,這座島嶼就易手多次。

先是1511年西班牙殖民者叠戈·貝拉斯克斯·德奎利亞爾率領300人的遠征隊占領古巴,先後建立聖地亞哥、哈瓦那城,古巴淪爲西班牙的殖民地。1539年西班牙又在古巴這座西印度群島的地緣中心設立總督府,並大量從非洲引進黑奴從事種植園和采礦,于是西班牙人逐漸穩固了在古巴島上的統治。

哈瓦那古城的要塞莫羅三世城堡,是西班牙殖民時期留下的要塞

但隨著英法等海上強國崛起,受到英法支持針對西班牙艦隊的海盜活動開始不斷威脅西屬古巴,于是西班牙人在哈瓦那灣、聖地亞哥灣等地斥巨資修建了一系列堡壘,其中比較著名的要輸哈瓦那灣的三大要塞:莫羅要塞、拉蓬塔要塞和卡瓦尼亞要塞。特別是後者,部分防禦牆的厚度達到12米,內部結構複雜、戰壕層疊,可謂固若金湯。

哈瓦那古城的要塞莫羅三世城堡

但國力的衰落依然難以抵抗英國的強勢滲透,1762年英國攻占了古巴,但西班牙爲了保住自己在拉丁美洲的門戶,便用佛羅裏達半島的大部分領土交換回了古巴。到了19世紀,隨著蔗糖、煙草和咖啡貿易的繁榮,古巴遍布的甘蔗種植園吃到了這波紅利,至1860年産量突破50萬噸,占世界總産量的1/3,被譽爲“世界糖碗”。

古巴的煙草種植園

古巴的甘蔗種植園

但以蔗糖出口爲主過度單一的經濟結構也爲古巴後來的命運埋下了禍根。隨著歐洲啓蒙運動思潮傳入古巴,19世紀中期受美國支持的古巴上層種植園主開始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統治。與此同時,1892年美國的綜合國力第一次實現了對英國的超越,逐漸成爲帝國主義軍事強國。

于是1898年2月15日美國緬因號戰列艦在古巴的哈瓦那港莫名其妙爆炸,美國以此爲借口要求西班牙放棄殖民古巴,被拒後美西戰爭爆發。此時的西班牙早已經失去了在大航海時代先發者的帝國實力,被摧枯拉朽般的碾壓,最終《美西巴黎和約》簽署,美國占領了古巴、菲律賓、波多黎各、關島等西班牙殖民地,開始建立美洲霸權。

美西戰爭

占領古巴後,美國曾試圖以美國的方式改造古巴社會,並解散了古巴起義者武裝,但奈何古巴的經濟和社會結構迥異于美國,最終讓古巴並入美國的方案失敗。于是退而求其次,1901年美國強令古巴出台了《普拉特修正案》,承認美國對古巴保護國的地位,並據此在1903年無限期租借了關塔那摩灣。

古巴國會大廈建造于20世紀20年代,是當時的總統和政府所在地,完全是模仿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大廈建造。

此後五十余年,古巴的曆屆政府均由美國扶持,成爲其代理人,美國資本也逐步支配了古巴經濟,壟斷了制糖業、煉油業、采礦業、電力、金融和鐵路等幾乎所有經濟要害部門,古巴基本淪爲美國的原料供應地、商品銷售市場和資本輸出地,古巴也被打造成了一個依靠單一商品出口,其他商品大多依靠從美國進口的國家。

美國殖民時期遺留下來的各種顔色的老爺車,現在做出租車或旅遊車。

這一局面持續到20世紀上半葉,隨著制糖業低迷,古巴單一經濟遭受重創,民衆大量失業,貧富差距暴增,受美國扶持的軍政府既無力也無願解決社會矛盾,就像法國著名啓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說的“權力,只對權力的來源負責”。于是古巴全國爆發了反美反獨裁革命,菲德爾·卡斯特羅橫空出世,與傳奇的切·格瓦拉一起在1959年推翻了傀儡的巴蒂斯塔政權。

切·格瓦拉是古巴共産黨和古巴武裝力量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1967年在玻利維亞被捕,繼而被害。

切·格瓦拉的肖像已成爲反主流文化的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標志,同時也是第三世界共産革命運動中的英雄。

雖然卡斯特羅一再表態不會收回美國租借的關塔那摩基地,但美國依然對古巴新生政權保持著敵對態度,甚至在1961年組織了1000余人的雇傭軍入侵古巴(即豬灣事件),但古巴不是巴拿馬,也不是格林納達,在戰爭中脫穎而出的卡斯特羅僅花了72個小時就粉碎了顛覆陰謀。相比抛出橄榄枝的蘇聯,此舉也讓古巴最終倒向蘇聯,于是社會主義革命開始席卷整個古巴。

古巴物資較貧乏,憑票購物,沒有奢侈品,只有超市或菜市場,售賣日用品、菜和水果。

古巴收複關塔那摩何其難?

但即便如此,古巴此後盡管采取了很多措施,如禁止關塔那摩基地使用古巴的電力、淡水等,以使美軍知難而退,卻始終未能采用武力手段驅逐美國駐軍。這很大程度上是雙方在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後的“默契”,畢竟關塔那摩基地事關美國對向風海峽的扼控,而向風海峽則事關美國東海岸與巴拿馬運河之間的航道的順暢,更關乎美國在西印度群島甚至拉丁美洲的布局。

這些都是美國實實在在的重要利益,一旦古巴使用武力驅逐,一來單方面違反了沒把簽訂的租用條約,該條約苛刻地規定只有美國主動放棄或美巴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古巴才能收回關塔那摩基地。實際上1903年的租用條約中美國不但租借了關塔那摩灣,還租借了古巴西部的翁達灣(可扼控尤卡坦海峽和佛羅裏達海峽),但後來美國放棄了翁達灣基地,換取了關塔那摩基地的擴建。

二來古巴導彈危機中美國的表現證明了,在事關自己重要利益的事件上,美國絕不會手軟。畢竟在當年的危機事件中,美國可是調集了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組成了90艘軍艦的龐大艦隊,從佛羅裏達到波多黎各圍成了一個弧形,鐵桶般的封鎖了整個古巴,要打一場二戰後最大規模的登陸作戰,甚至全球的美軍基地都進入到了戒備狀態。這些對古巴,對新生的古巴政權而言都是不值得冒險的。

如今隨著古巴告別卡斯特羅兄弟領導的時代,古巴不斷加強以市場爲導向的經濟改革,2015年古巴與美國也正式複交。但關塔那摩灣依然處在主權屬于古巴,治權屬于美國的狀態,美國依舊控制著外灣,而內灣的古巴船只只能在遵守美國規定的情況才能出海,而且美軍隨時有權封閉灣口。

就這樣盡管已過百年,但美國依然緊握著關塔那摩灣不還,而這一切正是源自風向海峽巨大的地緣價值。

上期回顧:尤卡坦海峽:溝通墨西哥灣與巴拿馬運河,事關美國國運的航運要道

備注:本文是《世界海峽合集》的第52章原創作品,僅爲一家之言,轉發請注明【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及出處】,嚴禁抄襲。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刪。

0 阅读:142
评论列表
  • 2024-05-07 09:17

    烏雞粉口中,美國沒有占領別國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