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海峽:隔開新西蘭北島與南島的天塹,爲何不修跨海大橋連通?

維達說 2024-05-18 00:58:40

大航海時代的來臨,使西方人終于如願通過海路環遊世界,抵達了神秘的東方,發現了新大陸的存在,甚至使得世界格局因此而改變。在這之中湧現了諸如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一衆知名航海家,但能被稱爲“太平洋之王”的唯有詹姆斯·庫克,因爲在後大航海時代,庫克船長的足迹幾乎遍布全部海域,其名字也被寫上太平洋地圖,庫克海峽便是之一。

庫克船長尋找“南方大陸”的意外收獲

庫克海峽位于新西蘭的南島與北島之間,南北長205公裏,東西寬23~144公裏,平均水深128米,最淺處水深71米。由于海峽是因地殼運動斷裂陷落形成,所以兩側多爲山地地形,懸崖林立,海岸曲折,再加上受西風帶影響,以及海峽兩端的開闊海灣輪廓,所以海峽中的水流湍急多變,時常洶湧波濤。

庫克海峽是連通南太平洋與塔斯曼海的重要海上航道,因1770年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曾到此考察而得名。庫克船長是一位幾乎航行了太平洋全部海域的英國探險家,在18世紀,科學家們認爲既然地球的北端,歐洲大陸連結著北極,連成了一整塊“北方大陸”,那麽,在南半球,一定也存在一個與北邊完全對稱的“南方大陸”。

所以爲了尋找這個一直在傳聞中的“南方大陸”,很多探險者踏上了未知的征程,庫克船長便是其中之一。在前後12年三次探索太平洋的經曆中,庫克穿著航遍太平洋諸多尚未爲歐洲人所知的海域,雖然他未能找到傳說中“南方大陸”和北極西北航道,但在他的航行卻激起了探索南大洋的熱潮,探險家和偷獵者們前赴後繼地想征服這片海域,但最終成功的寥寥無幾。

當時傳聞中的“南方大陸”被地球最南端的“南大洋”(即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印度洋)環繞,身在高緯度地區,一年四季都漂浮有大大小小的冰山和海冰碎片,小規模的海冰也能有1米多厚,大規模的冰山厚度能夠達到300多米,相當于一座摩天大樓的高度。

南大洋並不是靜態的冰雪世界,看似平靜的表面下,時時刻刻都在醞釀著風暴。航海家們稱這裏爲“尖叫60度”,咆哮的西風隨時可能掀起滔天巨浪,洋流輕而易舉地推動著巨型冰山,威脅著過往船只。危險與刺激給南大洋鋪上了神秘不可侵犯的光環,卻更加吸引探險者的目光。

庫克船長從英格蘭的普利茅夫港出發,遠航南太平洋,環繞新西蘭,登陸澳大利亞東岸,曆險大堡礁......,懷著對神秘的“南方大陸”的向往,踏遍了整個南太平洋。在他40歲那年開始自己的探險生涯時,地球儀上尚有三分之一地區籠罩著未知的面紗,而當他第一次探險遠航歸來時,世界的地理版圖因此而趨于完整。可以說庫克船長史詩般的航海冒險,是大航海時代最後一個偉大的傳奇。

也就是在他第一次航行太平洋時,探索了新西蘭,不但繪制新西蘭全域的海岸線,而且證實了分隔開新西蘭北島與南島的庫克海峽並不是前人所以爲的海灣,還命名了一大堆新西蘭的地名,並與當地土著毛利人進行了接觸。新西蘭的New Zealand名稱便出自庫克船長之手。

新西蘭在毛利語中被叫作“Aotearoa”,意爲“長白雲的故鄉”,這裏的很多地方極具原生態,湖泊、雪山、冰河、草原都有著極致的荒涼和寂靜,目光所及皆是如高海拔地區的稀曠美景,卻不必有高原反應之憂,堪稱是地球上最純淨的地方。

能不能不重要,需不需要才要緊

不過新西蘭卻是被庫克海峽一分爲二,國土主要集中在北島和南島兩座大型島嶼之上,其中北島面積11.48萬平方公裏,占國土面積的40%,島上沿岸是肥沃的平原,中部是多火山的山嶺,尤以魯阿佩胡火山、埃格芒特火山和塔拉韋拉火山最有名。同時島形曲折,多半島和海灣,是19世紀初許多歐洲移民最初的定居地,目前人口人口358萬,約占新西蘭總人的70%。

南島面積15.4萬平方公裏,約占國土面積的60%,這裏全境多山,山地面積占整個新西蘭的50%,沿海部分有狹長的平原,如坎特伯雷平原,但由于開發較晚,且受南半球西風帶影響更大,所以氣候環境較北島冷,人口也只有152萬,約占新西蘭總人口的30%。

新西蘭南島的坎特伯雷平原

在新西蘭前五大城市中,北島最北端的奧克蘭是最大的工業中心,工業産值占全國總值的四分之三,人口也多達146萬,幾乎與相當于整個南島的人口;位于北島最南端的首都惠靈頓是最大城市,但人口只有45萬;第三大城市是南島的基督城(又稱克賴斯特徹奇),人口約37.5萬;第四大城市是北島的哈密爾頓,位于奧克蘭東南110公裏處,人口18.2萬;第五大城市是南島上的但尼丁,人口約13萬。

新西蘭最大的城市:北島的奧克蘭

這前五的大城市集中了新西蘭(總人口爲522.3萬)超過一半的人口,由此我們或許也就能明白爲何庫克海峽最窄處只有23公裏,新西蘭卻絲毫沒有修建連接南北兩大島的跨海大橋的計劃了,根本原因就是用不著,建跨海大橋根本不具性價比。雖然23公裏的寬度並不算長,但也不算短了,要知道杭州灣大橋有27公裏,粵港澳大橋也有33公裏了。

杭州灣跨海大橋

但從花費上而言,杭州灣大橋造價138億,粵港澳大橋更是高達1269億,而在地形上,杭州灣跨海大橋水域的平均水深在10米左右,且海底地塊穩固,而庫克海峽最淺處水深都有71米,更不要說海峽本身就處在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消亡邊界處,海底地殼不穩定,對橋梁安全威脅很大,而且這樣的水深流急,必然導致工程量大,技術難度大,進而致使建造成本高昂。

新西蘭處在太平洋板塊與印度洋板塊消亡邊界處,海底地殼不穩定。

更何況新西蘭人口大多集中在北島,以工商業爲主,而南島主要在發展農牧業和旅遊業,二者之間的交通需求較小,利用現有的渡輪和發達的小型機場空運已經足夠滿足兩島之間的往來需求,實在沒有必要耗費巨資去建造一個要應對諸多地質災害和地震風險的跨海大橋。畢竟將這批錢用在提升國民的社會福利上豈不更香?

這就是庫克海峽,它因詹姆斯·庫克船長爲尋找“南方大陸”而在南太平洋航行時被發現、命名,後來雖然也成爲了新西蘭北島與南島之間的天塹,但卻因技術難題和現實需要並不需要打破這種隔離。畢竟對于南半球三大發達國家之一的新西蘭來說,建造跨海大橋資金不是最大的問題,需不需要才是最要緊的!

上期回顧:比格爾海峽:智利與阿根廷的國界線,通往世界盡頭烏斯懷亞的水道

備注:本文是《世界海峽合集》的第61章原創作品,僅爲一家之言,轉發請注明【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及出處】,嚴禁抄襲。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刪。

1 阅读:36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