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流行“副業”:年輕人擺攤日入過千

未來商業觀察 2024-02-18 18:31:19

除夕前,湖南女孩小洋站在路邊擺攤賣春聯,目光瞄向每一位經過攤位的行人;北京女孩小暖坐上地鐵,前往客戶家餵貓;山東女孩顧同學在自家客廳爲客戶做穿戴式美甲。

春節前後,大批年輕人沒有如往年安于休假、同學聚會,而是忙于搞副業賺錢。

忙碌的動力源于焦慮,面對不確定的大環境,大家深感無能爲力,卻又不甘止步于迷茫,于是通過副業增強安全感,從中尋找新的發展切口。

當下,副業一詞的熱度在年輕群體間居高不下。然而開始前,大家需清楚:開始一門副業或許簡單,但賺錢從來不簡單。

作者 | 凡一

編輯 | 方遠

賣春聯日入過千

1月28日清晨5點多,湖南某鄉鎮集市上,空氣中彌漫著浸骨的冷意。趕集的人正陸陸續續趕來,小洋已擺好了攤。

她的攤位上支著一張鋁制折疊桌,桌面上擺放著春聯、紅包、窗花,以及各種款式的福字。

春聯因尺寸較長,她打開了一幅展示給來往行人,剩下的卷好放在一邊。每當有行人經過攤前,她都會熱切地和對方打招呼:“要對聯嗎?”

小洋擺攤的地方並不固定,每當集市賣春聯的攤販數量多了,她便會到附近其他鄉鎮的集市上擺攤。若無雨雪天氣,每日都是如此。

她很早之前就打定主意賣年貨。元旦前,她和身邊人交談時發現了這個商機,“年貨是每家每戶過年都需要的,這是中國人的習俗。”

尋找貨源時,她跑到老家附近城市的批發市場,花費一整天時間,比對各家産品的款式、材質、價格等,最終,她選擇了經典款、爆款,及生肖款的搭配。

“經典款是往年賣的好的,爆款是賣的最多的款式,生肖款就是龍年的款式”她講到。

選品完成後,1月8日,她開始到集市上擺攤。

原本考慮到第一次賣年貨,沒敢進太多貨,但沒想到生意不錯。好的時候一天下來收入可以破千,少的時候也會有幾百,扣去幾十塊錢的攤位費,仍然有賺頭。

當小洋起早貪黑在湖南集市上擺攤時,在北京生活的小暖在家附近的紅綠燈路口放了一張小黑板,上面用熒光筆寫著:上門餵貓,35元每次。右下角是她的微信賬號。

此外,社交平台上也有她發布的上門餵貓的服務信息。

她制定的服務價格以客戶距離劃分層級。2公裏內上門餵貓35元,多一只加5元;5公裏內上門餵貓50元,多一只加5元,最遠可接受20公裏。

截至2月2日,已有近30位客戶找小暖預定上門餵貓業務,每位客戶要求的上門次數大概有5次,主要集中在春節假期及假期前後三天。

不同于前兩位擺攤或上門服務,山東的顧同學選擇居家爲顧客遠程做穿戴式美甲。“過年的時候,做美甲的人會比平時多很多”,顧同學說到。

顧同學如今讀大二,自寒假開始後,她便在家附近的美甲工具售賣點及網上,購買做穿戴式美甲需要的粘貼甲片、色膠等材料和工具。

她的朋友圈、閑魚、抖音及小紅書賬號上,皆發布了接穿戴式美甲單子的信息,配圖是美甲樣品,粉色的、淺黃色的,以及象征新年喜慶的紅色等。

每單30元到80元不等,顧同學有時一天可接到6、7個訂單,少時也有2、3個。

如今,小紅書、閑魚等社交平台上,大量趁春節搞副業的年輕人紛紛發帖,有接單者,也有分享副業經驗者,還有一批網友發文詢問春節適合開展哪類副業。

以往,年輕人在春節的活動主題是搶紅包、同學宴。而今年,搞副業成爲了大家的過年新主題。

搞副業容易,賺錢不易

通過副業賺錢並非看起來那麽容易,小洋對此深有體會。

小洋清晰地記得,1月8日清晨5點多,她首次在集市擺攤賣春聯。

濕冷的天氣裏,風一吹,身子就像浸在冷水中一樣。攤位前人來來往往,但直到她露在外面的手凍僵了,也沒什麽人上前詢問。

連續三天,皆是這種情況。她只能在心裏打氣,相信自己一定能賣好。

好在第四天,隨著過年時間越來越近,去集市買年貨的人逐漸多起來。恰好那天,她所在的集市僅她一個攤位賣春聯,這導致她生意爆賣,收入一下破千。

不過很快,各處鄉鎮集市中賣春聯的攤販開始增多,顧客不再僅有小洋一個選擇,有行人經過小洋攤位僅低頭掃一眼便走過去,

小洋開始琢磨如何讓顧客在攤位前停留。她挑選了好看又便宜的福字、紅包等擺在攤位最顯眼位置,將其作爲“引流産品”。

她分析,只要客人上前詢問價格,就說明對産品感興趣。如果是剛需,對方就會買,如果不是剛需,若價格便宜,也會買。若不打算買,她也有機會向客人推薦其他商品。

“只要有停留,我們就有機會”小洋說道。

即便留心每個環節,小洋還是吃過虧。有次,客戶已經挑好了,但因爲結賬的時候價格尾數是4,覺得寓意不好,直接走掉了。自那後,小洋盡量用6和8作爲價格尾數報給客人。

當小洋在湖南爲擺攤起早貪黑時,在與她相鄰的貴州,咪渣姐同樣在集市擺攤賣春聯。

不過,她的貨品放在移動車上,方便隨時躲避城管,或被指出占了別人攤位時可以馬上走。

顧同學同樣對搞副業的不易深有體會,最讓她頭疼的是一些要求比較高的顧客。

當她按顧客提供的圖片做好穿戴式美甲後,對方會覺得有色差,或成品與想像中不一致,這時她便需要重做。

最讓她頭疼的還是,每個人對參考圖的感覺不一樣,這會成爲她和客戶溝通的最大障礙。

“如果一天中有好幾個客戶這樣的話,就會很崩潰”,顧同學說道,不過她不會讓自己太過于糾結于負面情緒,大不了睡一覺就好了。

以副業對抗未知

2023年一整年奔波過後,年輕人不再急于趁春節假期放松,反而延續了年前的忙碌。背後的原因,與焦慮情緒有關。

顧同學目前尚在讀大學,但已經在爲之後的就業感到擔心,她坦誠,副業會帶來一些安全感。

不僅顧同學,當下,焦慮正在年輕群體間蔓延。

曾幾何時,當初習慣“撒大幣”的年輕人不再敢花錢。起先,大家僅是減少購買奢侈品牌或大件物品。

後來逐漸發展至想盡方法攢錢。年初,虛擬養娃等“無痛攢錢”方式熱度高漲,此後,每月攢一顆“金瓜子”“金豆子”,成爲年輕人熱衷的理財方式。

豆瓣平台,“喪心病狂攢錢小組”,作爲攢錢社群的祖師爺,已發展至超62萬位成員。

小紅書上,#存錢、#攢錢話題已有近30億的浏覽量。年輕人分享省錢細節,如到1688買低價衣服,尋找零食、服裝代加工源頭工廠等。

即便如此,攢錢依舊不能給年輕人帶來足夠安全感。大家開始想法設法搞各種副業,副業的目的不再是爲了詩和遠方,而是爲收入增添更多保障。

咪渣姐白天利用工作之余時間擺攤,晚上點貨,緊湊的時間安排讓她深感疲累,但她搞副業的勁頭未曾有一絲消減。

咪渣姐所在公司屬于某行業上遊供應商,自疫情後,行業便一直走下坡路。她工作的公司,2023年剛剛經曆一場大規模裁員。

在她看來,下一場裁員,不知何時便會到來,而重新找一份更好的工作也很難。

因此,春節副業背後,是年輕人在爲新一年的收入做保障。

對咪渣姐,對所有正經曆職業焦慮的人來說,這是不容易的新年,也是充滿期待的新年。

面對焦慮,咪渣姐不敢嘗試投資高的生意,且家中長輩也不曾有做過生意的,沒有經驗傳授。因此,低成本的擺攤,成爲了她最安全又可行的選擇。

她的規劃是,先學習基本的做生意經驗,在下一場裁員來臨前,找到一條新的路。

小洋搞副業的決心同樣堅定。距除夕夜越來越近,她的生意也愈發紅火。現在,她已在考慮新一年要售賣的貨物品類了。

0 阅读:27

未來商業觀察

簡介:當下的一切都是未來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