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的這個舉動告訴你下不來台的時候該咋辦

茅塞盾開 2024-03-10 21:38:22

人都有走窄了道、下不來台的時候。

普通老百姓會有,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康熙,也是不例外。

話說,康熙對自己一手掀起的“議舉新太子”風波,發表完總結講話,自認爲這件事即將翻篇之際,不料卻鬧出了另一個插曲。

十四阿哥直接在大庭廣衆之下,質問康熙爲何出爾反爾、食言而肥?

由于十四阿哥句句都紮在康熙的肺管子上,弄得康熙一點反駁的理由也沒有,不管是來軟的還是來硬的,十四阿哥都是一副不屈不撓的樣子,大有要和康熙死磕到底的勁頭。

于是,康熙再也忍不住了,一把奪過張五哥腰間那把四十米長的大砍刀,揚言要當場宰了十四阿哥。

這個舉動和這句話,代表了康熙對十四阿哥最後的警告,目的自然是希望十四阿哥趕緊磕頭認錯,不要再硬剛下去了。

如果當真讓康熙動手的話,康熙還真的不會下手。

畢竟當時同著那麽多皇子和文武大臣的面,康熙要是當真把十四阿哥給宰了,他多年來苦苦經營的“仁君慈父”形象,轟然間就會崩塌了。

天橋說書的會把這件事翻來覆去講個幾千遍。

不過,十四阿哥對康熙最後的警告卻是置若罔聞,反而愈演愈烈、越鬧越凶,讓康熙叫苦不叠。

估計,此刻康熙都會後悔出門咋不看黃曆呢?要是早知道會攤上這麽個場面,進又進不了,退又退不得,他一定會將這場爲“議舉新太子”風波定性的朝會,往後延期。

或許就在這時候,康熙回想起不久前,自己在熱河的那個夜晚,因爲衆皇子吵架、鬧事,氣得他昏厥過去的情景。

如今之計,康熙也只有再度借鑒一下當時那個情景,再讓自己“昏過去”一次。

反正昏過去,這是個無法鑒定的概念。

範進中舉後高興過了頭會昏過去,周瑜因爲屢次鬥不過諸葛亮,也會昏過去。

只要康熙此刻再度昏厥過去,對于皇子和百官,無疑又是一次強烈的震懾。

其實,康熙之所以感覺被逼得無計可施、只好出此下策,還在于康熙已然隱隱意識到,剛剛他對衆皇子和文武官員所發表的最後講話,並未達到“一錘定音”的目的。

很多皇子,還有文武百官,尤其是八阿哥一黨的官員,心中還有氣,只不過是懾于康熙當衆遣退了佟國維,所以不敢作聲而已。

換句話說,就算眼下康熙震懾住了十四阿哥,這件事卻並沒有被鏟幹淨,在不久的將來這些官員還會爆發一次。

本著長痛不如短痛的原則,既然今天十四阿哥已經把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康熙索性也給在場人員來個攤牌:憑借自己精湛的演技,營造一個自己將要被氣死的危機場面。

其潛台詞是:老子都TMD被氣得抽過去了,你們要是還那麽不長眼色,繼續拿這個“議舉新太子”的風波作文章,就別怪老子不客氣了。

果然康熙這一“氣昏了頭”,鬧出來的陣仗還真不小。

十四阿哥再也不敢抽風了,連忙把自己個兒捆綁了,跑到康熙床前謝罪。

有了十四阿哥的這個謝罪舉動,其他八爺黨官員再也不敢死盯著這件事不放了,甚至還會擔心康熙會繼續追究他們的責任。

而康熙眼見自己因爲“裝病”,使得事情開始朝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轉變,並沒有“乘勝追擊”,去追究包括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在內的人員的責任,而是讓李德全下了一道公告:

除佟國維外,所有參與“議舉新太子”的官員一律無罪。

這樣一來,這些皇子、官員前後經曆了先是滿懷希望,到滿腹牢騷、再到惶恐擔心,再被康熙確認平安無事,必然不敢再有人惡化怨言。

這場“議舉新太子”風波才算是真正“翻篇”了。

2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