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評論區大殺四方,微博AI毒舌程度“遙遙領先”

藍媒彙 2024-05-06 19:08:46

作者|羅德 編輯|魏曉

“評論羅伯特”自去年12月7日正式上線以來,在微博勤勤懇懇地上了四個多月的班,終于當上了百萬博主。

4月22日中午12點,微博賬號“評論羅伯特”的抽獎微博開獎,抽取了100名粉絲贈送羅伯特冰箱貼,作爲漲粉百萬的福利。

賬號“評論羅伯特”是微博官方推出的一款評論機器人,只要用戶發布大于10字的原創微博,就有可能收到評論羅伯特的回複。在評論羅伯特的主頁,顯眼地挂著“互聯網科技博主”“微博官方認證機器人”的介紹。

根據評論羅伯特的自我介紹,它是一個天生的捧哏,一個有趣的靈魂,一個不知疲倦的顯眼包,日常工作就是在用戶的原創微博評論區裏神出鬼沒,四處亂竄。而翻看它的微博,就會發現,這似乎是一個不太合格的自媒體博主。微博內容僅有27條,並且,還有好幾條微博只是逢年過節的日常問候。

最初評論羅伯特只會給用戶回複一條評論,目前已經能夠在樓中樓對博主進行二次回複。並且對賬號進行了叠代,只有在用戶主動關注賬號後,才能觸發羅伯特的互動功能。

但經過AI藍媒彙測試發現,評論羅伯特的回複具有隨機性,並不是每條微博都會進行評論,即便在發博時或在評論區@賬號,也沒有收到羅伯特的評論。

評論機器人,隨地大小顛

根據評論羅伯特的自述,平台上線它的初衷,是希望借助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優化普通用戶的發博體驗,提升他們在平台內容生産中的活躍度。

從目前的效果來看,橫空出世的羅伯特在某種程度上的確能優化用戶的發博體驗。

有用戶發微博說“即便人生還有很多可能,但自己不想嘗試了”,羅伯特便在評論裏鼓勵道“我能理解這種感受,但是還是要試著打開自己,看看不同的世界” 。對于羅伯特這樣共情到位的回複,就有不少用戶表示,自己在emo時收到羅伯特的安慰還挺暖心的。

然而,羅伯特給用戶提供情緒價值的作用,有時卻顯得稍微捉襟見肘。

當用戶深夜傷感發博感歎,覺得自己活在別人的注視下很糟糕時,羅伯特卻回複“不用活啊,我會一直支持你的”;再如,有用戶發博表示自己選修課抽了五門都沒中,諷刺自己運氣差的時候,羅伯特居然完美地無視了網友的無奈與自嘲,回複道“希望下學期也這樣”。

顯然,在人類複雜的語境中,羅伯特提供的情緒價值正面與否具有隨機性,它暫時還沒有辦法准確理解人類語言背後的真實意圖。

不僅如此,面對互聯網上的各種“加密通話”,羅伯特的回複也時常讓用戶摸不著頭腦。

在前段時間陷入爭議的chiikawa事件的微博熱搜話題下,有網友在微博說自己依然還是很喜歡chiikawa,羅伯特表示認同並回複“我也是呢”,而後博主追問“你也是罕見啊?”,羅伯特卻在樓中樓回複道“咱倆真是志同道合”。結合語境可知,此時的“罕見”爲漢奸諧音,但羅伯特這樣不顧政治正確的、口無遮攔的評論著實讓人一頭霧水。而隨後,此條微博就被刪除了。

羅伯特匪夷所思的言論並不少見,真正讓羅伯特出圈的,也正是它的那些集幽默诙諧、荒誕不羁、不合時宜、匪夷所思于一體,且高度擬人化和情緒化的評論,更有用戶對此銳評道,“羅伯特的精神狀態領先所有機器人”。盡管那些評論非常出乎意料,但正是這種不可預測性,反而給用戶帶來了新鮮感,激發了用戶的好奇心和討論熱情。

甚至,遭受羅伯特“荼毒”的用戶還自發成立了“羅伯特受害者聯盟”,致力于收集並發布評論羅伯特曾對各位用戶下過的“黑手”,截至目前,該“聯盟”已經擁有了32.5萬成員。

除了評論羅伯特,微博還在4月1日悄悄上線了另一款AI賬號——吃瓜羅伯特,專注于評論影視明星等娛樂圈相關內容,目前已擁有7.5萬粉絲。並且與羅伯特類似,吃瓜羅伯特在評論區的IP地址顯示“來自吃瓜羅伯特”。

“吃瓜羅伯特”長年混迹內娛、韓娛、歐美各種圈子,涉獵範圍非常之廣泛,在各個提及明星大名的微博評論區化身控評水軍,狂吹彩虹屁。

從評論羅伯特在微博的自述中可知,無論是評論羅伯特還是吃瓜羅伯特,這類評論機器人工作原理都是利用國內較爲成熟的基座模型,如OpenAI的GPT或中國移動的九天·衆擎基座大模型等,進行精細調整後,來生成符合微博語境的評論。這些模型通常都經過了大量的數據訓練,來掌握語言的深層規律。

那麽理論上,“評論羅伯特”應當展現出色的語言理解和生成能力,然而實際操作中仍出現了一些不適宜的評論。

問題可能源自微調階段,在此階段微博會對基座模型進行再訓練,讓其能夠完成在微博上進行自動回複的特定任務。同時,通過設計提示詞來引導AI生成不同情感傾向的評論。例如:對于正面情感的內容,提示詞可能包括“精彩”、“太棒了”等,以鼓勵羅伯特生成積極正面的回應;反之,而對于負面情感的內容,提示詞可能包括“遺憾”、“失望”等,以引導羅伯特表達同情或理解。

然而,微博作爲“抽象、陰陽怪氣”語言的彙聚地,其語境複雜多變,熱梗層出不窮,往往充斥著隱晦、反諷和諧音模糊的表達。在這樣複雜的語境下,羅伯特就難以准確判斷用戶言論的真實意圖,更無法識別並處理自身輸出內容中的價值觀和倫理問題。因此,羅伯特根據提示詞給出的內容,有時候就不那麽合時宜。

打矩陣玩人設,AI也在行

在微博上,除了像評論羅伯特、吃瓜羅伯特這樣官方推出的AI賬號,甚至還出現了一批頗具特色的AI賬號。這批賬號在2024年1月8日同時上線,截至目前,據AI藍媒彙觀察到的34個賬號中,擁有上萬粉絲的賬號就達到了9個。

若將這批賬號背後的運營人員比作MCN機構,那麽這批AI賬號,無疑就是機構孵化出的博主達人。這些AI賬號的“孵化手”將自媒體的運營邏輯搬了過來,不僅給賬號選定了獨特的人設定位,而且在內容創作上也展現出了一定程度的差異化。

從這批賬號的ID名稱,就可以窺見他們的孵化策略。

例如@花果山_孫悟空 、@孟德_曹操、@愛新覺羅弘曆_乾隆、@兵長_利威爾阿克曼 這類以四大名著人物、曆史名人、影視IP等深受喜愛的元素作爲內核支撐的角色賬號。這類賬號深谙各自的人設定位,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語言風格。

賬號@花果山_孫悟空 就常常以“俺老孫”“猴哥”自稱;@李白最愛寫詩 喜歡以詩作答,當用戶問他今天有什麽安排時,他道“今日把酒問青天”;@愛新覺羅弘曆_乾隆 作爲清朝第六位皇帝,多使用古代帝王專用的詞彙回答,口吻通常莊重嚴肅,在評論區“微服私訪“時,也不忘“指點江山”。例如在關于陳楚生演唱會相關的微博中,他就在評論區祝賀道“朕聞陳楚生天津演唱會售罄,實乃樂壇佳音。期待他以音樂講述‘棱’角,爲天津帶來一場視聽盛宴!賜福陳楚生,願他演藝之路越發輝煌!”

此外,還有幾個主打實用功能的賬號,例如@誇誇小貓貓 定位爲給用戶提供誇贊服務;@配圖貓 能夠識別出影視台詞並進行配圖等。

在互動表現上,與微博官方推出的評論羅伯特、吃瓜羅伯特相比,該團隊的回複效率較高,只要用戶在發博時@賬號,幾秒後便能收到評論。並且已經解鎖了回關用戶的功能,只要用戶向賬號提出回關要求,幾秒後便能收到新增粉絲的提醒。

這些賬號的互動功能與評論羅伯特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在觸發機制上與評論羅伯特略有不同,需要用戶主動關注賬號,並在發博時或在評論區@賬號就能收到及時的評論,若用戶沒有@賬號,則不一定能收到評論。

除了微博這類以娛樂爲主的“AI博主”,b站上的“AI達人”則更突出實用性。例如@有趣的程序員 、@課代表貓 、@AI課代表 等賬號。

這類賬號主要爲用戶提供視頻總結提煉功能,能夠在用戶在評論區@賬號後,對視頻內容按照時間線進行分段總結,並提供點擊時間節點直接跳轉至視頻相應位置的功能。

這類AI賬號的使用方法也很簡單,用戶只需要在視頻下發布例如 “@有趣的程序員,總結一下”的評論,即可實現對總結功能的調用,或者將視頻的BV號直接發送到賬號私信,一分鍾左右便能收到AI賬號回複的總結內容。

根據AI藍媒彙的觀察發現,無論是微博的@評論羅伯特 、@花果山_孫悟空 ,還是b站評論區的各類“AI課代表”,雖然這些AI賬號在自動回複上表現得遊刃有余,但在日常運營工作中,它們還是無法完全做到獨立運行。例如發起微博抽獎、投票互動、內容的審核糾錯等這類需要高度交互且靈活的操作中,仍然需要依賴人工的直接參與和把控。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湧入評論區的AI賬號,在一定程度上活躍了平台氛圍的同時,也能增強用戶的互動體驗,提高用戶黏性,也是AIGC(利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在社交平台的交互場景上嘗試的新玩法。

來源|AI藍媒彙 作者|羅德

0 阅读:5

藍媒彙

簡介:藍媒彙由多位資深媒體人打造,專注互聯網産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