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逸楓:曆史性時刻再現!李嘉誠香港樓盤驚人折價!

謝逸楓 2024-04-12 23:17:48

文/謝逸楓

2024年2月28日,香港財政預算案指出,即日起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俗稱“辣招”),即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稱爲“撤辣”。

2024年3月1日-3月31日,香港一手房成交按月升逾14倍至4200宗,創1998年後單月新高,十大二手小區成交量按月升約2.6倍至359宗。說明“撤辣”效果立竿見影,香港樓市極速反彈。

截至4月7日,香港逾110個新盤錄得成交,合共錄得約4888宗買賣,即平均每日約122宗。反映樓價走勢的CCL已連升三周,確認樓價見底回穩。香港十大二手小區在4月6日、4月7日僅錄得9宗成交,按周回落18.2%,相隔6周。

2023年8月3日,李嘉誠旗下企業新樓盤“親海駅II”公布了首張價單。最便宜的開放式單位實用面積210平方呎(約合19.5平米),扣除18%折扣後,折實售價爲290萬港元,折實呎價13810港元(約合14.87萬港元/平方米)。

“親海駅II”有400套房源向社會提供優惠出售,其中有一套是19.5平方米,最低的優惠價格是18%的向社會的優惠,可以理解是82折賣發房,82折優惠完之後價格是290萬港幣,需符合一定的條件。

最低折後價290萬港元,這一售價較周邊二手房便宜了三成,被稱爲回到了7年前的水平。實際上,82折優惠的房子只有這麽具體的一套,不是意味著所有的其他400套房子都是要有82折優惠賣房。

筆者認爲,李嘉誠香港樓盤首次被稱7折賣房,這是因爲“親海駅II”400套中唯一82折優惠一這套房子價格和周邊的二手房平均價格來做對比的話,比周邊的房價低了大約30%,所以被稱爲李嘉誠樓盤7折賣房故事。

二次被稱爲7折賣房,實際上都是噱頭。因爲二次樓盤的售價未到成本價,不是所謂的7折賣房。第一次是只有1套小戶型的房子,還是打82折優惠。第二次不是成本價,更不是新房打7折賣房(新房對比新房價格)。

李嘉誠香港樓盤再次被稱7折賣房,是因爲藍色海岸均價2.19萬港元/平方呎,與周邊的二手房平均價格來對比的話,相當于打了7折,被稱爲7折賣房,與項目成本約2.8萬港元/平方呎來看,就折讓了22%,即7.8折賣房。

筆者認爲,李嘉誠香港樓盤二次被稱7折賣房,從邏輯、本質上說,都是避險,通過價格打折手法、集中開盤的營銷策略賣房,快速賣房,快速回籠資金,實現現金流,穩定資金鏈,避免因銷售回款緩慢産生債務風險。

李嘉誠打折賣房的背後,真正的本質是規避瘋狂房價背後,存在巨大債務風險。因爲誰手上現金流更充裕,就更能夠抵抗風險。不排除想減倉回收資金,去投資回報率跑贏房地産的資産。

目前中國內地、香港樓市所處的環境來看,房企的現金流,資金鏈的穩定性大于一切。投資不是比誰跑得快,是比誰跑得遠。從這個角度來看,李嘉誠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背後是危險、機會的信號。

一是香港人口增長緩慢,住房需求下降。(2023年750.31萬人(增加3.05萬,增幅0.4%)、2022年747.26萬人),2020-2022年香港人口已經連續3年負增長,累計流失人口18.73萬人,按年分別減少9.38萬人、2.52萬人和6.38萬人。

二是新房住宅供應創新高,庫存持續上升。截至2023年12月底,香港未來3至4年住宅可供應的一手私樓單位約10.9萬夥,創2004年有紀錄以來新高,環比增長2000夥,味著未來幾年香港私人住宅市場去庫存壓力加大。

潛在供應的10.9萬夥私宅中,約有9.3萬夥爲實用面積少于約753方呎的中小型單位,占整體供應量約85.3%,比率按季回落約1%。2024年6月前,香港將有8幅住宅用地轉爲熟地,料可提供約4900個單位。

香港現樓新盤貨尾達到2023年新高。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施工的私宅數量約爲5500夥,同比增長1.9%,已落成的私宅數量爲3800夥。2023年開始施工的私宅數量達到1.7萬夥,同比增長54.5%,已落成的私宅數量爲1.39萬夥。

截至2023年期末已落成但未售出的一手貨尾約有2萬夥,興建中的私宅約有8萬夥,減去已預售的樓花9000夥,再加上已批出土地可隨時動工的單位1.8萬夥,達近年高位。毫無疑問,住宅供應持續上升。

2023年全年香港一手新盤成交量雖重回一萬宗,創下10年第二低。二手住宅成交量則估計錄得約3.6萬宗,創28年以來最低記錄。整體物業注冊量預計僅錄得約5.8萬宗,創下近33年有紀錄以來的曆史新低。

三是開發成本上漲。一直以來香港土地開發率低,香港有1100平方公裏,只開發建設了270平方公裏,僅占總面積的24.3%,房屋用地更只占6.9%。四大地産商持有上千公頃土地,一直處于閑置、荒廢狀態,開發成本與需求下降壓力加大。

四是未來土地供應加大,北部都會區的征地,正在大量建設新公營房屋單位,不排除還有更多征地與整改方案的出台。香港老齡化嚴重,香港住宅房子投資價值逐漸回歸了居住屬性,香港人口近三成居住在公屋。

五是以價換量,實際上就是去庫存,帶動尾貨銷售。受國內樓市下跌與互聯網經濟及美聯儲加息、企業需求下降對商業地産的沖擊,香港房價勢頭將被進一步抑制。在這樣的前景之下,折價出售是經營、營銷策略。

六是逆周期買地買項目的投資抄底的機會。低價出售,現金在手。一來是快速回籠資金。二來是抄底土地、項目的機會。中國內地、香港樓市已經迎來大調整,國內萬達在抛售股份,李嘉誠在抛售房産,都是信號與趨勢。

筆者認爲,香港開發商在市場行情不好的時候,能通過降價,快速出清,不是死扛之後砸在手裏,既有利開發商穩定現金流又有利獲得新的投資機會。不排除李嘉誠回內地投資的可能性。

2024年4月6日,李嘉誠旗下企業在香港港島南港鐵站項目Blue Coast(以下簡稱藍色海岸)開盤,引發萬人搶房潮,成爲今年香港新盤“人氣票王”。開盤當日晚10時,藍色海岸首期422套房源全部售出。

藍色海岸8天共計認購2.8萬組,超額認購65倍,平均66人搶一套房,中簽率約1.5%。均價2.19萬港元/平方呎(成本2.8萬港元/平方呎),折價22%賣房,按照成本是78折賣房。

首期422套房源戶型(兩房及三房,約七成本地客爲主,內地客占近三成),套均總價約1777萬港元,銷售金額超過75億港元,創下香港2013年4月實施《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以來新盤單日銷售金額的最高紀錄。

2024年4月7日,項目再加推88套房源,市值超20億港元,售價上調3%,均價2.3003萬港元/平方呎。藍色海岸是香港黃竹坑站上蓋最大的物業,藍色海岸是項目的第三期,共有房源1200戶,另有商業部分。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