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秦國更有可能統一的國家

小伍曆史 2024-04-23 14:14:54

他因一片桐葉建國,卻稱霸了春秋長達一個世紀,誰要想稱霸中原,都得和他幹一架。即便是被一分爲三,他仍然能將強行壓制200余年。如果他還在,統一中國的恐怕就不是秦國了,他就是韓、趙、魏三國的前身晉國。

自公元前1033年周成王將弟弟分封于晉帝開始,至公元前376年晉國最後一任君主被廢爲庶人,晉國共經曆了39位君主,共計658年曆史。今天就讓我們從晉國的開創者唐叔虞開始講起。唐叔虞、姬姓明虞,字子瑜,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周成王姬誦的弟弟。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去世,周成王即位。因周成王即位時年幼,周朝由周武王的弟弟攝政。公元前1035年,周侯國唐國發生內亂,周公旦率軍平息了叛亂。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樹魚一起玩耍,將一片桐樹葉削成龜的形狀送給魚,說,我用這個分封你。恰巧被一旁的史官聽到。于是便立刻請周成王擇吉日冊風疏雨,周成王說,我這是開玩笑呢,但史官卻說,天子無戲言,只要說了,史官就必須如實記錄,並按禮節完成他。于是,周成王便將唐棣封給了叔虞,故稱唐叔虞。這便是史書中記載的桐葉封地的故事。堂弟很小,領地只有河汾之東方百裏。唐叔魚去世後,其子機械遷居到晉水附近居住,因此改國號爲晉。機械變成了晉國的第一任國君,是爲晉侯蟹。此後,晉國便和魯、魏、齊等國一起作爲周朝的平藩,拱衛周天子。西周在經曆了短暫的成康之治後,便開始由盛轉衰,北方的戎狄部落逐漸崛起,此後曆代的晉國君主都一直跟隨周王東征西討。

公元前840年,晉國的第7任國。西司徒即位,是爲晉玺侯,由于晉玺侯明司徒從此便廢除了司徒一職,而改稱中君,直到後世晉文公時期,因于三軍六卿之中的忠君混淆,司徒的稱謂方才恢複。公元前805年,晉國的第9任國君晉穆侯隨周宣王討伐條榮,結果晉軍戰敗,晉穆侯深以爲恥,恰逢夫人齊將爲他生下了第一個兒子金寞侯,便爲他取名仇已是不忘調榮之恥。三年後,金寞侯伐北戎,大獲全勝,此時綦江又生下了第二個兒子晉末侯,便爲其取名成師,當時晉國的大夫師福認爲國君的兩個兒子名字正好相反,是不吉之兆,晉國遲早會出大亂,結果繼母侯死後,其弟弟晉尚書自立爲君,太子仇被迫逃亡。公元前781年,太子愁帶人殺回晉國,處死晉尚書,奪回了王位,視爲晉文侯奪權,雖然在當時的晉國並沒有造成太大震動,但卻爲之後晉國長達幾十年的內戰埋下了隱患。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國破身死,申、盧、徐等周侯國擁立周平王繼位,而周幽王的余黨國公漢又擁立周幽王的弟弟周賢王繼位,周朝形成了二王並立的局面。晉文侯在幫助周平王遷都洛邑之後,又親自襲殺周賢王,結束了周王室長達20年之久的二王並立局面,史稱文侯秦王。晉文侯因此深得周平王倚重,獲得了輔佐天子代王征伐的大權。晉國在晉文侯時期迅速崛起,進入了晉國曆史上第一個發展高峰期。

公元前746年,晉文侯仇去世了,其子晉昭侯把叔叔程師封在了曲沃,可曲沃比當時晉國的都城議丞還要大,這不僅違背了君臣之禮,也使程師有了威脅晉國國君的資本。七年之後,晉國大臣潘附弑殺晉昭侯,打算盈利城師,結果遭到晉昭侯之持者的強烈抵抗,成師退回取沃,史稱取沃還書。晉國人擁立晉昭侯之子進孝侯爲國君。自此,一場長達70年的晉國內亂爆發了,曲沃和議城的晉國兩大公族之間開始相互攻伐。最後經過三代人的同宗相殘,程氏的孫子許沃武功終于打敗了晉侯民,完全占據了一城,成了晉國心的主人。許沃武公改稱晉武公,史稱曲沃代義。後世的晉國國君將晉武公和晉文公作爲榜樣,都以祭文邵武來免。立自己。晉武公將分立了70年的晉國重新統一,也成爲了晉國第二次大發展的基礎。

公元前677年,晉武公去世,其子晉獻公繼位。晉獻公是曆史上比較有爭議的一位國君,一方面,他奉行尊王政策,開疆拓土,史稱其病國時期,伏國三十八,其中的假圖滅國還成了三十六計的經典案例,晉國變得空前強大。另一方面,他深知自己這一脈得位不正,爲了防止曲沃代義的事情再次重演,他竟下令將晉文侯的所有子孫全部屠殺,而且爲了給自己的統治留下永遠的印記,他還令建都城,取名爲將。晉獻公不僅對同宗殘暴,但凡有人讓他不如意,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哪怕是自己的親兒子。晉獻公的三個兒子申生、寵耳和夷吾都非常有才能,但甯獻公由于寵愛骊姬,想立骊姬的兒子西岐做太子,便想方設法逼死了太子申生。寵耳和夷吾,害怕殃及自己,全都逃到了國外,史稱離姬之亂。晉獻公死後,周子爭位,晉國大亂,離姬的兒子西岐、邵姬之子卓子都在被立爲國君之後相繼被殺。這時候,公子夷吾向秦穆公承諾,願意割讓晉國河西八成爲代價,讓秦國送自己回國繼位。于是秦穆公便派兵送夷吾回了晉國,夷吾順利繼位,視爲晉惠公。可晉惠公上位之後,卻並沒有向秦國履行割地的承諾,甚至還在秦國發生饑荒時落井下石,趁機發兵攻打秦國,結果晉國大敗,晉惠公被俘,最後不得不留下太子與作爲質子,晉惠公方才得以回國。不久,晉惠公病重,太子與聽說之後招呼。就不打一聲,連夜就火急火燎的奔回了晉國,繼位成了晉槐宮。秦穆公被這爺倆氣得不行,便找到了流亡多年的公子寵耳,准備送他回國繼位。公元前636年,重而在秦軍的護送下回到晉國,殺死晉懷公、成公,繼位視爲晉文公。晉文公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創三軍六卿制度,重用胡野、先轸、趙衰、賈佗、魏超等人,使晉國國力大增,又協助周襄王平定了周氏子代之亂。周襄王出于感謝,把京畿的楊凡、船毛等南陽八邑贈給晉國,從此,晉國在太行山之南的王姬也有了自己的封地,爲晉國挺進中原,爭霸天下創造了有利條件。

公元前632年,晉文公與成都之戰大敗楚軍,戰後又召集諸侯與建土會盟,在會上,周襄王封晉文公爲諸侯之長,晉國從此稱霸中原。晉國的霸業在春秋五霸之中是時間最長的。自晉文公稱霸後,百年之間,晉國數次大敗楚國、齊國、秦國,堪稱中原第一霸主。晉道公時期,八年之中九合諸侯,晉國國力達到巅峰,實載軍至萬成。然而,晉國風光的背後也隱藏著巨大的危機。自晉獻公屠殺宗室諸公子之後,晉國公室再也沒有對政權産生威脅的可能,但同時也導致了國君失去了公族的支持。而晉文公時期創立的三軍六卿制在使晉國強大的同時,也使晉國出現了大量的權臣,從而導致晉道公之後的晉國君主根本壓制不住局面。而三軍六卿制度還在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演變,此後還出現了三軍三行,四八卿、五軍十卿,甚至最誇張的六軍十二卿的制度,晉文公之後,先後有11個家族擔任六卿職位。到了春秋末年,隨著以韓、趙、魏、治、範、中行是六卿爲代表的異姓士族崛起,晉國霸業開始走向蕭條。由于僧多肉少,六清也開始相互傾軋。晉平宮時趙氏滅範時中行氏。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又滅,致使並將其所有土地瓜分,自此晉國公室名存實亡。公元前438年,隨著晉國第34位國君晉哀公的去世,韓、趙、魏三家將晉國剩余的土地瓜分完畢,只把將與曲沃兩地留給繼位的金優公。從此,韓、趙、魏稱爲三晉,已經是實質上的獨立國家了。等到了晉烈宮時期,周威烈王幹脆將三晉正式特封爲諸侯。此後,晉國又苟延殘喘了晉孝公和晉興公兩代國君,直到公元前376年,趙、韓、魏瓜分了公室最後的土地之後,將晉晉公廢爲平民,晉國至此滅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