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突破3萬億,拿下港股定價權?

玩機博格 2024-04-24 08:07:52

文 博格喜胖(轉載請注明出處)

今天A股又調整了,但是港股算是稍微硬氣點。

截至發文,恒生科技、中概互聯、恒生醫療都大漲了2個點以上。

恒生醫療從下午1點開始明顯拉升,感覺是看到了一點希望。

上周屬于港股醫療的至暗時刻了。

上周五恒生醫療ETF破了上市以來的最低點,淨值從最高1.249元到了0.331,最大回撤73.4%。

相當于淨值腰斬50%再抄底,你還能近虧40%,博格咬牙加了最後一點散碎銀子到醫藥漢堡。

和博格想法一樣的人也有不少,看恒生醫療ETF的淨申購,19號當天抄底了1500萬(份)。

不過這次是不是港股醫療的底,也真的很難說,但情緒絕對是最底部了。

昨天看公募主動基金的持倉,醫藥/療是當之無愧的最大血包。

港股醫療是血包裏的血包。

恒生醫療指數今年比中證醫療還能再多虧出7個點。

其實今年以來港股也是內部結構分化的很嚴重。

恒生指數到今天其實只虧損了不到-1.5%,算是沒漲沒跌。

但是大多數人持倉體驗並不好,主要是因爲大家重倉都在互聯網和醫療。

港股今年也只是靠高息股吊著一口氣。以中證香港內地國有企業指數爲例,今年漲了差不多9%。

漲得多得主要是中石油中海油,通信巨頭,還有資源巨頭紫金礦業。

最慘得是港股醫療,快把人折磨的差不多了。

這幾天騰訊、阿裏漲的多,所以到現在中概互聯今年是正收益,恒生科技還跌了將近9%。

之前港股的新勢力車企漲的好,有朋友問:

要不要把已經嚴重虧損的中概互聯換成恒生科技?

博格:首先,虧損已經發生,以後先避免追高。其次,中概互聯和恒生科技重合度有差不多80%,對于已經嚴重虧損的持倉來說,替換意義不大,還要折騰一次申購贖回産生額外費用。

但是如果沒有互聯網持倉,又想配置的,可以考慮恒生科技,畢竟恒生科技是分散的泛科技港股指數,而中概互聯是單一的互聯網行業指數,相對來說單一行業集中度更高,風險也更高,而且中概50指數的個股權重最高30%,全靠阿裏和騰訊的表現了。

看中概互聯指數今年成分股表現,吃喝玩樂相關的中概股其實漲的都不錯,和互聯網醫療相關的個股比如平安好醫生、京東健康、阿裏健康都跌了不少。

博格今天看了一下數據:

自港股通開通以來,南下的資金已經達到3.09萬億港幣。

3.09萬億港幣是什麽概念?

客觀來說,未來港股定價權能否掌握在我們手上?

(1)港股總市值30萬億港幣,目前(通過港股通的)南下沉澱資金占比港股總市值的1/10了;

(2)除了港股通外,還有QDII額度可以輸入到南下,估計目前QDII配置港股資金額度在4000-5000億港幣。

(3)很多港股公司都是中資企業,大股東都是境內投資者,這兩年中概股又在不停的回購。

其實整個港股投資者結構在變化,持續向境內投資者傾斜。

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內地資金流向港股,說不定五年之內我們就能拿下港股定價權。

當然,這幾年港股跌幅很多,現在還持續買入港股的都是虔誠的價值投資者,有便宜的絕對不買貴的!

港股已經連跌五年了,期望未來幾年能漲回來。

今天就聊到這裏,關注博格喜胖,了解更多金融本質。

風險提示:以上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也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0 阅读:0

玩機博格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